明明感覺不到對方在乎自己,可你還是不愿放棄;明明在兩個人的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可還是不想把注意力從ta身上移開;明明看不到兩個人生活下去的希望,可還是自欺欺人,幻想和對方相守一生......在關系中,你被控制,被欺壓,被忽視,可還是對這段關系不離不棄。
為什么明明感覺到痛苦和煎熬,卻還是堅持要維持這段關系?一般來說,這樣的人通常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的關注和愛是比較有限的。在和對方關系剛剛建立之初,或許對方曾經(jīng)帶給你很溫馨和特別的感覺,你享受這樣的感覺,同時也被它深深吸引。但是,當你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好像變了,跟之前疼你愛你判若兩人。你還留在記憶的原地,你渴望和對方建立更深的鏈接,于是你忍受著不甘心和痛苦,繼續(xù)瘋狂輸出。盡管感受到不愉快不舒適,可你還是舍不得離開。
這樣的反應類似于“強迫性重復”,比如在小的時候經(jīng)常受到父母親的否定,長大以后就會不斷重復這樣的體驗,去補償自己缺少的那部分關注和愛。即使受到了傷害,也會因為對方的一點好處、服軟而維持關系。他們的內(nèi)心里都住著受傷的小孩,想著只要自己更努力一點,就能讓對方回心轉意。
一切不合理的背后都有合乎邏輯的真相。說到底,你不想離開,不是因為對方傷害了你多深,而是你感受到的痛還不夠。你不斷給出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對方是可以被自己所影響的,所以你才會不斷強化你的行為,結果你過激的表現(xiàn)只會把關系處理得更差。
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戈培爾效應”,當謊言重復了100次,就有可能成為“真理”。積極暗示對心態(tài)的調(diào)整和建設是有意義的,但是盲目樂觀也不可取,無限制的暗示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感動對方”,到最后,感動的很可能只有你自己,別人卻不在乎不珍惜。
當對方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做你都不會離開的時候,對方就已經(jīng)可以毫無顧忌地PUA你了,甚至讓你相信,“被傷害”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能夠及時在關系中調(diào)整認知,辨識出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對方而陷入了自以為離不開的怪圈,對你下一步的策略會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適時離開,及時止損,放過自己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結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