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這兩天說回了老家縣城被嚇到了,因為印象中老家是很窮的,小地方人均三千嘛。
但是注意觀察卻發(fā)現(xiàn),小地方也有很多百萬豪車,再一看當初沒出來的同學,過得也都還不錯。被同學們叫去吃飯,發(fā)現(xiàn)同學里混得最好的那個,可能是自己這輩子連個邊都靠不上去的。
其實我前年就在說這事,老家一直以來都是當?shù)赜袆萘Φ幕厝ダ^續(xù)混,那些啥都沒的人才會拼了命地考出來。
這里就有個問題,到底特么的咋回事,感覺完全跟月薪三千不搭邊?。?!
其實小地方,也就是出了一二線城市的那些地級市和稍微大一些的縣城,涇渭分明分成了三伙人
第一伙人比較一言難盡。
我就說兩件事,大家這些年回老家感受到了市容的巨大變化了吧?從08到18年,很多地方“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擔上幾十甚至上百億的地方債務,就是這種效果的代價。
這些變化的本質,就是地方自己籌款做項目,或者花中央的轉移支付。不過大家想過沒,這些項目是誰做的?
可能還有小伙伴沒反應過來,覺得我是在扯廢話,當然是政府在做啊。其實不是,政府一般是作為“發(fā)包人”,也就是某個項目通過之后,要交給包工頭來做的。
這里的“包工頭”范圍極大,給政府做基建的,蓋樓的,綠化改造的,甚至還有打掃衛(wèi)生的。這些項目有大有小,但是無一例外,隨便一個都超過咱們普通人的想象,他們能賺到的錢也不是咱們能想象的。
大家注意下,每個地方這些年借錢蓋樓,不管欠了多少錢,這些錢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實打實進了相關責任人的手里,有的是包工頭,有的是買水泥,還有各種挖掘機。
這些人賺到之后就得買點牛逼玩意,比如東北有個神奇的車,叫“大57”,唯一的特征就是大,跟個卡車似的,兩百多萬,包工頭大哥的座駕。能高速能工地,能裝逼能抵債。
也就是說,圍繞大拆大建,這些年崛起了無數(shù)的隱形富豪,平均到每個縣市都有幾個,他們周圍又圍著一圈小富豪。
這也是為啥很多地方看著好像沒有任何產(chǎn)業(yè),卻有不少有錢人,本質也是轉移支付最后并不是均勻地落在當?shù)孛總€人頭上,有些人淋得多很多。
此外小地方很多店,其實就是一個老板的,連帶門面也是他的,極端情況下,一大排都是一家子的。
倒也不是說這些業(yè)務涉及什么專營業(yè)務,只是你去開,搞個小超市可能問題不大,稍微做大點,事情就比較多,你可能壓不住。具體有啥事,我也沒法說,反正事很多,需要人脈廣路子野能平事。
你如果對老家有點了解,就知道那邊的人碰上事不報警,一般都是找人。找到人不是跟對方單挑,他可能跟對方說一句,事情就這樣算了。
這就是“面兒”,在小地方“面子”就是另一種貨幣。
反正小地方有一大堆不是潛規(guī)則的潛規(guī)則,很多事看著利潤不錯,但是等你去做,你會發(fā)現(xiàn)根本拿不下,得找人,讓人家?guī)湍隳?,拿下之后你得給對方分紅,這都不算啥秘密了。
不知道大家聽說了一句話沒,說好的職位,就跟艾滋病毒一樣,只有三種途徑,性,母嬰和血緣。這句話放在這里倒是很貼切。
所以這是小地方的第一層,做大買賣的人。當然了,做大買賣的人還有一些,沒法說,我也不說了,大家有生活經(jīng)驗的都懂。
一般咱們胡侃國際政治的人喜歡聊“跨國資本”,還有個東西很少有人提,“跨城資本”。也就是小地方那些大生意都是涇渭分明的,你不能隨便到別人地盤上去折騰。也有少數(shù)是可以的,來頭大,好幾個地方都能說上話,在哪都有關系,可能好幾個地方都有他的產(chǎn)業(yè),這種就厲害得不得了了。
咱們知道那些真正的大佬都是跨國配置資產(chǎn)的,小地方很多有錢豪門也是跨省配置的,比如北方基層豪門的最愛就是北京的房子。一大家子事先在京城找好聯(lián)系人,坐上大越野“上”北京。到了北京先去那個四季什么吃烤鴨,然后就去買房,看準就下單,不分期不按揭,直接全款拿下。第二天再去逛故宮,給年輕輩買始祖鳥、lululemon和大鵝,主打的就是個“土潮”。
房子買了之后不住、不租、也不賣,就在那里放著,非常淡定,盡顯老錢優(yōu)雅。
你們隨便找個北京賣豪宅的中介問問,他們都接待過這種,好說話不挑剔,他們最關心的是這地方離天安門多遠。
這可能也是為啥這一輪房地產(chǎn)大調(diào)整,上海和深圳比較慘,北京稍微好一些的房子穩(wěn)的一批。
因為深圳那些買房的很多是上班族大規(guī)模加杠桿買的,收入一降低就要死要活要爆倉,著急賣房抵債。但是京城的豪宅穩(wěn)如老狗,因為真正的北方縣市豪門根本不著急,房子升值他們沒必要把錢換出來,換出來也沒啥用,跌了更不著急,因為京城有房子是地位的象征,他們等著孫子考到北京做公務員時候住。
我前兩天把這些人稱為“縣城婆羅門”,說不定這個說法會火。
那小地方第二層是啥人呢?
醫(yī)師公,還有做中型買賣的人。
醫(yī)師公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如果你是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你大學畢業(yè)回小地方做醫(yī)師公其實并不好,因為這個職業(yè)屬于“大后期”,越往后越爽。剛開始那些年是稍微有壓力的,收入不高,獎金什么的隨緣,作為新人壓力還比較大。
但是你如果有一些家底,比如父母就是醫(yī)師公,你也是,那日子好到能讓你北上廣的同學羨慕。
一畢業(yè)家里就給買個二十萬的車,從家到單位三百米,依舊要開車去上班。一結婚兩家湊套房,如果對象跟你一個單位,父母也是體制內(nèi),那日子好得不得了。
這也是為啥很多人當上公務員之后月薪三千(當然不可能是三千,但是也不會太高),給人的感覺卻覺得過得特別好。這個時候想一下,有沒有可能是人家的爹已經(jīng)在體制內(nèi)默默服務了幾十年呢?人家是有家底的。
可能又有小伙伴奇怪了,至于嗎?就算父輩在體制內(nèi),收入又能有多高?你忽略了積累的力量,咱們不說別的,很多兩口子教師,退休后一個月工資都一萬五了,老人們花不了多少錢,兩家都給補貼點,自己再賺一些,說不定真不比你在一線城市月薪兩萬少。
那可是小地方的月薪兩萬,和一線城市的兩萬,完全是兩碼事,這個不多說了,大家都懂。
那我為啥在第二個階層里加了個“中型買賣人”呢?
因為小地方還有一種人,比如確實開了個“旺鋪”,比如人流量比較大的飯店,比如服務小城市貴婦的美容店,他是能賺到的,憑本事一個月兩三萬,這種也是大家羨慕的對象,但是他們這些人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將來啥樣,說不定過五六年倒閉了。當然了,這種是比較少的,絕大部分商鋪只能維持個溫飽。
所以大家尊重這些人,但是遠遠不如醫(yī)師公,因為只有醫(yī)師公才能跨越牛熊旱澇保收,真正的老有所養(yǎng),是大家羨慕的對象。
剩下的就是大部分人,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月薪三千”,這些人占據(jù)了縣市小地方的80%甚至90%以上,但是你一般不關注他們。
小地方還有個東西叫“聚會” 。每隔一段時間大家就聚聚,這種一般就是一群第二階層的人,圍著一個第一階層的人。
逢年過節(jié),會把從大城市回老家的白領同學也拉過來,一起聊些類似“那個誰誰誰最近離婚了”,“那個誰誰誰最近在干啥”,“還有那個誰怎么還沒結婚”。這時候大家也就知道了,小地方不結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幾乎每次都要被拿出來議論一番。倒也不一定關心你,總得找點話題吧。
你如果混得一般,進了這種飯局多多少少是有點局促的,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的日子似乎好像差不多比你寬裕得多,你的好東西他們都有,而且他們遠遠沒你通勤和加班時間長。
如果你混得不錯,一年大幾十萬,并且大家也都知道了,大家其實內(nèi)心深處是羨慕你這樣見識過世面的人,這時候就會有開著百萬豪車和“大57”的地方土豪跟你聯(lián)系。
這倒不是你太牛逼以至于大家要巴結你,而是他們那些人的被動技能就是“走動”,誰有資源他們都要打點打點,萬一將來用得上。
這時候你會驚訝的發(fā)現(xiàn),他怎么會這么有錢,百萬座駕,往往不止一輛,而且竟然在京城有房產(chǎn),還有好幾個店鋪。
如果對方跟你開始聊他多不容易,累得跟狗似的,一個項目才幾百萬,年底還得去要錢,大年三十都在跑,一年四五個項目只要回來三個,你就大概知道他為啥有錢了。
如果你們關系再深一些,他會跟你聊他能拿到項目,主要是因為他的某個大哥。這個大哥能力非凡讓誰上誰牛逼,他的每次進步都是大哥的提攜,大哥才是自己真正的財神。再繼續(xù)聊,發(fā)現(xiàn)他的大哥是他姐夫,或者他爸的弟弟。
你這個時候才想起來,自己離家去大城市,不是因為自己牛逼,是因為自己太不牛逼,實在是沒出路,才出來了。
不過接下來是一波大洗牌。
首先小地方的大項目越來越少,沒了大項目,很多包工頭大哥也就失去了財源。
道理也不復雜,很多地方如果靠自己,下輩子也蓋不起來那么多的樓,修不出來那么多的路,主要靠賣地和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接下來這兩條財路都不太穩(wěn)了。
當然了,沒了大拆大建,不代表徹底沒了項目,路得修吧,設施得維護吧,這些都得人來做,還是有一部分人能繼續(xù)做下去,只是大部分人得出局。此外商場飯店賣場得有吧,這些人買賣好一般也都過得不錯。
間接受影響的就是第二階級,財政寬裕的年頭,他們之前有大量的收入之外的錢,類似什么精神文明獎,今后也沒了,收入越來越向工資逼近。
當然了,你如果待在大城市,也別想獨善其身,這兩年的裁員壓力真是無差別掃射。
這也是我一直說,年輕人如果實在是憋屈的不行,就去大城市,中國的一線相對公平的多得多。倒也不是說一線沒有婆羅門,而是一線的蛋糕太大了,他們吃不下,碎屑掉下來,也能讓大家吃的很好。
而且很多類型的蛋糕他們不想吃。比如你成立了一個評測工作室,或者動畫創(chuàng)意公司,幾乎不用擔心任何二代跟你搶資源,你只需要跟市場搶就行了。
我知道寫到這里,很多人又開始說“階級固化”什么的了。
我現(xiàn)在對這個概念有兩個看法:
過去千年都這樣,甚至比這嚴重的多的多,可以預測的未來,依舊是這樣。哪怕美國那邊的縣城(美國的縣城比咱們的高一級),幾個大生意也是被幾家子壟斷著,政商兩界都是那幾家子,可以看看《黃石》感受下。
此外這個世界是有慣性的,這不僅是牛頓第一定律,更是咱們這個社會最硬的規(guī)律之一。想擺脫貧窮比較難,富起來想返貧也沒那么容易。這些規(guī)律一般不在乎大家的反駁,接受就行了。只能是好好努力,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
而且中國古代比這固化一萬倍,哪怕改朝換代,新王朝還得籠絡舊土豪來穩(wěn)固統(tǒng)治。哪怕元朝蒙古人和滿清女真人來了,也得拉攏舊土豪,其實蒙古和滿清都不是他們自己打下了這么大的中國,他們都是依靠漢族軍閥打天下,滅了南宋和南明的都是投靠他們的漢人將領,軍隊也都是漢人,然后靠漢族土豪穩(wěn)固天下。識字率不到5%的年代,科舉優(yōu)勝者也幾乎都是從這些地主階層里出。
其次現(xiàn)在其實也談不上啥固化,畢竟現(xiàn)在你不想在老家待著,可以去大城市,也一樣有機會快速翻身。
這么個操作,別說古代了,哪怕四十年前都是奢望。現(xiàn)在甚至給大家提供了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去大城市卷,也可以選擇去小地方躺,這是從來沒出現(xiàn)過得盛景。
此外隨著大基建的結束,小地方豪門明顯面臨一波明顯的萎縮,今后機會越來越集中在那種超級城市群,熱血青年往那些熱點城市沖就行了,那里是建功立業(yè)的地方,除此之外可能也沒啥別的好辦法。
所以說哪怕如今經(jīng)濟減速,我依舊覺得現(xiàn)在的中國,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沒有之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