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是個愛交朋友的孩子,經(jīng)常扳著手指頭跟我數(shù)她在班上有多少個好朋友。然后再一本正經(jīng)地分析:嘟嘟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是第一級的,其他人是第二級的。

我問她什么叫第一級?

她說:“就是嘟嘟在的時候,我就只想和她玩,嘟嘟不在的時候,我再跟其他朋友玩?!?/p>

而這個其他朋友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孩子,小L。

小L是Summer在幼兒園交到的第一個朋友,我至今都記得剛進幼兒園的那一周,Summer每天放學說的都是她的新朋友小L,說她如何如何有趣,如何如何聰明,兩個孩子簡直如膠似漆。

于是我問:“為什么小L現(xiàn)在不是第一級的了?”

Summer回答:“因為她太喜歡給建議了,嘟嘟就不那么愛給建議。而且我給建議的時候嘟嘟也會聽我的,小L就不聽。

我很好奇是什么樣的建議?

聽完她長篇大論的描述后,我才明白,所謂建議其實就是玩游戲時的話語權(quán),怎么玩,玩什么,怎么分工等等。

Summer作為一個單純又隨和的孩子,在社交時不免顯得“容易吃虧”,因此上幼兒園后我也經(jīng)常觀察她的社交情況。

然而很快我發(fā)現(xiàn)即使單純?nèi)缢谏缃恢幸埠苡凶约旱娜∩幔核矚g被公平地對待,喜歡友善溫柔的朋友,對使用暴力的孩子“嫉惡如仇”,她會被別人的喜好影響,但也能堅持自己的喜好。

但是幼兒園的社交游戲往往是以老師為主導,大部分時間老師會安排并帶領(lǐng)大家做游戲、引導小朋友遵守規(guī)則和秩序。而到了小學,游戲的控制權(quán)就完全交給了孩子們,一個班級的孩子也變得更多,老師也沒有精力去關(guān)注每個孩子的社交情況。

因此,感覺給孩子補一節(jié)社交課,我覺得很有必要。

首先,就是要識別并遠離“毒友誼”:

  • 不要犧牲安全去比勇敢。

  • 不要抱團孤立別人。

  • 遠離愛威脅人的朋友。

  • 遠離愛攀比的朋友。

對于這些情況,我們用玩偶一起做“交朋友游戲”,讓Summer沉浸式體驗什么是“毒友誼”:

  1. 如果有同學說:有本事你從樓梯上跳下去,不然就是膽小鬼,怎么辦?
    答:直接拒絕這種比賽,我們不需要用受傷來證明自己,而且敢于拒絕,本身就是一種勇敢。

  2. 如果同學說:大家都別和xxx一起玩,怎么辦?
    答:先問清楚事情的經(jīng)過,即使對方犯錯了也可以道歉和改正,不要用孤立的方式解決問題。

  3. 如果有同學總說:你不聽我的,我就不跟你一起玩了,怎么辦?
    答:那就不用跟他一起玩。朋友那么多,不差這一個。

前三項對Summer來說很容易,但是做到“不攀比”對于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小姑娘來說,確實有點難。比如她的朋友中有兩個小姑娘特別愛穿裙子,幾乎是一年四季都要穿裙子。Summer耳濡目染也提出想要穿裙子去幼兒園。

我先給她看了老師發(fā)的著裝要求:穿運動服、運動鞋去幼兒園。然后我們一起討論為什么老師要求穿運動服和運動鞋去幼兒園呢?

因為只要不下雨,老師就會帶大家去操場玩,有各種運動器材甚至挖沙、做木工。那么如果穿著裙子,是不是就很不方便呢?

Summer想了想:還真是,上次xxx在玩的時候就受傷了,膝蓋都破了。

于是我們討論之后,決定給她買一條她喜歡的公主裙,在周末逛商場的時候穿,如果她非常想給朋友們看,可以選擇沒有戶外運動的下雨天穿去幼兒園。

“如果小朋友說,你的裙子沒有她的裙子好看怎么辦?”我繼續(xù)追問。

“沒關(guān)系,我覺得好看就夠了?!?/strong>Summer非常自信地回答。

同伴友誼對孩子的影響力很大,到一定年齡后,甚至將漸漸超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讓孩子在入學前學會識別“真友誼”,遠離“毒友誼”比學習知識更加重要。

往期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