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有多位廚師在中南海為毛主席做過飯,其中包括來自杭州的名廚韓阿富。從1954年到1976年,他擔任毛主席的專職廚師長達22年之久。
毛主席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lǐng)袖,能做他的專職廚師,應(yīng)該是一件非常自豪和光榮的事情。但在主席身邊工作22年的韓阿富卻曾抱怨說:“讓我給毛主席做飯,真的是大材小用!”
韓阿富是誰,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為什么會說在中南海給毛主席做飯是大材小用呢?
韓阿富是浙江紹興人,小時候因為家貧被父母送到杭州城里的小酒館當學徒,因為聰明好學,勤勞肯干,得到了掌柜和大廚的賞識,學了一身做菜的本事。
新中國成立后,窮人翻身當家作主,頗有頭腦的韓阿富借錢開了一家小飯館,因為廚藝高超,物美價廉,每天的食客絡(luò)繹不絕。韓阿富做菜色香味俱全,吃過的人無不夸贊,久而久之,他就成了當?shù)丶矣鲬魰缘摹?a class="keyword-search" >名廚”。
1952年,經(jīng)人介紹韓阿富進入樓外樓餐館當廚師,樓外樓是杭州有名的大餐館,1952年被當?shù)毓簿纸庸?,工作人員都算是公安局的正式員工,能夠到這里工作韓阿富十分高興。
在樓外樓,韓阿富跟隨餐館的主廚蔣水根學會了很多名菜的制作方法,特別是杭州的招牌菜“西湖醋魚”。經(jīng)過勤學苦練,韓阿富青出于藍勝于藍,做出的菜品得到了食客的廣泛好評。
1953年,毛主席在杭州視察期間,當?shù)靥匾庋堩n阿富做了著名的“西湖醋魚”,得到了毛主席和隨行同志的一致好評。能夠給毛主席等中央首長做飯,韓阿富感到十分自豪,回去之后他也成了樓外樓的“名人”,只要一有時間,大家就圍到一起請他講給毛主席做飯的事情。
本以為這件事就此過去了,但不久后一紙調(diào)令就送到了樓外樓,原來是毛主席十分喜歡韓阿富做的飯菜,便命人將他調(diào)到中央警衛(wèi)團工作,做自己的專職廚師。
得到命令后,韓阿富既緊張又興奮,興奮的是做夢也不敢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夠走進中南海,給毛主席當廚師;緊張的是擔心自己做的飯不合毛主席的胃口,影響他的飲食健康。
懷著忐忑的心情,韓阿富來到了北京中南海,再一次見到了毛主席。和藹可親的毛主席對他的到來表示歡迎,還說:“今后我的飲食吃喝,就全交給你嘍!”毛主席的一番話,緩解了韓阿富的緊張,之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當時在中南海的廚師有很多,但他們主要是負責毛主席宴請客人時的宴會餐,或是招待外賓時的國宴,與他們不同,韓阿富是毛主席的專職廚師,主要負責他的一日三餐。因此他與毛主席相處的時間更長,更了解毛主席的口味和喜好。
據(jù)韓阿富回憶,毛主席對飯菜的要求很低,他不喜歡吃山珍海味,更喜歡的是家常菜,除了最喜歡的辣椒和紅燒肉之外,他還喜歡吃豬下水,特別是豬肚,還喜歡吃河里的小河蝦,不喜歡吃大蝦,工作人員外出時經(jīng)常去抓些小魚小蝦帶回來,每次做毛主席都會吃光。
在生活中,毛主席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作風。自己吃飯時,一碗米飯,一兩個小菜就足夠,只有逢年過節(jié)或是親人回家時,韓阿富才會趁機做幾道葷菜給他改善伙食,否則的話毛主席又會批評他鋪張浪費。
在來中南海之前,韓阿富以為毛主席每天吃的肯定是山珍海味,因此還擔心自己廚藝不精,做不好菜被主席批評。真的到中南海之后才發(fā)現(xiàn),毛主席每天吃的都是最普通的家常菜。經(jīng)常是兩個拌涼菜,一個辣椒,一個咸菜,就是一頓飯,偶爾會吃一回家鄉(xiāng)的油炸臭豆腐,算是換個口味。
韓阿富在杭州大小也算個名廚,本想到中南海給毛主席做飯,能夠大展廚藝,結(jié)果每天做的只是一些家常菜,再好的廚藝也沒有用武之地,多少有些失落,因此偶爾會跟其他工作人員開玩笑抱怨:“讓我給毛主席做飯,真的是大材小用。”
其實這不光是韓阿富的煩惱,也是周總理、朱老總等人家里廚師的共同煩惱。作為新中國的領(lǐng)導人,毛主席、周總理等人一直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吃穿住行上能省則省,決不浪費國家一粒米、一分錢,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