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北京,中南海菊香書屋。老朋友埃德加·斯諾向毛澤東提了一個問題:“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是什么時候?”毛澤東的回答出人意料。
革命年代驚濤駭浪、人生起伏,毛澤東經(jīng)歷過戰(zhàn)場的絕地生死,經(jīng)歷過被排擠出中央的冷落低谷,卻都付諸笑談,最讓他感到“黑暗”危機的是另一件事:“那是在1935年的長征途中,在草地與張國燾之間的斗爭。當時黨內(nèi)面臨著分裂,甚至有可能發(fā)生前途未卜的內(nèi)戰(zhàn)。”
這話說得云淡風輕,實際上,當時的情景要兇險得多。從史料來看,張國燾至少有兩次要加害毛澤東。
1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兩河口勝利會師。之后,對于是北上還是南下,中央紅軍與張國燾產(chǎn)生了分歧。張國燾堅決要南下。
之后,中央決定在一、四兩方面軍會合后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否定了張國燾的錯誤主張。事實上,張國燾對兩河口的決議采取了陽奉陰違的兩面派態(tài)度?;氐诫s谷腦以后,他立即召開會議,散布不滿情緒,挑撥一、四方面軍之間的關(guān)系。
在6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中央考慮一、四方面軍會合后,必須解決兩軍的統(tǒng)一指揮、統(tǒng)一行動問題,中央決定增補張國燾為中革軍委副主席。
但張國燾對任軍委副主席一職并不滿意。他對秘書黃超道說:“中央見我隊伍過于強大,不得不給我一個副主席,其實我一個副主席在開會時又形成不了多數(shù)?!碑斘繂枅F在雜谷腦期間,他煽動一些人向中央提出讓徐向前任紅軍副總司令,陳昌浩任總政治委員。而陳昌浩又致電中央,要求讓張國燾任軍委主席,目的是將一、四方面軍統(tǒng)一交張國燾指揮。
很顯然,此時的張國燾野心勃勃,要當紅軍的一把手,要掌控整個紅軍。
為了團結(jié)他,中央作出了讓步,最后,讓周恩來讓出紅軍總政委一職,安排給張國燾。
但僅僅當個總政委,張國燾顯然并不滿足。
1935年7月28日,毛澤東等來到了毛兒蓋。在這里,張國燾要求中央解決“政治路線”問題,要求“博古退出書記處與政治局,周恩來退出軍委工作”。
為了統(tǒng)一思想,8月4日至6日,中央決定在毛兒蓋以南20公里處的沙窩召開會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張聞天、博古等人參加了會議。
在討論今后行動方向時,中共中央堅持一起北上,張國燾則主張南下,雙方相持不下。毛澤東說:“川康地區(qū)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差,不利于駐軍,而且那里還有大量的敵人部隊沒走,如果南下,一定會遇到許多麻煩,弄不好就會自投羅網(wǎng)。”
張國燾說:“北進有很多不利因素,一則缺少群眾基礎(chǔ),二則部隊長途跋涉,已呈疲勞態(tài)勢。南下川康則可抓住當前紅軍會師的有利時機,建立川康根據(jù)地。”
毛澤東解釋道:“北進計劃是根據(jù)共產(chǎn)國際的來電指示制定的,去年紅軍撤出瑞金之際,共產(chǎn)國際就來電指示,如果紅軍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可以北進蒙古,靠近中蘇邊界,他們會相機給予支援?!?/p>
張國燾說道:“我主張南下川康,如果一方面軍要北上,則四方面軍單獨南下。”
博古一聽,氣憤地嚷了起來:“南下川康,正如同老鷹鉆進了山溝,想飛也飛不起來?!?/p>
不料,張國燾騰地一下站起身來,指著博古的鼻子罵道:“你這黨的敗家子,配談什么軍事!”
毛澤東再也忍不住了,厲聲斥責道:“國燾同志,這是黨中央的政治局會議,你這樣潑婦罵街似的惡語傷人,哪點還像個共產(chǎn)黨人的作風!”
“老毛,”張國燾似乎余怒未消,“你們丟掉了中央蘇區(qū),把中央紅軍也搞得只剩下萬把人,這表明不但是軍事路線的錯誤,而且最重要的是政治路線的錯誤!”
毛澤東被激怒了,說:“現(xiàn)在不是總結(jié)這些的時候,實際上此前的遵義會議已有過總結(jié)。當務(wù)之急,紅軍要團結(jié)北上。這才是唯一的出路!”
張聞天見雙方爭執(zhí)不下,便以黨內(nèi)總負責人的身份宣布舉手表決。結(jié)果,只有張國燾一人反對北上。
這樣局面,讓張國燾有些氣急敗壞。他很清楚,中央實際掌控者是毛澤東,自己要上位,就必須要給對方一點顏色瞧瞧。
2
6號這天,會議繼續(xù)。張國燾找了幾個心腹,開始實施他的計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