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956年,毛主席第一次坐專機出行,就遇到危險情況,與地面失聯(lián)長達半個小時!飛機著陸后,見到前來迎接的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毛主席為何說:你騙我說空軍沒好駕駛員?
1956年5月,按照計劃毛主席要前往廣州視察,與以往不同,這次他主動提出要坐飛機前往。
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在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還從未坐過飛機出行,他最喜歡的出行方式是乘坐火車。
因為他覺得坐火車比較靈活方便,沿途的站點可以隨時???,方便到各地考察,而且火車上空間也比較寬敞,可以在上面辦公和接見地方領導干部;還有一點就是建國初期,我們的空軍實力較弱,領空安全得不到保證,所以毛主席出行一般都選擇坐火車。
但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新中國的空軍力量有了大幅的提升,飛機的種類和數(shù)量,飛行員的人數(shù)和技術,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此時毛主席提出坐飛機出行,也是對空軍發(fā)展的一種認可和信任。
起初,劉亞樓接到任務后,經(jīng)過綜合考慮,建議毛主席乘坐蘇聯(lián)顧問團的飛機前往廣州,因為蘇聯(lián)顧問團裝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并且飛行員也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無論是技術還是心理素質都是一流的。
但毛主席并未同意劉亞樓的建議,他堅持要乘坐新中國空軍自己的飛機,并且由中國飛行員駕駛。
毛主席之所以堅持乘坐空軍的飛機,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是新中國空軍已經(jīng)今非昔比,配備有從蘇聯(lián)進口的里-2和伊爾-14兩種型號的運輸機,性能和安全絕對沒問題。
第二是前不久發(fā)生了震驚世界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當時周總理前往印尼參加萬隆會議,租借了印度的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結果被國民黨特務安放了炸彈,導致機毀人亡,好在周總理臨時有事,換乘了另一架飛機,才幸免于難。因此毛主席對國外的飛機和機組成員并不放心,他最信任的還是新中國的空軍。
為了不辜負毛主席的信任,劉亞樓為此次出行做足了準備,從飛機的挑選到駕駛員的選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經(jīng)過嚴格的把控,不允許出現(xiàn)一丁點差錯。
經(jīng)過多次開會商討,最終空軍決定將一架里-2飛機改裝為毛主席的專機,同時再配備一架同型號的飛機擔任副機,以應對突發(fā)情況。
專機的駕駛員則由空軍獨立第三團的團長胡萍擔任,作為空軍的王牌飛行員,新中國成立后,胡萍多次擔任中央領導人的飛機駕駛員,其中包括周總理和多位外賓在內(nèi),具有豐富的駕駛經(jīng)驗,是空軍中的最佳人選。
1956年5月3日,毛主席乘坐專機順利從北京西郊機場起飛,為了確保專機的安全,當天全國空域都實行了禁飛,同時沿途的所有雷達全部打開,防空部隊做好一級戰(zhàn)備,以防止國民黨和國外飛機前來偷襲。
飛機起飛后,胡萍按照指示以2700米的高度巡航,雖然飛機上有自動駕駛模式,但為了確保毛主席第一次坐飛機出行的安全,胡萍一路都親自駕駛,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在經(jīng)過了8小時的飛行后,8025號專機順利抵達廣州機場,盡管當?shù)貧庀髼l件不佳,但胡萍憑借高超的技術完美落地。走下飛機的毛主席顯得很高興,下飛機后與機組成員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他還對前來迎接的工作人員說:“還是坐飛機快,火車要走兩三天的路,飛機當天就到了。
雖然去時一路順利,但在返程時毛主席的專機卻遇到了突發(fā)情況。
在結束對廣東的視察后,毛主席并沒有直接回北京,而是沿途又前往長沙和武漢視察,一直到6月4日才乘坐專機返回北京。
按照部署,副機先行起飛,在前面做引導,收集沿途的氣象資料,毛主席的專機第二架起飛,其他工作人員乘坐第三架飛機在后面跟隨。
三架飛機起飛之后,一路上都很平穩(wěn),并未遇到特殊情況。但到了河北衡水上空時,在前面的副機突然發(fā)現(xiàn),西北方向的天空中突然出現(xiàn)了大片的烏云,其中伴隨著閃電和強風、暴雨,飛機如若遭遇雷電襲擊,就有可能機毀人亡。
夏季的午后,華北平原地區(qū)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短時強對流天氣,對于這種突發(fā)的天氣狀況,即便是現(xiàn)在的天氣預報都不能準確預測,因此當時的機組人員并未收到預警。
當副機發(fā)現(xiàn)西北翻滾而來的烏云時,立刻向地面和專機發(fā)出預警,但為時已晚,在雷電和暴雨的干擾下,后面的專機并未接收到預警信號。
很快專機也飛到了強對流天氣的外圍,在強烈氣流的作用下,飛機開始劇烈的顛簸起來,本來坐著看書的毛主席也無法再看書了,隨行的秘書和警衛(wèi)員勸他躺下休息,但毛主席則笑著擺擺手,開始與眾人聊天,企圖緩解機艙內(nèi)的緊張氣氛。
在駕駛艙內(nèi)的胡萍一邊盡全力穩(wěn)住飛機,一邊讓副駕駛聯(lián)絡地面指揮中心,當?shù)弥c副機和地面完全失聯(lián)后,他臨危不亂,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要盡一切可能,將毛主席平安帶回到地面。
在胡萍的指揮下,副駕駛和領航員調出了實時云圖,擁有豐富飛行經(jīng)驗的他判斷,華北平原上空的這種強對流天氣一般范圍都不會太大,只要我們轉向避免進入核心雷區(qū),完全可以安全飛過去。
在此期間,負責主席保衛(wèi)工作的羅瑞卿前來詢問情況,胡萍向他做了報告,得到許可后,他立刻駕駛飛機向東轉向,采用蛇形繞飛的方式,避開強對流天氣,先飛向東面的滄州,然后再向北經(jīng)過天津,飛往北京。
就在機組人員緊張應對突發(fā)狀況時,北京的地面指揮部也一片混亂。在副機失去聯(lián)絡后,專機也失去無線電應答,雷達在顯示專機突然轉向東方飛去之后不久,信號也消失了,地面指揮中心完全失去了專機的一切聯(lián)系。
劉亞樓等人在指揮部急得團團轉,不知道專機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是出現(xiàn)故障?還是遭到敵人的襲擊?為何會突然轉向?
大家都在為毛主席一行人的安全擔心。時間一飛一秒的過去,在眾人的焦急等待中,塔臺聯(lián)絡員不停地在無線電中呼叫專機,直到半個小時后,才接受到胡萍的應答,得知專機上的所有人都平安無事后,所有人才都如釋重負。
不久后,在胡萍的駕駛下,專機順利降落在北京西郊機場,劉亞樓等人紛紛上前詢問毛主席的身體情況。 劉亞樓擦了擦汗說到:“主席啊,您真的嚇死我了,這半小時的等待,我感覺比一年還要長!”
毛主席上前與劉亞樓握握手,打趣的說到:“你之前還騙我說空軍沒好駕駛員,想讓我坐蘇聯(lián)顧問團的飛機,這下我可揭穿了你的鬼把戲了,胡萍就是我們最好的駕駛員?!?/p>
原來是胡萍精湛的駕駛技術,贏得了毛主席的認可。在平安著陸后,毛主席再次與胡萍等機組人員握手,對他們的付出表示感謝,表示以后坐飛機還要用他們駕駛。一旁的劉亞樓則表示,空軍時刻準備著,保證完成任務。
盡管毛主席對第一次坐飛機出行很滿意,但這次返程遇到的險情仍引起了中央的警覺,因此在之后的中央會議上,大家商討后建議主席以后到各地考察,如無特殊情況,還是坐專列的比較好。
因此,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時間里,毛主席大部分出行仍是坐火車,只有很少的情況才會坐飛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