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大結局,梁山108好漢死亡殆盡,那么梁山后來又被誰占領了呢?

文獻記載,其實自宋江北宋宣和三年被詔安,梁山數(shù)十萬大軍離開梁山泊后不久,梁山泊就被新的勢力占領了。

當時新的頭領叫做“張榮”。

《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張榮,梁山泊取漁人也。聚梁山泊,有舟師二三百人,常劫掠金人?!?/strong>

張榮,原本是梁山泊附近的一個漁民,和阮氏三兄弟的出身差不多。

宋江詔安后率大軍南去,張榮占著地理優(yōu)勢,嘯聚了百十號人,重新占山為王“替天行道”。

宋江詔安后三年,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宋江被小人用毒酒毒死。又過了2年,金軍大舉南下,北宋不敵,由此出現(xiàn)了歷史上極為殘忍的“靖康之恥”。

靖康年間,面對國破家亡,以張榮為首的后梁山勢力開始舉兵與金人為敵。

在抗金的道路上,張榮等梁山兵馬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因作戰(zhàn)勇猛,張榮不僅被封官職,還被當時已偏安一隅的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封為“張敵萬”。

關于張榮,史籍中記載極少。

據(jù)《金史》記載,張榮在梁山泊與金軍比較有規(guī)模的戰(zhàn)役共有2次。一次發(fā)生在金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一次發(fā)生在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

經(jīng)過兩次戰(zhàn)役,金軍意識到了梁山泊的天塹。

于是,后來他們集結了更多的重兵圍剿梁山泊義軍。在兇險的形勢下,張榮從大局出發(fā),主動退出了梁山泊。

退出梁山泊后,張榮率領部隊轉移到如今江蘇高郵以北的“鼉潭湖”。并在那里用菱草和泥土,修筑了一座城堡,叫做“菱城”。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軍準備渡過長江南下打擊南宋。當時張榮修筑的“菱城”,是橫亙在金軍與南宋之間的一道屏障。

到了菱城后,張榮憑借菱城之屏障和運籌遣將,一度多次阻擊了金軍的進攻。

后終因寡不敵眾,為了保存實力,張榮繼續(xù)放棄菱城,撤退到泰州縮頭湖。

到得縮頭湖后,張榮重整兵馬,同時繼續(xù)招兵買馬,一時間擁有了一戰(zhàn)之力。

4個月后,金軍大將完顏昌尋蹤而至,張榮退無可退,于是與金軍在縮頭湖大戰(zhàn)了一場。

此一戰(zhàn),金軍大敗而歸,張榮部殲敵五千余人,生擒了完顏昌的女婿萬戶布拉。完顏昌見狀,率兩千逃兵逃到了楚州,由于再無戰(zhàn)心,不久后金國大軍班師回朝。

張榮一戰(zhàn)封神,成功粉碎了金軍的“渡江計劃”。此戰(zhàn)不僅讓其贏得了“張敵萬”的美譽,更使得梁山泊水軍威名大震。

最后張榮被南宋朝廷任命為泰州知州,負責長江口一帶的防務。張榮退休后,舉家搬遷到了浙江寧波鄞州區(qū)姜山鎮(zhèn)上張村,并終老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