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問題冷處理,是一種智慧
刊于2024年5月刊《班組天地》雜志
◎張修東
春花散盡無人知,只愿與君長相守。應該是一種久遠的祈望。
春花,帶走了一樹繁花挽著的一樹繁花,而接續(xù)下來的夏日,適時而來乘勢而上借勢發(fā)揮的世界萬物依舊蔥蘢熙攘,秋的蕭瑟、冬的蘊藏,持續(xù)跟進,一個季節(jié)接力一個季節(jié),再急,也按程序;再慌,也有先后,這便是天地之間千百年來仍在不停梵唱的總基調(diào)。
一遍遍賞讀夏老師的卷首語《別急,事緩則圓》,掩卷深思,終有所悟。
我想起曾經(jīng)讀過的一個故事:古老西藏有個叫愛迪巴的人,每當與人鬧別扭、置氣之后,總是飛快跑回家,圍著自己現(xiàn)有的房子和土地跑上三圈,氣喘吁吁之時,早已將剛才的置氣消失殆盡。這時的他在想:地這么少,房子這么小,哪有資格更沒有時間和人家置氣。年輪飛轉,憑借這姿態(tài),他開始富裕起來,每當再次遇到和人生氣的時候,還是老習慣,圍著現(xiàn)有的土地和房子跑三圈。這時的他又在想:地這么多,房子這么大,何必跟人家計較。別急,事緩三思,圓滿了愛迪巴的人生旅程。我理解,知道什么時候適可而止,期間有個靜思襯,求頓悟、捋得失的機緣,是聰明之舉,而義無反顧地做到不與不該計較的人和事打交道并戛然而止,才是一種智慧之舉。
臺灣的圣嚴法師說,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是禪修,也就是說,我們做的一切事情沒有一件不是修行。而把這場修行看得透、做到位,或許正是基于對某一事件的分析、梳理、抉擇以及決斷,整個過程,緩沖,舒緩,方能達到安瀾平緩的目的。恰如夏老師在卷首語中說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人,碰到想不通的事,緩一緩放一放,也許就水到渠成了……實際上,夏老師是在將古訓“事緩則圓,人緩則安,語遲則貴”通俗化。讀之,頗為受益。原先在煤礦任職時,經(jīng)常與組干部門打交道。有一次,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部長辦公桌的玻璃板下,壓著一張打印的文字:真著急,假生氣;熱問題,冷處理;走直路,拐活彎……仔細琢磨,確有其道理,隨之抄錄下來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
處置繁雜的事務,理順繁忙的公務,著急是一種心態(tài)表露,而生氣卻不能成為辦成事的結果。群眾反映集中的某管理人員的問題,拍腦瓜成決策,拍胸膛打包票,到最后只能是拍屁股喊后悔。前行的道路遇到溝坎,一個企業(yè)遭遇爬坡,一個人遇到仕途低谷,這時最好的做法是:別急,緩一緩,廣開思路,廣納群言,廣益集思,或許,不經(jīng)意的一席話,導引出的正是脫困解難的陽光大道呢。
不得不說,緩與圓,是過程和結果的融合,是驅動和行動的融洽。前段,參團觀展古大運河的壯觀。沿河道行走,清爽的空氣傳遍全身,一種少有的愜意襲上心頭。夜晚的古河道,紅黃藍白燈帶噴射出光芒,交替著灑向水面,河水完全變了顏色,銀河星點,流光溢彩,似一條條流動的五彩綢,在水面上飄啊飄。河水觸摸河岸,發(fā)出清脆的啪啪聲,幾艘旅游船迎面駛來,激蕩著河水忽上忽下,像極了一群人在恣意蕩著秋千,長達3200公里的大運河,之所以存活1000多年,曲折之中緩解了壓力,緩流之中實現(xiàn)迂回,或許形成了它酣暢淋漓的理由。
夏老師在卷首語寫到:“遇到急事時緩一緩,給自己一個做事的心情和環(huán)境,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蔽乙呀?jīng)銘記在心,并以此指導今后工作生活的每一個時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