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0年的炎炎夏日,中國的學子們紛紛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大挑戰(zhàn)——高考。在這一年的高考隊伍中,有一個特別的身影,他就是著名建筑師梁思成和文學才女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

林徽因,作為一位知識淵博、見識廣泛的母親,對兒子的學業(yè)一直抱有極高的期望。她深信,在梁家的良好教育背景下,梁從誡的才華與努力定能讓他在高考中脫穎而出,順利考入清華。因此,當高考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林徽因的內心充滿了期待與自信。

然而,命運往往充滿了未知與變數(shù)。當高考成績公布的那一天,林徽因卻意外地得知,兒子梁從誡竟然差了2分未能達到清華的錄取線。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林徽因感到難以置信。她懷疑是不是閱卷過程中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于是決定親自查看兒子的試卷,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

在仔細閱讀了試卷,看到兒子寫下的幾個字之后,感覺很對不起兒子。此后,她不得不重新考慮兒子的未來。那么,梁從誡到底在試卷里寫了什么?

林徽因,這位才情出眾的女子,于1904年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天誕生于浙江杭州這片富饒之地。她的家庭背景可謂顯赫,祖父林孝恂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進士,他不僅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更是歷任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的官職,深受百姓愛戴。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更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物。他畢業(yè)于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不僅詩文造詣深厚,書法也堪稱一絕。林長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重要職務,為國家法治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而林徽因的叔叔林覺民,更是近代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革命烈士。他英勇無畏,為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贏得了后人的無盡敬仰。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林徽因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她不僅才情出眾,更有著出眾的容貌。她的美麗與智慧并存,使得她被譽為“民國四大美女之一”。

后來,林徽因與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之子梁思成喜結良緣。兩人情投意合,相互扶持,成為了當時人們熱議的焦點。

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人都投身于建筑規(guī)劃設計及古建筑調查保護等領域,他們是志同道合的伴侶,也是互相扶持的戰(zhàn)友。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對建筑的熱愛與對文化的尊重,也充滿了彼此的關心與理解。

他們的婚姻生活,就像他們所從事的工作一樣,既有條理又富有創(chuàng)意。梁思成作為一位才華橫溢的建筑師,他對建筑的熱愛和執(zhí)著深深地影響了林徽因。而林徽因則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梁思成的建筑規(guī)劃設計提供了無盡的靈感。

他們的性格溫和,對待生活總是充滿樂觀和積極的態(tài)度。無論是面對工作中的困難,還是生活中的瑣事,他們都能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應對,彼此間從未有過激烈的爭吵或矛盾。

他們的婚后生活,就像一幅和諧美好的畫卷。他們一起研究建筑,一起探討文化,一起享受生活的點滴。他們的家中,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充滿了幸福的氣息。他們育有一對可愛的兒女,孩子們繼承了父母的聰明才智。

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自小便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聰明與好學。他的求知欲望如同無盡的海洋,對于知識的渴求從未停歇。從小,他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無論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是課后的自學,他都能輕松應對,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而在眾多學科中,梁從誡對建筑學似乎天生就具備了一種特殊的直覺和理解力,對于建筑的構造、設計以及美感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每當他看到一座精美的建筑,他都能準確地分析出其設計理念和構造特點,這讓周圍的人都驚嘆不已。

林徽因夫婦對于兒子的天分和才華深感欣慰。他們非常希望兒子能夠繼承他們的衣缽,將建筑學的精髓傳承下去。因此,從梁從誡很小的時候開始,林徽因就親自教授他許多建筑學方面的知識。她耐心地講解著建筑的原理、歷史以及發(fā)展趨勢,還親自帶著兒子參觀了許多著名的建筑,讓他親身感受建筑的魅力。

在父母的精心培養(yǎng)下,梁從誡的建筑學知識日益豐富。他的成績也一直在穩(wěn)步提升,無論是學校的考試還是各種競賽,他都能輕松應對,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因此,當他面臨高考的選擇時,考上清華大學的建筑系對于他來說似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1950年,梁從誡參加了那一年的“高考”。在選擇志愿時,他選擇了清華大學建筑系。然而這個選擇并非是他想要的。而是遵從了母親的決定。母親深知他的才華與潛力,希望他能進入清華大學建筑系深造,將來能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

考試結束后,梁從誡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著成績的公布。那段時間,他每天都會跑到郵局去查詢信件,生怕錯過了那封決定他命運的通知書。終于,有一天,他收到了那份期待已久的高考成績單。然而,當他打開信封,看到那個刺眼的分數(shù)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失落。他僅以兩分之差,遺憾地落榜了清華大學建筑系。

這個消息對于梁從誡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母親林徽因也對這個結果感到難以置信。她深知兒子的實力,不相信他會因為兩分之差而落榜。于是,她決定親自出馬,申請調出兒子的試卷,想要找出哪怕2分的錯判。

林徽因費盡周折,終于拿到了兒子的試卷。她認真地翻閱著每一頁,逐字逐句地檢查著。然而,經(jīng)過一番仔細的核對,她發(fā)現(xiàn)試卷上并沒有任何錯判的地方。梁從誡的分數(shù)確實只有那么多,他真的是以兩分之差落榜了。

在審閱兒子的試卷時,林徽因的目光突然落在了一行醒目的字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