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

億萬年前,地球上大量的浮游植物、藻類和動物死亡后,它們的遺體和殘骸等有機質沉積在海底或湖底并被其它碎屑沉積物或化學沉積物埋藏。這些沉積物不斷積累、埋深,通過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沉積巖中的有機質再歷經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最終形成了石油。

由于沉積、成巖和地層埋藏等過程非常緩慢,因此石油形成的過程也十分漫長。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開采和利用石油以及天然氣的國家,當然也更了解石油的重要性。它不僅是航空航天業(yè)、軍事武器裝備的必需品,更是日常生活中無可替代的重要物資。比如藥品、化妝品、紡織品、塑料制品,以及電子產品的包裝、食品包裝和添加劑,都要靠石油作為原料;它也是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的重要燃料。就連農藥和化肥,大部分也都是依靠石油化工生產??梢哉f石油關乎我們每個人的衣食住行、國計民生。

它不僅支撐起各行各業(yè),石油交易還能產生高額的貿易收入,從而影響國家宏觀經濟和對外貿易,因此石油風險還可能致使通貨膨脹或經濟衰退。石油產業(yè)對于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它的開采、加工和銷售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因此石油貿易也成為國家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遺憾的是我國并不是產油國,全世界的石油資源集中在少數產油國,而消費國遠超產油國,這就使得石油貿易成為政治和外交手段,從而影響國家的能源安全。

中國很早就意識到:一個國家的石油不能只依靠進口,必須擁有自己的油井,自己的儲備。因為如果只單純依靠進口的話,我們的國家很容易被其他國家所控制,一旦石油大漲價我們的經濟發(fā)展就可能會受到阻礙。如果中國失去進口石油,工業(yè)發(fā)展就會停止運行,而我們的儲備只能供應軍隊和群眾用三到五天,一旦過了這段時間,我們的國家將變得吹彈可破,所以石油能源對于中國來說真的十分重要。

雖然中國開發(fā)了不少油田,但整體分布不均勻,開采成本也高,因此中國的石油需求長期依靠進口,比如從沙特和俄羅斯等國進口石油??蓺獾氖沁@些國家經常實行資源壟斷,肆意抬高石油的價格,為此我們也被迫接受這些不平等的待遇。

為此我國也一直想找到一處資源豐富的油田!終于,機會來了。

1988年,蘇聯在哈薩克斯坦的勘探中發(fā)現了一塊油田,但由于受當時的技術和氣候條件限制,并未立即進行開采。(石油的開采比較復雜,需要適宜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以及必要的開采技術。)

直到2000年,意大利公司又在同一地區(qū)找到了大量的油氣資源,得到了全球關注。它由四個區(qū)塊組成,即卡沙甘、卡拉姆卡斯、阿克托德和卡伊蘭。經過專家估測,該油田的儲量已經超過360億噸,堪稱世界上第二大油田。

哈薩克政府得知后高興異常,如果這塊油田能得到合理開發(fā)利用,那他們成為第二個富豪沙特的日子指日可待。為了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他們以國內偉大詩人的名字——“卡沙干”作為油田的名字。

可惜哈薩克斯坦的工業(yè)落后,對這么大塊油田根本無力開采開發(fā),不得已進行全球招標。隨后,多個國家的石油集團開始聯合承包并開發(fā)這一油田。沒想到的是由于開發(fā)成本高昂和技術難度大,他們在激動之余也是連連嘆氣。

最初是在美國的帶領下,由英國殼牌、天然石、日本帝石、美孚石油等國際大石油公司聯合組建了一家名叫北里海作業(yè)的石油聯合開發(fā)公司,與哈薩克斯坦簽訂了合作協議,開發(fā)這一處油田。

當時的中國也有石油公司想要參與進去,但被這些石油公司聯合排擠,最終無緣獲得開采權。

只是美英等國高估了自己的開采能力,卡沙干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冬天零下四十攝氏度,夏天則零上四十度,且位于淡水與海水交界處,一年有五個月的結冰期,冰面厚度可達五十厘米,這些都極大地阻礙了開采工作。

還有一點就是卡沙干油田最深的地方達到5000米,如果在此處挖石油,無異于在引爆一個超級炸藥包。隨著地表底層壓力的增加,開采使得溫度升高后,就會引燃原油中的硫化氫,那時整個石油開采隊就會面臨大爆炸的威脅。

另外對開采國,哈薩克斯坦政府還提出三個條件:第一,開采國必須使用哈薩克斯坦的機器和原材料實施開采;第二,必須雇傭本地工人,借此帶動國家就業(yè);第三,由于哈薩克斯坦?jié)O業(yè)資源豐富,所以希望開采國不要破壞本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在這種情況下,美、英、日等國加大投入資金,想看看是否能夠吃到這塊大面包,只可惜最終的結果是無奈地放棄。

在他們都放棄開發(fā)卡沙干后,號稱“基建狂魔”的中國人來了。他們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即使美英等國并不看好中國人,認為我們的技術遠遜于他們,那我們也要大膽去嘗試。

所以在2013年,我國花費了2400億元買下了哈薩克斯坦境內的這塊廢棄油田——“卡沙干油田”。對此美英日等國冷眼旁觀,他們倒要看看,中國人能不能啃下這根硬骨頭。他們早就領教了卡沙干的困難,現在只等著看中國的笑話。

卡沙干油田位于哈薩克斯坦里海沿岸,是一個由卡沙干、卡拉姆卡斯阿克托德和卡伊蘭四個區(qū)塊組成的巨大油田,是自2000年以來發(fā)現的最大油田之一,也是1968年在阿拉斯加發(fā)現“普魯特赫本”油田之后世界上最大的油田。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中國在卡沙甘油田的開發(fā)過程中,也曾有重重困難,這主要是受到當時,美英等國家的聯合限制。在我國接手卡沙甘油田之后,鑒于前車之鑒,我國首先對卡沙甘油田的環(huán)境重新進行了實地勘測,得出結論。考慮到一般的石油開采工具根本無法布置到開采位置,我國迅速調整,因地制宜,專門研發(fā)出了一套開采方案。

最終如何開采這項技術難關被我國攻破,接下來的開發(fā)計劃被分為三個階段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