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決戰(zhàn),事關蔣家王朝的存亡。

1948年,為了維護搖搖欲墜的蔣家王朝,蔣介石和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把傅氏集團的12個軍50余萬人部署在東起山海關、西起張家口的500余公里狹長地帶上,企圖固守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qū),確保唐山、塘沽的出??冢源龖?zhàn)局變化。

我軍在平津地區(qū)作戰(zhàn)的主要部隊主要是,東北野戰(zhàn)軍,華北軍區(qū)第二兵團、第三兵團,一部分地方武裝。

毛澤東科學地預見到:“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兩點攻克,就全局皆活了?!?/p>

這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戰(zhàn)略思想,也是一種高超的戰(zhàn)爭藝術,更是一場十分精彩的戰(zhàn)斗。

傅作義的部隊本來就是我們“碗”里的“肉”嘛!

西面這一頭,我軍參戰(zhàn)的主要部隊是華北軍區(qū)的第二兵團、第三兵團和東北先遣兵團。

第二兵團司令員是楊得志,政治委員是羅瑞卿,耿飚任參謀長,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

第三兵團司令員是楊成武,政治委員是李井泉,李天煥擔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淮海戰(zhàn)役揭開序幕以后,華北軍區(qū)的一些將領多少有些著急。華北的50多萬敵軍是一支不小的力量,現在東北打完了,華東又包了“餃子”,華北什么時候動手呢?

有人猜測:蔣介石要讓華北的敵軍去增援華東,華北軍區(qū)的任務很可能是到南線去阻擊傅作義的部隊。

果真是這樣?

11月4日,羅瑞卿來到野戰(zhàn)軍司令部,對耿飚說:“告訴你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傅作義被蔣介石召到南京去了?!?/p>

耿飚正守著一個巨大的沙盤和參謀們分析敵我態(tài)勢,聽到羅瑞卿說傅作義突然去了南京,立刻想到了下一步行動,他問:“是不是要將傅部南調以支援華東敵軍,加強其長江防線?”

“這難說。”羅瑞卿說。

蔣介石現在是舉棋不定。他既想讓傅作義固守華北,又想給徐蚌會戰(zhàn)(即淮海戰(zhàn)役)添點兵力。固守華北,可以遲滯我東北、華北大軍南下;調往南京一線,則北進可增援劉峙,駐守長江可保證南京防務。

傅作義能聽蔣介石的嗎?耿飚把心里的疑問說出來:綏遠是傅作義的老家,他的輜重家當都在綏遠。在傅作義看來,如果向西收攏,還有自成局面的可能;如果南下,即使站穩(wěn)腳跟,也仍舊要受制于蔣介石。但是,傅作義要冒險南下,別的不說,就是通過我們這一大片解放區(qū),也夠他折騰一陣子的。

羅瑞卿看了看沙盤,順手比劃了一下,說:“他們可以從海上走嘛。”

這時,身旁的一名參謀提示道,情報反映,敵人的“剿總”司令部有從北平移往天津的跡象。

“傅作義想保住港口嘛!”羅瑞卿說,“但是,要是我指揮他們,就不會那么蠢,這么多部隊,搞海上運輸,塘沽港口又臨近封凍期,談何容易?!?/p>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傅作義這幾十萬部隊的去向。當有人問耿飚時,耿飚謙虛地說自己還沒有考慮成熟,不過他認為,想辦法把傅作義的部隊留在平津是最合適的。

“那我們趕快向聶司令提個建議吧,傅作義的部隊本來就是我們‘碗’里的‘肉’嘛!”一名參謀說。

羅瑞卿笑了,耿颼也笑了。他說:“你的想法有道理。不過,中央恐怕早有打算了?!?/p>

11月18日,第二兵團首長收到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發(fā)來的電報,要求楊得志、羅瑞卿和耿飚所部在阜平待命,并準備隨時向張家口附近出動,協(xié)助楊成武、李井泉、李天煥指揮的第三兵團阻止敵人逃跑。

11月23日,強大的東北野戰(zhàn)軍主力離開錦州、營口、沈陽等地,開始向北平、天津、塘沽、唐山等地區(qū)挺進,平津大戰(zhàn)的序幕即將拉開。

11月24日午夜,楊得志、羅瑞卿、耿飚又看到了毛澤東發(fā)給第三兵團并轉告他們的電報。這份電報命令第三兵團撤圍歸綏,秘密東進,以奇兵突襲的方式進至張家口、宣化一帶,等候東北主力入關;命令第一兵團停止對太原的攻擊,集中兵力進行平津戰(zhàn)役。

自此,華北軍區(qū)的三個兵團就這樣進入了平津戰(zhàn)役的洪流。

這一次可抓住了傅作義的命根子!

毛澤東賦予楊、羅、耿兵團的第一項“最重要的任務”,是阻擊傅作義的“王牌”軍第三十五軍,這一任務關系到平津戰(zhàn)役的全局。

作戰(zhàn)部署是十分嚴密而又緊張的。

11月25日,毛澤東命令華北野戰(zhàn)軍的第二兵團、第三兵團和東北先遣兵團相繼行動。第三兵團從集寧地區(qū)東進。

11月26日,毛澤東發(fā)出電令:

“著楊羅耿率二兵團于今二十六日由曲陽出動,以五日至六日行程至涿縣、淶水以西地區(qū)待命……七縱受楊羅耿指揮,應由保定北進迫近敵人活動。”

11月27日,楊得志、羅瑞卿、耿飚在行軍途中,又收到毛澤東發(fā)出的電報。毛澤東命令他們:12月1日集中于易縣西北紫荊關地區(qū)隱蔽待命。

看完這封電報,羅瑞卿意識到第二兵團有重要任務了。紫荊關是太行山區(qū)的一個關隘?!瓣P”的本身只是一段殘敗的長城,但周圍千山萬壑,從紫荊關向北出動,不容易暴露作戰(zhàn)企圖。羅瑞卿想到,二兵團在紫荊關隱蔽待命,東北野戰(zhàn)軍秘密入關,這兩支隊伍無疑是對付傅作義的奇兵。

11月29日,第三兵團對張家口地區(qū)柴溝堡的國民黨軍隊發(fā)起攻擊,揭開了西線戰(zhàn)斗的序幕。

西線槍聲一響,正如毛澤東所預料的那樣,傅作義立刻命令在北平豐臺的第三十五軍主力乘火車、在懷來的第一〇四軍第二五八師乘汽車,連夜迅速奔赴張家口支援。

傅作義還把涿縣的第十六軍調到昌平、南口一帶,以便控制西撤的通路,確保張家口與北平的聯系。這么一來,傅作義的主力部隊就被牽制在平綏鐵路一帶,北平地區(qū)的國民黨軍隊東調的可能性減小,同時也起到了掩護東北野戰(zhàn)軍入關的作用。這就是毛澤東指導戰(zhàn)爭的高超精妙之處。

第三十五軍軍長郭景云離開北平時,完全是一副“馬到成功”的樣子,他對傅作義和有關人員連聲說:“去去就回來?!彼坪醪皇侨ゴ蛘?,而是去趕集。

國民黨第三十五軍一路順利,很快達到張家口。

毛澤東摸透了傅作義的脾氣,認為傅作義當時雖然還有西逃和南竄兩種選擇,但他的老窩在綏遠,西逃的可能性不大。傅作義調第三十五軍去解張家口之圍,是考慮到東北林彪的部隊暫時還不能入關,華北聶榮臻的幾個兵團奈何他不得。

11月30日夜晚,楊羅耿兵團到達毛澤東指定的紫荊關蔭蔽。

第二天,當楊得志、羅瑞卿、耿飚等人得知第三兵團對張家口突然發(fā)起進攻,駐守北平的傅作義“王牌”第三十五軍、駐懷來的第一O四軍一個師分別乘火車和汽車向西增援時,立刻意識到,二兵團這支奇兵該出動了。三兵團進攻張家口,就是毛澤東為了調動北平的敵人而投下的一著好棋。

吸引傅作義的部隊向西線的目的達到后,中央軍委于12月2日命令楊羅耿兵團:兵出紫荊關,直逼平綏線。與此同時,華北軍區(qū)第三兵團和東北先遣兵團相繼行動,我軍先后占領了左衛(wèi)、萬全、沙嶺子等地,包圍了張家口的敵人,隔斷了張家口與宣化敵人之間的聯系。這實際上是切斷了張家口國民黨軍隊西逃的退路。

傅作義認為,這是華北軍區(qū)部隊的一次局部行動,決定先擊破華北軍區(qū)部隊,再對付東北野戰(zhàn)軍。

戰(zhàn)場情況發(fā)展十分迅速。12月4日,毛澤東在一天之內連續(xù)發(fā)出三封電報。

當時,楊得志、羅瑞卿等人同第二兵團指戰(zhàn)員一起正在向北急進。軍令如山!那一天,真是急如星火。

毛澤東發(fā)出的電報一封比一封緊急。

第一封是在4日凌晨2時發(fā)出的,上面說“我楊羅耿應以最快手段攻占下花園地區(qū)一線,隔斷暫三軍與張(家口)、宣(化)敵之聯系?!?/p>

幾名指揮員的目光不約而同地在“最快手段”四個字上停留了許久。

第二封是在4日午后4時發(fā)出的,電文命令:

“楊羅耿務以迅速行動,以主力包圍宣化、下花園兩處之敵,并相機殲滅之(先殲下花園之敵)。以有力一部隔斷懷來、下花園之聯系,確實阻止懷來及其以東之敵向西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