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7月的一個夜晚,河北薊縣發(fā)生了一起震驚中外的大案——慈禧太后的東陵被人炸開,大量珍寶被洗劫一空。
幕后主使竟是一位出身軍閥、后投降國民黨的雜牌軍頭子孫殿英。他率部肆無忌憚地盜掘慈禧陵墓,撬棺冒犯先后,引發(fā)輿論嘩然。
然而亂世之中,孫殿英并未受到應有的懲治,反而憑借分贓所得繼續(xù)作威作福。
直到1947年,因常年鴉片成癮,孫殿英患上了痢疾,就像慈禧晚年的遭遇。彌留之際,他喃喃自語,留下懺悔之言。孫殿英的一生,似乎在印證著冥冥中的善惡有報。
投奔軍閥半兵半匪
孫殿英出生在河南省永城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少年時代的他,性情桀驁不馴,整日與街頭地痞流氓混在一起,成為了當?shù)赜忻模⒒焓滥酰?。父母管教無方,孫殿英愈發(fā)無法無天。
隨著年齡的增長,孫殿英開始厭倦了永城縣這個小地方。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投奔軍閥,開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于是,他離開家鄉(xiāng),一路向西,最終來到了豫西地區(qū)。
在豫西,孫殿英憑借自己的狡黠和慧眼,很快就結識了一批地方上的惡棍和流氓。他們拉幫結派,互相勾結,逐漸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恰逢軍閥混戰(zhàn),孫殿英果斷地帶著自己的勢力投奔了一位軍閥。
在軍閥部隊中,孫殿英迅速嶄露頭角。他驍勇善戰(zhàn),又善于察言觀色,很快贏得了軍閥首領的賞識。然而,軍閥部隊畢竟不同于正規(guī)軍,孫殿英帶領的這支隊伍,說白了就是一群亦兵亦匪的混混。他們雖然名義上隸屬軍閥,領取軍餉,但在戰(zhàn)場之外,卻經常打家劫舍,無惡不作。
孫殿英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亂世之中的生存之道。他需要這些莽漢來支撐自己的勢力,而這些莽漢也需要他這個主心骨來帶領他們出人頭地。于是,孫殿英的隊伍越打越勇,也越來越猖狂。
然而,風光無限的日子總有盡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