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能不能預報?

至今西方科學家的結論是不可預報。

盡管中國多次出現成功預報大地震的案例,但這些西方科學家認為,這些案例都不存在普適性。

西方科學家承不承認大地震可預報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預防一次地震,能拯救幾十萬、上百萬人的生命。

1976年,在國家地震局已經預報承、唐、張可能發(fā)生大地震的情況下,唐山還是被夷為平地。

這場大地震總共造成24萬人死亡,另有16萬人重傷。

而離唐山100公里的青龍縣也被夷為平地,但卻無一人死于地震。

這種震撼的差別,都源自青龍縣縣委書記冉廣岐,憑著人命關天的信念,不惜丟掉烏紗帽,在震前越級向社會預警,并進行了強力預防工作。

1966年的邢臺大地震,給邢臺周邊造成了重大傷亡和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

邢臺大地震區(qū)域緊鄰京畿重地,這次地震還會不會有威脅京畿的后續(xù),成了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

因為某個板塊的地震,往往都會有一個活躍期。

如果邢臺地震只是活躍期的開始,那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這個板塊其他地方,極有可能還會出現大地震。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開始重視地震預報的研究。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被委托為研究地震預報的領軍人物。

李四光不愧是泰斗級的地質學家,邢臺大地震才過去一年多,他就根據華北地區(qū)的地質構造提出,唐山地區(qū)灤縣、遷安一線,如發(fā)生地震烈度較高,而且持續(xù)的時間也較長。

這個結論還有個隱含的意思,就是說唐山及附近區(qū)域,在一個不長的時期內,有可能發(fā)生大地震。

當然,李四光的初步研究,還沒有達到預報級別。

首先究竟會不會發(fā)生地震無法確定,可能發(fā)生地震的時間,跨度也大到無法預防。

總不能幾年甚至十幾年內,危險區(qū)域都在防震狀態(tài)下生活吧。

不過李四光給出了方向,地震預報就可以做進一步深入研究。

1970年1月,國家地震局成立,成立會上周總理提出地震預報要土洋結合,除了組織專業(yè)隊伍用科學手段觀測,還要依靠群眾的經驗,組建業(yè)余地震預報隊,從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發(fā)現和地震有關的異常。

歐美地震科學家,總是詬病我們成功的地震預報。

詬病的一個點,就是認為我們的預報很多都是憑經驗。

哪怕這些經驗行之有效,只要不符合他們的科學標準,他們也會嗤之以鼻,就像他們對待中醫(yī)藥一樣。

還有歐美的科學受商業(yè)左右,如果地震預報不符合大亨的利益,那不管科學如何發(fā)展,地震也永遠無法預報。

任何成功的地震預報,都會被別有用心的歐美專家黑化。

在青龍縣成功預防大地震前,遼寧已經開了預防地震的先例。

這場被稱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提前預防成功的地震,就是著名的——海城大地震。

海城地震的預防可謂是驚心動魄,上百萬人的生死,都懸在不到十小時之間。

1970年,我國地震研究發(fā)現遼寧在短時期內有發(fā)生強震的跡象,政府隨即把遼寧納入重點地震監(jiān)測區(qū),這一監(jiān)測就監(jiān)測了幾年。

從1974年起,遼寧發(fā)生大震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專業(yè)監(jiān)測和群測發(fā)現,從1974年12月開始三個月內,地下水和穴居動物頻繁異動,而且異動的范圍逐漸擴大,異動區(qū)域也呈規(guī)律分布。

而這個時候,遼寧地區(qū)不斷發(fā)生小震,將很快醞釀出一次大震的趨勢十分明顯。

1975年2月1日,遼寧地震觀測臺測到幾百起小震,大震的猙獰面目已經顯露出來。

兩天后,遼寧省領導收到地震監(jiān)測部門緊急預警,把早上8點召開的常委擴大會議,臨時改為商議是否向社會預警的防震會議。

會上討論很激烈,到底大震什么時候來,究竟來不來難以定論。

大家都不知道地震預警后采取的避險措施要執(zhí)行多久,如果到頭來虛驚一場,造成的損失誰來負責?老百姓鋪天蓋地的怨言又誰來承受?

可是如果有大震,說不定就在下一秒。遼寧省的領導已經沒有爭論的時間,必須當機立斷做出決定。

幸好當時遼寧的一把手敢于擔責,上午十點拍板向社會報警,并立即采取避險措施。

預警發(fā)出九小時后,預測區(qū)域內的海城發(fā)生了7.3級強震,海城及附近地區(qū)無數房屋倒塌。

但因為有了九個小時的避險時間,這次地震僅死亡一千三百多人,重傷四千二百多人。

美國地震協會酸溜溜評價海城成功案例說:“中國的這次預防不過只是靠經驗、直覺和運氣罷了,以他們現有的科技,是根本無法科學預測地震的?!?/strong>

總之盎撒人做不到的事,別的民族做到了也不算數。而盎撒人用儀器提前幾秒測到地震波,就要向全世界大吹特吹。

我國地震監(jiān)測部門預測唐山大地震,比預測海城地震提前時間更充足,預測的準確度也更高。

可惜唐山沒能在大地震中幸免,反而百公里外同樣被毀的青龍縣卻無恙,這又是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