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比賽的時候我還沒意識到,看臺上鏡頭過處,居然都是孫穎莎的粉絲。
孫穎莎的粉絲在現(xiàn)場搖旗吶喊,不知道的以為陳夢是外國選手。而陳夢奪冠之后,還遭遇了部分孫穎莎極端粉絲的網(wǎng)暴。
結果一場本來皆大歡喜的“內戰(zhàn)”,愣是打上了熱搜。
普通網(wǎng)友憤怒了,認為這是飯圈文化對中國乒乓球的侵蝕。
所謂飯圈文化咱也不用科普了,用饒舌歌手蛋殼的話說:粉絲老師咱惹不起。
但說句老實話,說飯圈文化侵蝕體育,這多少有點兒少見多怪。要論起飯圈文化的源遠流長,娛樂圈就是弟弟,都得往后稍一稍。
不知道大家去沒去過現(xiàn)場看中超聯(lián)賽,主場球迷一般有這樣一個傳統(tǒng),就是大喇叭廣播客隊球員名單的時候,念一個名字,主場球迷就集體高喊一聲:“傻x!”
而且客場球迷一般會被安排在一個特定區(qū)域,與主場球迷隔開。為啥?怕客場球迷挨揍。
對主隊狂熱的愛和對客隊極致的羞辱和憎恨,你說這東西算不算飯圈文化呢?
可能有人會說,這也許是因為中國職業(yè)聯(lián)賽起步晚,還沒有形成賽場規(guī)矩和道德。但是國外的聯(lián)賽只會比國內更野蠻。
如果你去巴西的阿雷格里港,在那兒你埋汰巴西國家隊,當?shù)鼐用窕蛟S會和你干一杯。但如果你膽敢埋汰格雷米奧隊(當?shù)鼐銟凡浚钱數(shù)厝藭愦蟠虺鍪帧?/p>
足球的發(fā)源地歐洲也是一樣。舉個例子,德國魯爾區(qū)有兩支德甲俱樂部,分別是多特蒙德和沙爾克04。這兩支球隊的恩怨長達半個世紀,雙方球迷視對方如死敵。
比方說每個球隊都有固定的球衣顏色。沙爾克04的顏色就是藍白,而外號“大黃蜂”的多特蒙德,球衣自然顏色就是黃色。
在沙爾克04隊所在的城市蓋爾森基興,黃色是禁忌的顏色,如果哪棟建筑膽敢粉刷成黃色,必將遭到被潑油漆的報復。
而如果哪個球員膽敢直接轉會到對方球隊,就會被認為是叛徒。
當年葡萄牙球星菲戈直接從巴塞羅那轉會皇家馬德里,就被巴薩球迷扣上了叛徒的帽子。
只要菲戈去巴薩比賽,全場一片噓聲。菲戈要是敢去罰角球,礦泉水瓶就會雪花般從看臺上砸過來。
所以,讓乒乓球迷們莫名驚詫的飯圈文化,在足球迷這邊早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而且歐洲足球那都不能叫飯圈文化了,那就是宗教,就是戰(zhàn)爭。
人類學家莫里斯說,隨著人們的宗教信仰日漸淡漠,教堂禮拜已經(jīng)成為過去。但都市居民卻仍然渴望大型的社區(qū)集會,人們得以借機展示自己對當?shù)厣鐓^(qū)的忠誠。和宗教集會一樣,足球不僅將一大群當?shù)厝司奂揭黄?,還通過一種共有的、強烈的信念將他們聯(lián)系起來:不再是對神的信仰,而是對一支球隊的信賴。
體育比賽的目的之一,就是給人們提供一個泄壓閥。人們在賽場上大呼小叫,高聲辱罵,發(fā)泄情緒,收獲感動。然后離開賽場,回歸平淡而壓抑的日常生活。
當情感和情緒日積月累,死忠粉絲自然而然就誕生了,所以說,體育比賽天然就是滋生飯圈文化的溫床。
對于賽事主辦方和各大俱樂部而言,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飯圈文化,相比于偶爾來看場比賽的體育愛好者,忠實狂熱的球迷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回到孫穎莎和陳夢這件事上,我覺得很多球員對于飯圈文化的反感,很可能就是封閉的舉國體制培養(yǎng)出來的運動員面對市場化的飯圈文化的不適應。
相比之下,走職業(yè)化道路出來的鄭欽文,就更適應飯圈文化。贏得金牌之后,她拿過幾個網(wǎng)球簽名,再把簽好名的網(wǎng)球一個一個打上看臺。
這不是一個被動簽名的行為,而是一個主動簽名回饋球迷的行為,是市場教給球員的一種討好粉絲的舉動。
至于說網(wǎng)上諸多網(wǎng)友對飯圈文化侵蝕乒乓球的口誅筆伐,說實話在我看來,更像是國家這個大飯圈的粉絲與個人小飯圈粉絲之間的沖突。
大飯圈的粉絲認為,小飯圈的粉絲沒有大局觀,損害大飯圈利益,丟人現(xiàn)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