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曉偉
有時候,真理真的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比如說,很多人認為《紅樓夢》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原著。
但是筆者深入研究了之后,發(fā)現并不是這么一回事。我想,下面這張清朝宮廷畫就能很好地說明問題。

那么,這張清朝宮廷畫的名字叫什么呢?
其實,它早就寫在《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上了。
請大家看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 王熙鳳效戲彩斑衣》這一章節(jié)。賈母在元宵節(jié)開夜宴,于花廳擺了十來桌酒席,又點了一班小戲,來宴請榮寧二府各子侄、孫男、孫媳。按書云:
……(賈母)指湘云道:“我像他這么大的時節(jié),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xù)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這個更如何?”

答案揭曉!這張清朝宮廷畫就叫 《西廂聽琴圖》!
它已經為《紅樓夢》后四十回之第八十七回“寶玉聽黛玉彈琴”一節(jié)埋下了伏筆。
《西廂聽琴圖》系清朝宮廷畫師冷枚所作。冷枚(約1669年—1742年),字吉臣,號金門畫史,山東膠州人,焦秉貞弟子。善畫人物,尤精士女。
需要指出的是,《紅樓夢》中有多幅畫和冷枚有關,無不說明此人和《紅樓夢》乃至曹雪芹之間的密切關聯。
《西廂記·聽琴》寫的是張生在紅娘的獻計下,在崔鶯鶯閨房的外墻彈奏《鳳求凰》傳情,崔鶯鶯隔墻傾聽。

但是,冷枚所作的這張《西廂聽琴圖》,畫得卻是一位美女在竹子院的樓閣上撫琴,弦斷。一位尼姑立于院門,一位公子頭戴太子盔站于院門外,二人不知是在道別還是在偷聽樓上美女撫琴。畫的上方,冷枚題詩曰:“深窗美人憶年華,浪說文姬識斷弦。何似風前貞女引,低昂一曲使人憐?!?br/>而《紅樓夢》第八十七回標題也恰恰是《感秋聲撫琴悲往事 坐禪寂走火入邪魔》。寫的是妙玉和惜春下完棋,寶玉妙玉回家。兩人經過瀟湘館,聽到林黛玉在那撫琴。兩人正談論黛玉的琴藝,忽聞弦“蹦”的一聲斷了……

請大家再對照冷枚《西廂聽琴圖》看看,第八十七回的這段文字完全是在看圖寫作。真相就是:早在260年前,就已經存在看圖寫作了。
曹雪芹竟然向我們描述了《西廂聽琴圖》里的內容。他竟然看過這張深藏在清宮中的《西廂聽琴圖》!
震驚之余,筆者在第八十七回的回前提筆點評道:“此回曹雪芹原著也。后半部“黛玉撫琴”可與冷枚《西廂聽琴圖》對照看。”

---------------------------------------
作者簡介:賴曉偉,青田人,致力于前沿紅學的研究,著有《賴曉偉評點紅樓夢》和《賴曉偉重評石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