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列舉趙高的四次經(jīng)典勸說
趙高第一勸(勸胡亥):且夫臣人與見臣於人,制人與見制於人,豈可同日道哉!
“讓別人臣服于自己與自己臣服于別人;控制別人與被別人控制,怎么可同日而語呢?”但凡是生活在政治圈里的人怎么能敵得過這樣的說辭呢?
趙高第二勸(勸胡亥):臣聞湯、武殺其主,天下稱義焉,不為不忠。衛(wèi)君殺其父,而衛(wèi)國載其德,孔子著之,不為不孝。夫大行不小謹,盛德不辭讓,鄉(xiāng)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顧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猶豫,後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後有成功。
“我聽說商湯、周武都是殺掉自己的君主之后哦稱王的,天下人一樣稱贊他們有道義,沒有認為他們不忠,衛(wèi)君殺了他的父親,衛(wèi)國人反而記載他的功德,孔子寫書時,也沒有認為他不孝順。所以做大事的不必拘于小節(jié),該獲得的功德不必推辭禮讓,百姓對忠誠有不同的看法而百官對功德的認可也不盡相同。因此只顧細節(jié)而遺忘大體,必有禍患;猶豫不決,必會后悔。果斷而勇敢的去行動,鬼神都會避讓,后來必能成功?!?/p>
趙高第三勸(勸李斯):“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
你覺得自己才能超越蒙恬嗎?功勞能高過蒙恬嗎?深謀遠慮而不失誤能超過蒙恬嗎?天下百姓的擁戴能超過蒙恬嗎?受長子扶蘇的信任能超過蒙恬嗎?
見李斯還未動心便又說到“你方方面面都不如蒙恬,一旦公子扶蘇繼位,必定任用蒙恬為相,到時候你恐怕就要回家養(yǎng)老了。但你若擁立公子胡亥,他上位后必定對你感恩戴德,你還能繼續(xù)穩(wěn)坐相位?!?/p>
趙高第四勸(勸李斯):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此時李斯還未下定決心,趙高便又威逼道:你李斯高尚,不在乎榮華富貴。但你若不配合,你的子孫恐怕就大難臨頭了,看你是轉(zhuǎn)禍為福還是轉(zhuǎn)福為禍。
趙高的口才和策略確實令人驚嘆,他能夠精準地抓住人性的弱點,運用巧妙的言辭來影響他人的決策。他的這些言論不僅展現(xiàn)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他對權(quán)力和利益的敏銳洞察。
然而,趙高的才能雖然令人驚嘆,但他的行為卻備受爭議。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欺騙和操縱他人,甚至不惜犧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道德和倫理的底線,也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和滅亡。
因此,我們在欣賞趙高的才能和策略的同時,也要警惕他的行為和思想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應(yīng)該堅守道德和倫理的底線,以誠信和正義為準則來指導我們的行為和決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huán)境中保持清醒和堅定,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