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里的插圖)
1.
上篇文章說,在深圳和廣州的活動中收到的信件里,還有關(guān)于孤獨和真誠的話題。
關(guān)于孤獨的,讀者朋友們這么問:要怎么才能不孤獨呢?
關(guān)于真誠的,讀者朋友們這么問:真誠還有用嗎?
分開說,分開嘮,大家權(quán)當參考,不一定有用。
關(guān)于孤獨的,很巧,在《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里,新增的有一篇講孤獨,保留的內(nèi)文里也有一篇講孤獨,只是切入點不太一樣。
我常覺得,孤獨其實是人生難以避免的部分,因為人不可能找到百分百的理解,而即便是遇到了,理解也不會常伴左右。更多時候,越是你喜歡的那件事,就越是讓你覺得孤獨,因為喜好本就是很難分享,也很難體會的事。
年少時我們之所以很少感覺孤獨,是因為我們就站在始發(fā)站上,彼此都還沒出發(fā),于是顯得熱鬧。換句話說,在選擇各自的人生道路之后,孤獨就不可避免,也無孔不入。
當然,會覺得難熬,難熬來自于強烈的落差。
一個是現(xiàn)實的落差,我們從一個集體中被剝離,不得不一個人面對生活;一個是理念上的落差,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里都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孤獨幾乎等同于孤僻。
然而仔細一想,生活本就該一個人面對,而孤獨等同于孤僻這個念頭,則完全可以不予采納。
以下這段來自于《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的再版:
時間會越來越迅速,日子會從騎著自行車晃晃悠悠看風景,變成坐地鐵奔赴一站又一站,這時候,我們才明白,原來做自己是一種奢侈。于是孤獨就成了喘息的時候,至少它能讓你選擇跟自己喜歡的事物站在一起。
換句話說,孤獨總是貫穿人生始終,這件事本來就不是什么壞事,只是人生的一種狀態(tài)。就好像熱鬧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它也只是一種狀態(tài)。那么,孤獨的時候,我們手頭依然握著許多選擇,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到最后,孤獨不孤獨,也就不會再那么困擾你了。
至于友情,理解,我想我們真正遇到它們的時候,就是我們理解孤獨的時候。
關(guān)于真誠的,答案就相對而言簡單一點。
如果真誠被辜負,就不用再給,人們怎么對你,你便怎么對人。
但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下一次,你的心里告訴你該怎么做,就還怎么做。
到最后,所有的善意始終會繞一個圈,一點一點地回到你身上。
那些生活中偶然邂逅的美好瞬間,就是因此發(fā)生的。
2.
這篇文章寫到這里也就差不多了,算是完成與讀者朋友的約定。
每一次做活動都會收到許多信件,但我確實沒有辦法一一回復,我想我能做的,就是把大家信里共通的東西記下來,然后用文字的方式回復。
能給大家多少幫助呢,想想或許也沒多少,不過我始終覺得寫作有一點是好的,我們總是能在寫作中重新堅定自己,于是讀者也能在閱讀中重新堅定自己。
其實更多的,也都寫在書里了。
其實關(guān)于生活的答案,也都寫在生活里了。
那么,我們就繼續(xù)好好生活,等待下一本書,等待下一次見面。
對了,9月份的活動目前時間已經(jīng)排出來的,只是地點還需要確定。
9月7日,天津;9月21日,鄭州;9月22日,石家莊。
中間空的時間比較長,想回趟家,看看老人。
具體的時間地點,我會在明后天確定后,寫一篇公眾號文字告訴大家。
感謝所有人的閱讀,無論你在哪,其實我們都見過面了,就是在文字里。
以上。
祝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書在這兒,大家就不用再點原文鏈接那么麻煩啦。)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