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縣有個農村姑娘叫葛紅花,年紀輕輕就先后上過安徽好人榜和中國好人榜,還獲得安徽省最美家庭,別的榮譽稱號更是多得數不過來。

她的故事像一縷春風,溫暖無數人的心。她的名字一度成為孝順、善良、堅強的代名詞。

但是,這位人人夸贊的好姑娘,到了三十多的年齡依舊沒有結婚沒有找對象。這就讓很多人感覺不解,甚至會好奇其中的原因。

因為在農村,普通人家的孩子結婚都早,家庭條件好的小伙會有不少姑娘搶著嫁到,而品貌俱佳的好姑娘更是被視如珍寶,等不到成年就會有人早早上門提親,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后,那說媒的甚至能像走馬燈似的沒完沒了。

正所謂一家有女百家求,古時候如此,現代社會同樣,只是方式更多樣更靈活。

古時候姑娘嫁人只能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現在主要靠自己找,只要男女雙方彼此能看對眼,彼此喜歡就行,父母干涉不了太多。正所謂我的婚姻我做主。

葛紅花三十多歲還沒結婚,這在農村是極罕見的。

有人猜測她沒有找對象結婚的原因是得過的榮譽太多,眼光也因此太高太挑,覺得一般的小伙子配不上她。

更有人猜測她家條件有限,要彩禮太多,讓人望而卻步。

但是周邊的親友和鄉(xiāng)親們都很清楚,葛紅花找對象甚至沒有什么具體的要求,她聲明結婚的條件很簡單:“要嫁就一起嫁!”

村里的老人都跟著著急,紛紛勸她:你這年齡不敢再耽擱,先找個婆家安定下來,然后再操心別的。你跟倆老光棍生活三十多年了,不能再為他們誤了婚姻!

但葛紅花一點也不著急,依舊態(tài)度堅決地表示:“如果要結婚,我肯定是要帶著兩個父親一起過去的,要嫁一起嫁?!?/p>

是什么原因能讓一個女孩子心甘情愿不考慮個人的婚姻大事當剩女?她怎么會和這兩個老光棍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

她說的兩個父親又是怎么回事?怎么會有兩個父親?

他們之間究竟有過怎樣的故事,這得從頭慢慢說起。

    1

    1

1988年的春天,在安徽省蒙城縣一個貧窮的小村莊里,有個女嬰呱呱墜地。

這個小生命帶著希望來到這個世界,但她的父母卻因她感到絕望,家里已有一大群孩子,再添一張嘴更養(yǎng)不起了!

他們當即決定要把這個女兒送人。

當然,話說回來,如果生下的是個兒子,待遇就會不一樣,再苦再難都要拉扯大的。因為兒子長大后有可能出人頭地,為父母爭光,最不濟也能是自家的一個好勞力,父母舍不得送人。

在當年的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相對比較嚴重的,認為生女兒都是替別人家養(yǎng)的,是賠錢的。自家兒子都吃不飽肚子,哪有余力替別人家養(yǎng)兒媳婦?

但畢竟是自己的身上掉下來的肉,為了能讓女兒的小命順利活下來,母親決定多喂她幾天奶,等滿月后好養(yǎng)活了再找個合適的人家送過去。

經過一番商量后,他們決定將女嬰送給老葛家的兩兄弟:47歲的葛保堯和44歲的葛保田。

葛家總共只三口人。父子三人三條光棍。

哥哥葛保堯有輕微的智障,父親年老體弱,經濟負擔很重。因為太窮,所以一直沒有人愿意嫁進來,兄弟倆人到中年仍是單身。

葛家雖窮,但兄弟倆為人厚道,秉性淳樸善良,而且都是單身沒有孩子,女嬰送給葛家兄弟收養(yǎng),他倆肯定會稀罕得像撿了寶貝一樣。

果然,葛家兄弟看到小被子里的女嬰后,都滿臉歡喜,開心不已。

女嬰的哭聲讓死氣沉沉的葛家變得異常熱鬧,三個男人面對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不知所措,只好向鄰居求助,向村里和年輕媽媽求教,從怎樣抱孩子、怎樣換尿布、怎樣喂奶粉開始學習。

看著女嬰粉嘟嘟的小臉,兄弟倆都覺得她像花朵一樣嬌嫩可愛,于是給女嬰取名葛紅花。希望這個女孩能像春天的花兒一樣,長大后綻放出自己的美麗。

從未養(yǎng)過孩子的葛家兄弟整天圍著小紅花忙活,倆人又當爹又當媽,全心呵護著她。

為了掙錢給女兒買奶粉,葛家兄弟倆開始想辦法外出打零工,只要能掙到錢,再臟再累的活他們都不在乎。

農民出身沒有任何技能,只能靠干苦力掙錢。葛保堯只能找到很簡單的活。

在兩位養(yǎng)父的細心呵護下,小紅花一天天長大了。她喊葛保田爸爸,喊葛保堯為大伯。她給葛家?guī)砹藷o數的歡聲笑語,帶來了生機和希望。

小紅花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很快成為村里人見人愛的小姑娘。

為了送小紅花上學,葛家兄弟倆還去干“討喜錢”的活兒。就是遇到有人家要辦紅白喜事時,就去人家門口放一串鞭炮,主家大多都會討個喜頭,或多或少給點喜錢或送點別的東西。

這活兒看似輕松不辛苦,但有時候會遭到主家嫌棄、厭惡甚至驅趕。有時候鞭炮放完了,主家不肯給錢和東西,這事各隨心意,又不能逼著人家給鞭炮錢,只能作罷,自認倒霉。

用幾個月的討喜錢送小紅花上學了。小布書包、鉛筆、本子……別人有的,小紅花都有。

  2

  2

慢慢懂事后,她就明白自己與別的孩子不一樣,別的孩子有一個媽媽一個爸爸,但她不一樣,她沒有媽媽,卻只有爸爸和大伯。

面對小紅花的疑問,葛保田并沒有隱瞞真相,而是坦白告訴她,他不是她的親生父親。

好心的鄰居曾勸葛家兄弟:別把實情告訴紅花,萬一她知道真相后去找自己的親爹親媽怎么辦?養(yǎng)大她多不容易,以后不給你倆養(yǎng)老不是白辛苦一場嗎?

葛保田憨憨一笑說:“我并不圖回報,只要紅花她開心就好!”他認為小紅花有權知道自己的身世。只要紅花過得開心,即便不在葛家生活也沒關系。

小紅花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并沒有像鄰居擔心的那樣,要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反倒更加親近兩位養(yǎng)父。

漸漸長大的小紅花清楚地知道,生活雖然清苦,但她享有的愛并不比別的女孩少。她有兩個關愛她的父親,她享有兩份父愛,享受著雙倍的幸福。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上了小學的紅花開始懂得心疼父親。她一放學了就往家跑,學著做飯收拾屋子,幫忙照顧年邁的爺爺。

后來,紅花有時間就跟隨養(yǎng)父下地,學著干農活,除草、割麥子、打農藥等。上初中后,她已經完全能夠承擔起洗衣、做飯等家務,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盡力替養(yǎng)父分擔。

后來,八十九歲的爺爺去世。在村里人的幫助下辦了喜喪。第一次經歷親人的去世,小紅花暗下決心要讓爸爸和大伯好好活著。

2005年的初夏,葛紅花正忙著備戰(zhàn)中考時,卻突然聽到一個令她震驚的壞消息。

大伯葛保堯患了腦血栓,在家摔倒了幾次后,躺在床上不能自理了。父親還得去干活掙錢維持家用,不能分身照顧大伯。

葛紅花牽掛大伯,心疼父親,她決定先放棄中考,回家陪伴照顧大伯,讓父親安心掙錢。

有人不理解,葛紅花表示:大伯和父親就是她的一切,沒有他們就沒有她。她毅然離開學校,寧愿放棄中考,也得回家照顧大伯。

回家后,葛紅花承擔起照顧大伯的重任,從穿衣、吃飯、喝水、喂藥到擦洗翻身等,她都盡心盡力去做好。

村里的人們被葛紅花的孝順善良、堅強樂觀所感動,紛紛以不同的方式幫助葛家。有的送來一些自家種的蔬菜,有的送來些好吃的,有的幫忙干活,有的在節(jié)日里送來禮物和問候。雖是點點滴滴的關懷,舉手之勞的幫忙,都讓葛紅花深深感念鄉(xiāng)親們熱心和善良。

大伯身體明顯好轉,葛紅花才趕回學校參加考試。雖然耽誤不少時間,但勤奮努力的紅花仍然考上了蒙城一中,這可是全縣最好的高中。

高中期間,葛紅花在努力學習的同時,省吃儉用,減輕父親的負擔。她很清楚,兩位養(yǎng)父為了給她攢每月的生活費,幾乎沒買過菜,經常用白開水泡饅頭就咸菜湊合。

  3

  3

高中畢業(yè),葛紅花考了亳州師專,因為師范生減免學費且有補助。她不忍心再讓倆養(yǎng)父太辛苦,還申請了助學貸款。

隨著時間的流逝,兩位養(yǎng)父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年過六十的父親葛保田瞞著紅花去打工掙錢,六十多歲的人還去工地上卸車,因勞累過度傷了腰。大伯葛保堯更是多種疾病纏身。

面對多災多難的生活,葛紅花沒有選擇退縮和逃避,勇敢地承擔起了照顧兩位養(yǎng)父的責任。

家里條件差并沒有影響到葛紅花樂觀的心態(tài),她始終認為倆父親的愛是老天給予她最大的恩賜,她要珍惜,要充分享受。

大學里的葛紅花樂觀向上,她感恩父愛,珍惜美好的大學生活。但是災難卻不肯放過她。

大二那年,面臨期末考試的葛紅花得到消息:父親葛保田再次因病倒下,高血壓引起的腦梗塞,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她哭著說:父親對她對全家來說太重要了,她必須拼全力照顧父親。

在養(yǎng)父和大學之間,葛紅花毫不猶豫選擇了養(yǎng)父,她果斷離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