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篇文章介紹的幾位古典美女,如息媯、妹喜、文姜、宣姜,如果被冠之以“紅顏禍水”頭銜有些冤枉的話,那么,今天說的鄭袖,大概就是不折不扣的“紅顏禍水”了。

她最被史書詬病的莫過于陷害屈原,最終讓這位最著名的古代愛國詩人郁郁不得志,因國破家亡憤而投汨羅江自殺殉國。那么,這位大美女到底是如何禍國殃民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鄭袖,像許多古代女子一樣,生卒年代不詳。但她作為楚懷王的寵妃,我們可以從楚懷王的生平記載,了解到她大致生活在一個什么年代。楚懷王姓羋,熊氏名槐,就是電視劇《羋月傳》中那個羋月的哥哥。他在位三十年,公元前296年逝世。鄭袖的兒子公子蘭在楚懷王死后,其兄熊橫接班為楚頃襄王后任,任令尹,年齡至少應在二十歲以上。這樣我們可以大體推算出,如果鄭袖生產公子蘭時為20歲,楚懷王死后就至少有四十歲了,如果后來還在世五六年的話,鄭袖就大概生活在公元前340年到前290年之間。

至于鄭袖是哪里人氏,多少歲進宮,是如何嫁入王府成為楚懷王寵妃,歷史上鮮有記載,在這里就不杜撰了。從各種典籍介紹總體上看,鄭袖是一個姿色絕美、靈活聰慧的人,否則也不會得到楚懷王那么的恩寵。但她又具有狡黠善妒、惡毒陰險、心機善變的性格。

鄭袖的善妒狠辣,典型事件是陷害魏美人。

鄭袖并非楚懷王正妻,一個小老婆能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這既是鄭袖的幸運,也說明她的確很有邀寵的本事。其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她一直很警惕,她深知自己老公是個色鬼,見到新鮮的嫩美人就眼睛放光,因此時刻警惕可能出現在自己身邊的情敵,一旦出現,就巧妙應對,狠辣擊退。

對付魏美人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魏美人是魏國與楚國打仗戰(zhàn)敗,為了求和送給楚王的一位國色天香美人。再好的菜天天吃也會膩,楚懷王已經很久只寵著鄭袖,自然也有審美疲勞,突然得了魏美人這樣一個新鮮尤物,自然愛不釋手,對鄭袖就漸漸有些冷漠。

危機突然降臨,鄭袖當然嫉妒得發(fā)狂,但工于心計的她知道欲速而不達,并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反而表現出比楚懷王還要喜歡魏美人的樣子,噓寒問暖無微不至,不斷送禮物,把最好的東西都讓魏美人享用。為此,魏美人感激涕零。當然,鄭袖也不能讓楚懷王真的淡忘了自己,常常主動去關心看看望一下,但從來也不表現出委屈,還說了不少魏美人好話,說她一個小女子人生地不熟,鼓勵楚懷王多照顧陪伴她。

楚懷王見自己冷落了鄭袖,她非但不委屈埋怨撒氣,還表現出了這種大度風范,也很感動,高度評價鄭袖:“婦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鄭袖知寡人之說新人也,其愛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戰(zhàn)國策·楚策四》。意思就是說,女人總會用美色來博取丈夫的歡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F在鄭袖明知寡人喜歡魏女,不但不嫉妒,對魏美人比自己還更愛護,這簡直就像孝子侍奉父母,忠臣侍奉君主。

至此,鄭袖完成了智斗情敵的第一步,開始實施第二步。鄭袖和魏美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常常聚在一起拉家常。魏美人得到鄭袖的鼓勵,就想著如何把楚王服侍得更好一些,于是請教鄭袖:“我在大王那里還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請姐姐賜教。”鄭袖見時機已到,就說:“其實你已經做得夠好了,大王也非常喜歡你,就是……”見鄭袖欲言又止的樣子,魏美人急了,很誠懇地說:“有什么話請姐姐一定實言相告?!编嵭渚驼f:“大王說你全身都好看,就是鼻子有些不好看?!蔽好廊苏f:“那怎么辦呢,請姐姐指點。”鄭袖說:“很簡單,你以后見到大王就有意無意捂著些鼻子,這樣大王就會少看到你的鼻子,肯定就更喜歡你了。“

從此,魏美人見到大王就故作害羞狀,有意無意的捂著鼻子。楚懷王開始很奇怪,繼而不悅,就問鄭袖:“魏美人為啥近來見寡人都捂著鼻子?”鄭袖欲言又止,支支吾吾的說不太清楚。大王見狀,更加狐疑,就要鄭袖務必說實話,否則受到處罰。鄭袖裝作不得不說的樣子說:“魏妹妹說她不習慣大王身上的臭味,故而掩鼻?!?/p>

這一下捅到了楚懷王的痛處。原來這個楚懷王身上狐臭很重,大臣們靠近他都憋著一口氣,但由于懼怕他的權勢,必須裝出毫不在意地樣子。鄭袖乖巧,更是裝作喜歡這種味道的樣子,這也是她得到專寵的原因之一?,F在竟有人膽敢明目張膽的說自己臭,還到處宣揚,楚懷王由此大怒,召魏美人即刻覲見。

魏美人來見大王,依然按鄭袖教導而掩鼻,大王怒極,要侍衛(wèi)割掉魏美人鼻子。侍衛(wèi)早就得到鄭袖私下交代,只要大王下令立即執(zhí)行。可憐一位得寵不久的美嬌娘,就這樣不知不覺中被妒婦殘害了,成為丑女被拋棄。從此,楚懷王的專寵又回到了鄭袖身上。

對于這個典故,《戰(zhàn)國策·楚策四》記載如下:鄭袖知王以己為不妒也,因謂新人曰:“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毙氯艘娡酰蜓谄浔?。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蓖踉唬骸半m惡,必言之?!编嵭湓唬骸捌渌茞郝劸踔粢病!蓖踉唬骸昂吩?!”令劓之,無使逆命。

在另一典籍《韓非子·內儲》則記載為:荊王所愛妾有鄭袖者。荊王新得美女,鄭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為近王,必掩口?!泵琅胍?,近王,因掩口。王問其故,鄭袖曰:“此固言惡王之臭。”及王與鄭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誡御者曰:“王適有言,必亟聽從王言?!泵琅敖跎酰瑪笛诳?。王悖然怒曰:“劓之?!庇蜣淼抖婷廊恕?/p>

鄭袖陷害忠良禍國殃民,最典型的案例是縱放張儀,三次陷害屈原。

屈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因此屬于王族血統(tǒng),楚國貴族,楚懷王本家。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嗜書成癖,博聞強記,志向遠大,總想著振興楚國。因小時候曾為楚懷王的伴讀,與楚懷王交好,在楚懷王當政早期深受信任,曾任左徒和三閭大夫,手握楚國內政外交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