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巧,最近和同事朋友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消費者在選擇耳機時所說到低音要好一些,到底指的是什么?」
聽起來這似乎是一個大家司空見慣的問題,但這個問題背后的核心好像并沒有一個最標準的答案?;蛘哒f,大家對于低音的標準并不統一。回想起我個人的音頻經歷,第一次對于低音這個概念有著強烈的認知是索尼帶給我的,2008 年那時候索尼有一個主打重低音的 XB 系列,初次公開便發(fā)布了包括 MDR-XB20EX、MDR-XB40EX、MDR-XB700、MDR-XB500 和 MDR-XB300 在內的五款產品,前兩款為入耳式耳塞,后三款為頭戴式耳機。足夠出彩的設計加上高質量的低頻體驗讓用戶記住了索尼重低音系列的突出表現,而這個系列也奠定了索尼在低頻層面的強烈用戶心智。
而如今,索尼在重低音上的基因依舊還在傳承與進化,那便是全新的 ULT POWER SOUND 澎湃低音系列,其目前包括了 ULT WEAR 頭戴式降噪耳機和 ULT FIELD 1 便攜式藍牙音箱兩款產品,今天我們來聊聊前者。
對于頭戴式耳機,消費者最為關心的除去音質和佩戴外,我想最看重的應該就是顏值。年輕人對于頭戴式耳機的定位早已不是純粹的數碼產品,它更像是自己出街的一種穿搭飾品,無論是掛在脖子上還是掛在背包上,這都是一種彰顯個性的方式。索尼 ULT WEAR 在 ID 設計上繼承了自家旗艦頭戴式系列 1000X 的衣缽,粗看外觀,其與 WH-1000XM4 分外相像,簡約的設計語言讓人看到的初印象就加分不少,索尼的設計師也非??酥频卦陬^梁桿上加了有鐳射工藝的 SONY Logo,這時尚感,有了。
除去 Logo 處的時尚感,產品的各個細節(jié)也在彰顯著它重低音耳機系列的定位,因此 ULT WEAR 的耳機外觀還會顯現出些許的「街頭感」,這種「街頭感」表現在耳機面罩上側顯眼的大面積金屬網格設計,也表現在耳機左側面罩后方的獨立「ULT」模式按鈕,該按鈕和 Logo 的 CMF 工藝一致,均做了鐳射幻彩效果。這些有點「悶騷」的元素讓 ULT WEAR 給到我這樣一個索尼降噪耳機老用戶的印象是既熟悉又新鮮,不得不說索尼的工業(yè)設計能力完全無需擔心,ULT WEAR 作為一款有點「性格」的頭戴式耳機產品,戴出街不僅百搭也同樣個性。
當然了。如果你不想掛在脖子上,ULT WEAR 也依舊支持折疊收納,官方附贈了一個收納包,收納的方式和 WH-1000XM4 基本一致,內部還可以放置配線和充電線,如果你是索尼的老用戶,應該對此非常熟悉了。
索尼在頭戴式耳機的人機設計上一直是優(yōu)秀的,ULT WEAR 的佩戴體驗自然也不例外。耳機整機重量約 255g,更大的光滑無褶皺耳墊和柔軟的頭梁部分讓 ULT WEAR 在較長時間的佩戴下依舊不會有強烈的不適感,并且 ULT WEAR 還在頭梁轉軸處選用了靜音轉軸,為了降低佩戴時產生的機械噪音。
接口按鍵部分 ULT WEAR 和索尼目前的頭戴式耳機類似,除了左側面罩的實體按鍵外,ULT WEAR 也依舊配置了觸控面板,大致的交互邏輯和其他型號類似,這里不多贅述,我們重點聊聊聲音方面。
既然 ULT WEAR 是一款重低音側重的降噪頭戴式耳機,那么「重低音」和「降噪效果」就是這款產品在聲音體驗上的兩大核心功能。
從硬件參數上,你可以看到 ULT WEAR 有著很多熟悉的配置,譬如 ULT WEAR 支持熟悉的 DSEE Extreme 數字聲音增強引擎,支持 360 臨場音效與頭部追蹤技術,還支持 1000X 系列同源的集成處理器 V1,這些技術規(guī)格的加持讓 ULT WEAR 在聲音表現上能夠獲得足夠的支撐,發(fā)聲單元 ULT WEAR 特別搭載了專屬設計的 40mm 大尺寸動圈單元,以保證富有能量感的低頻效果。
當然,作為重低音系列的 ULT WEAR 在低頻部分的著墨一定是最多的,還記得那個耳機面罩上的「ULT」模式按鈕吧?按下它,你將化身為「爆裂鼓手」,澎湃的低頻一下子就沖了進來,這種低頻量感的提升讓你的聽覺也能夠體會到一種能量感的迸發(fā),仿佛面前站著的正是極其嚴苛的魔鬼導師弗萊徹,而你激情澎湃,敲擊著架子鼓釋放著自己的熱情。ULT WEAR 對于低頻的渲染是更加側重整體聲音氛圍感的營造,這種做法會讓聽感有著非常痛快的爽感,鼓點的聲音會變得更加聚焦,力量感也有所提升,并且有意思的是它的 ULT 模式并不會太干擾中高頻部分,只會針對低頻段的質感進行調整,人聲方面的表現依舊優(yōu)質,這種著重于重低音的調音風格更適合 Hip-Hop 這類看重 Live 感和節(jié)奏感的音樂曲風。
如果你覺得這個狀態(tài)下的低頻還不夠,別急,你可以再按下一次「ULT」模式按鈕,沒錯,ULT WEAR 的「ULT」模式共有兩檔。二檔下的 ULT WEAR 低頻量又更進一步,對于我這樣追求中性的 Hi-Fi 玩家來說這已經屬于低頻接受范圍的極限值了,雖然我對于如此大量感的低頻體驗并沒有需求,但不得不說,ULT WEAR 確實給你了,甚至給的足夠多了。二檔下的 ULT WEAR 聲音基本都被低頻涵蓋,聽感甚至有點轟頭,如果你喜歡重低音,那么這種聲音風格一定會讓你切身體會到什么叫「低頻的沖擊感」,但如果你不是一個低頻極度愛好者,那我個人其實會更建議用此模式玩游戲或者看戰(zhàn)爭片,實際體驗會更合適一些,更充沛的低頻也提升了整體聽音的氛圍感。
雖說 ULT WEAR 的聲音特點就是 ULT 模式下的重低音風格,但實際上在不開啟該模式下 ULT WEAR 的聲音還是蠻均衡的,整體的低頻表現也相對柔和,流行風格的調音也算是大眾口味的萬金油。
至于降噪層面,ULT WEAR 的降噪體驗和索尼自家的旗艦降噪系列一脈相承,有著一些降噪算法的技術下放,其降噪等級上支持了 20 級的可調范圍,同時還支持了自適應的聲音控制,在降噪開啟的情況下整機續(xù)航可以達到 30 小時,降噪關閉則可以延長至 50 小時的續(xù)航時間。
可以說,ULT WEAR 的定位是目前索尼給大眾用戶對于「降噪」和「低音」需求的方案結合體,它不僅延續(xù)了索尼自家優(yōu)秀的低頻基因,也繼承了索尼旗艦系列積累下來的降噪技術,從產品綜合水平而言是一款相當有誠意的作品,更是近期索尼頭戴式耳機里非常有個性的代表型號,在現階段千元價位的降噪頭戴式耳機中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