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霞姐。

今天一起緬懷一位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戰(zhàn)地攝影記者張崇岫。

他入朝隨軍作戰(zhàn)2年多時間,攜帶著一部相機、幾十卷膠卷,拍攝下了一兩千張戰(zhàn)地照片,榮獲中國文藝界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

他曾說過:“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尤其是我這樣的攝影記者,不好好拍照片,不好好戰(zhàn)斗,怎么對得起那些死去的戰(zhàn)友?!?/p>

張崇岫1929年出生于安徽巢縣,13歲加入抗日隊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打響后,他作為一名戰(zhàn)地攝影記者入朝。

搞戰(zhàn)地攝影,一定要膽子大,張崇岫膽子就很大,哪里有槍炮聲就往哪里跑,有時炮彈都沒停,他已經(jīng)沖上去拍攝了。

那時相機膠片很珍貴,拍一張要保證成功一張。他在抗美援朝的戰(zhàn)場上歷練成熟了。

被選入郵票的“勝利會師”是張崇岫在拍攝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自認為最滿意的作品。

為了拍下這張照片,張崇岫獨自一人,抱著有去無回的心,冒險在雪地里徒步四五十公里,用鐵腳板走了七八個小時,才到達咸興港,追上了先頭部隊。

他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是歷史的見證,是那個英雄時代的不朽印記。

在《張崇岫攝影作品集》的扉頁上,他寫過這么一句話:

“戰(zhàn)爭沒有勝利者,只有死亡者和他們沒有姓名的墓碑。我是把對勝利的渴望,對所有我方戰(zhàn)士的尊重以及為他們壯舉的驕傲和自豪,都用相機一一記錄下來了。我老了,但是照片不老,照片里的故事不老?!?/p>

這些凝結(jié)著鮮血與智慧、勇氣與精神的攝影作品,代表了中國戰(zhàn)地攝影的高度和水平。而張崇岫的家國情懷,更是為影像注入了永恒的生命力。

2024年9月6日夜,張崇岫因腦梗與世長辭,他的遺體告別儀式定在9月12日上午8點,在合肥市殯儀館舉行。

沒有一句言語,比銘記更有力。

他是一名戰(zhàn)地記者,更是一名老兵,照片里的故事永存,老兵的精神不滅。

致敬老兵,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