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崛起賴九王八侯之力,歷經(jīng)十七載春秋,江山穩(wěn)固,天下歸一。

趙匡胤,宋朝開國君主,奠定三百年基業(yè),綿延十八代皇族。身為武將,他亂世崛起,傳奇事跡在演義評書中傳頌不衰。

趙匡胤征伐四方,麾下猛將如云。九王八侯,即十七位戰(zhàn)功卓著的將領,在河東、南唐等戰(zhàn)役中屢建奇功,因而受封爵位,共同鑄就了趙匡胤的霸業(yè)。

九王八侯之論,源遠流長卻無定式。大抵九王囊括高懷德、曹彬、鄭恩、羅彥威、張光遠、石守信等,乃趙匡胤建隆年間所賜封。

開寶年間,趙匡胤復設監(jiān)國五王,各掌鎮(zhèn)國瑰寶。五寶與五王同聚,則監(jiān)國大權在握,可廢不道之君,重塑朝綱秩序。

楊七郎誅潘豹,任堂惠扮六郎躍樓除敵,宋太宗欲判其死。五王攜五寶首聚,誓保二將無虞。

楊家將傳奇里,監(jiān)國五王究竟是哪五位?而那傳說中的監(jiān)國五寶,又究竟是什么寶物?引人好奇。

【老令公山王楊繼業(yè)——九環(huán)金鋒定宋刀、佘太君——九龍錫杖】

楊繼業(yè),火山王楊袞之子,崛起于河東火塘寨,武藝高強,尤擅九環(huán)金鋒刀法,威震四方。

五代后唐,駙馬石敬瑭為滅唐求援契丹,割讓燕云十六州,此乃北方長城要沖。契丹覬覦中原已久,占后頻繁南侵,河東民眾苦不堪言。

亂世英雄楊袞重現(xiàn)江湖,聚河東豪杰于火塘寨,自封火山王。遼狼主耶律德光侵晉陽,袞率軍赴援,大敗之,解劉知遠之困。然袞拒封,仍據(jù)火塘,自擁兵權?;鹕酵跬h播,遼軍畏而不敢南犯。

后周滅后漢,與北漢對峙。趙匡胤身為后周兵馬統(tǒng)帥,屢挫北漢。北漢王無奈,請火山王楊袞助陣,連勝周軍,與趙匡胤交鋒。二人惺惺相惜,楊袞贈銅錘,誓保其后代助趙匡胤。終趙匡胤三征河東,以楊袞銅錘之恩,收服楊家將。

楊繼業(yè)入宋,雁門一役威震四方,獲封山王,承繼火山王之名。其九環(huán)金鋒刀,昔為赫連勃勃之寶,今趙匡胤親書“定宋神鋒”,成監(jiān)國五寶之首,更添傳奇色彩。

楊家將首獲監(jiān)國五寶之一,另一珍寶則為佘太君所持九龍錫杖,均為無上至寶。

唐兒滸戰(zhàn)役中,宋帝群臣深陷鐵旗重圍,危急關頭,佘太君領七郎八虎破陣,英勇救主,趙匡胤與重臣脫險。為此壯舉,趙帝特封佘太君為歸命無佞侯,并賜九龍錫杖,以彰其功。

九龍錫杖,龍頭杖身,其上鐫“無駕亦臨”,彰顯非凡。佘太君執(zhí)此杖,上殿免禮,下殿無辭,更可懲奸除惡,威震朝野。

楊家坐擁監(jiān)國五寶之二,老令公楊繼業(yè)與佘太君各掌一珍,傳承榮耀,世代相傳。

【東平王高懷德——七星鎮(zhèn)天亮銀鉞 】

高懷德,身為五代豪杰高行周之長子,精通家傳槍法,其勇猛無雙,名震三軍,堪稱一代驍勇戰(zhàn)將。

五代后周,郭威命趙匡胤赴高平關斬高行周。高行周勇猛非凡,趙匡胤非其敵手。然高行周識趙匡胤為亂世英主,自刎獻首,以示忠誠。此舉成就高家與趙匡胤之深緣,亦為高家助北宋首功。

柴榮登基后,高懷德即隨趙匡胤征戰(zhàn)四方。他出身武將世家,自幼習戰(zhàn),勇猛無雙,屢立戰(zhàn)功于南征北戰(zhàn)間,助趙匡胤奠定宋朝基業(yè)。后趙匡胤賜婚其妹趙美容與高懷德,并冊封為東平王,掌鎮(zhèn)國神器七星銀鉞,榮耀加身。

七星鎮(zhèn)天亮銀鉞,實為雙刃斧,兩側鐫二十八星宿圖。此乃鎮(zhèn)宅之寶,非戰(zhàn)器之用,靜臥家中,唯危難之際方顯其威,攜之而出。

此乃高氏一族世代守護的國之重器,歷經(jīng)歲月,薪火相傳。

【汝南王鄭印——八面山河熟銅錘】

鄭印,鄭恩之子,身居宋朝二代小王爺之位,源自汝南王族,尊貴非凡。

鄭恩,柴榮與趙匡胤的結義兄弟,力大無窮,英勇善戰(zhàn)。少時曾救趙匡胤于危難,共闖江湖,后并肩作戰(zhàn),情誼深厚。然鄭恩性情急躁,行事沖動,即便趙匡胤登基,亦難掩鋒芒,數(shù)度頂撞。終有一日,趙匡胤醉臥桃花宮,不慎誤殺三弟鄭恩,留下千古遺憾。

王妃陶三春怒不可遏,為鄭恩無辜之死,率眾直逼皇城,誓要雪恨。此女英勇無雙,昔日曾敗鄭恩,高家兄弟亦非其敵。趙匡胤自知理虧,避而不出。終是高懷德等豪杰出面,允陶三春斬黃袍三刀,以慰亡魂。

趙匡胤深感愧疚,特賜鄭印世襲汝南王之位,并授陶三春八面山河熟銅錘,以監(jiān)國重任相托,以表對三弟之補償。

鄭印承爵王,銅錘由陶三春執(zhí)掌,此非僅因鄭恩亡故,亦因陶三春南唐之戰(zhàn)功勛卓著,為二路元帥、五老陰侯之首,特封歸德無闡侯,掌監(jiān)國寶。鄭印少年英勇,壽州城闖營揚名,征南唐亦有大功,封侯當之無愧。

鄭家自陶三春與鄭印之后,其血脈仍緊握八面山河熟銅錘之權柄,傳承不絕。

【鐵鞭靠山王呼延贊——十三節(jié)打王鑌鐵鞭】

呼延贊,呼家將之翹楚,鐵槍鋼鞭,所向披靡,其英勇非凡,無人不曉。

趙匡胤赴北征白龍,遣歐陽方領兵。歐陽,北漢降將,與呼延鳳互訐。帝難辨忠奸,親赴前線調(diào)停。歐陽權柄在握,不懼帝威,斬呼延于陣前,更與白龍謀反,共圍趙匡胤。

緊要關頭,馬贊化名潛入歐陽方旁,以單鞭之勇救趙匡胤于危難。趙匡胤感念其忠勇,賜呼延贊為靠山王,并御封其鑌鐵鞭為打王鞭,此鞭位列監(jiān)國五寶,意義非凡。

憑借御賜之打王鞭,呼延贊威名遠揚,人稱鐵鞭王,彰顯其家族無上榮耀。

【太原王曹彬】

曹彬,北宋開國功勛,久掌兵馬大權,身為元帥,威名赫赫。

曹彬早年輔佐趙匡胤,北周時即為其副帥。趙匡胤登基后,他獨掌軍權,南征北戰(zhàn),功勛顯赫。因功受封王爵,為監(jiān)國五王之首,且為眾王中最年長者。

曹家之憾,在于名監(jiān)國而無實寶,虛名難掩空虛。曹彬胸襟雖廣,對此亦難釋懷,然無奈天命如此,唯有順應。

監(jiān)國五王與五寶,純屬評書戲說。在故事中,五寶無直接懲治昏庸之力,即便齊聚,亦難違皇命,實則多為象征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