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胡侃君,陪你看國漫~
近日,《伍六七》的第五季放出了定檔PV,似乎預示著今年B站國創(chuàng)動畫發(fā)布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遙想去年此時,2小時的發(fā)布會一次性公布了50+部動畫的PV,是近年來最多的一次。而壓軸的《牧神記》PV絕對稱得上“艷壓群芳”,超高的質量讓人驚呼還原了想象。
雖然沒有發(fā)布會有點可惜,但定檔PV“雖遲但到”,今天《牧神記》也確定將在10月27日播出,在看正片之前,讓我們來“過度解讀”下新老兩支PV吧。
建模“玄機味”
許多人在去年《牧神記》的首支PV時,就有不少觀眾表示一眼就是玄機出品。那到底什么是“玄機味”呢?
在這次牧神記的定檔PV中,第一個場景就讓人驚艷,會讓人感受到大墟荒涼的同時,卻又從人物、動物上感受到一種精致感,這是一種神奇的體驗。
從《牧神記》新的PV和玄機科技以往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角色模型的制作上,玄機都特別注重細節(jié)處理和面部表情的自然呈現。從《秦時明月》到《斗羅大陸》《吞噬星空》,每一個角色的面部特征、表情變化都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角色能夠生動地表達情感。這一點在國內外動畫制作中都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尤其是3D動畫中的人物表情自然度,通常需要復雜的算法和大量的手動調整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這種“精致感”是目前國內獨一檔的,屬于玄機自己的建模味道。
忠于作品,盡力還原
為什么《牧神記》能受到大家的關注,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特殊性。作者宅豬,用豐厚的知識儲備和接近600萬字的體量構建了一個復雜的、東西方融合的“東方玄幻”。《牧神記》的文化思想內涵之所以豐富,便在于其吸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亦受到一些西方作品如《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的影響。所以如何去還原,如何在傳統(tǒng)文化元素加持下來糅合東西方神話中的形象,是對玄機不小的考驗。
去年的發(fā)布會上,玄機科技的沈樂平導演就用4個詞概括了《牧神記》——眾神空間、時空疊加、盆景世界、東方蒸汽。大家紛紛表示沈導這是真的看了好幾遍啊!
《牧神記》是在神話背景中敘事的,小說中的許多形象大多有書可稽考,像土伯,完全符合傳說中的虎頭牛身、利角九曲。而佛祖、天帝、天公、地母元君(傳說中后土的別稱)等皆是常見的神明。其它的素材則來源于怪物傳說,比如赤明時代的人很像《法苑珠林》里三頭八臂,易怒好斗且驍勇善戰(zhàn)的惡神阿修羅;大日星君“身材高大魁梧,像一頭人形巨鳥,三目張開”則像《山海經》中的人面鳥;沒有情感卻具有強大力量的尸行者則是來源于西方《克蘇魯神話》。就像上圖中的形象很有“克感”,但又有東方韻味,能感受到小說中那各個時代各個空間疊加影響后的感覺。
在《牧神記》中,盆景世界是秦牧通過修煉太微胎化而成的一個獨立空間。這個世界雖然只有一丈見方,但內部卻包含了一個完整的天地,擁有山川、草木、花鳥魚蟲等自然元素。這種將宏觀宇宙縮小到微觀盆景的設定,體現了東方文化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哲學思想。在去年的PV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玄機對于盆景世界也兼容了東西方的表現形式。
而東方蒸汽變現會更加明顯一些,像上圖中的“飛船”就大概率出自天工族。天工族是《牧神記》中的一個神秘族群,以其精湛的工藝和對機械的獨特理解而聞名。他們的設計往往融合了古代機關術和現代機械原理,創(chuàng)造出既實用又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到這個部分,更是來到了玄機的“舒適區(qū)”,非常還原原著中的感覺。
B站作為一個國內ACG文化的社區(qū)平臺,是一個先行者,在國產動畫發(fā)展當中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目前的市場當中,一直缺少穩(wěn)定持續(xù)的輸出,只有《凡人修仙傳》的討論度較高。這次《牧神記》來到之后,相信B站的國創(chuàng)區(qū)就不再“孤單”,周末會更加熱鬧了!關注胡侃君,陪你侃國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