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戎相見的時候東躲西藏,沒見敵人的時候也擔(dān)驚受怕,這就是鐵木真的生活。他有大量的敵人,但是沒有軍隊。在這種風(fēng)聲鶴唳環(huán)境之中,他長到了15歲。15歲,是應(yīng)該完婚的年齡了,他9歲和孛兒帖訂婚,到現(xiàn)在只過了六年,但對他和月倫來說,這六年猶如幾個世紀一般漫長。15歲意味著成年,月倫感覺,自己肩頭的擔(dān)子可以輕松一些了。
月倫準(zhǔn)備了聘禮,讓鐵木真去弘吉剌部接回孛兒帖完婚。鐵木真帶上自己的弟弟,以及其他從泰赤烏返回來的牧民中的青壯年,一共十來個人,都帶著武器,去了弘吉剌部。德薛禪老人依然喜歡而且看重鐵木真,他接下了聘禮,讓本部落兩名青壯年護送新娘來到乞顏部。姣好的新娘孛兒帖已經(jīng)出落成一個美麗大方、外向奔放的大姑娘,草原姑娘沒有農(nóng)業(yè)民族那么多虛禮,喜歡的是率真,遵行的是直接,她毫不掩飾自己對這一門親事的向往和滿意。她給月倫帶來一件黑色貂皮大衣,作為給婆婆的見面禮。
月倫為鐵木真和孛兒帖準(zhǔn)備了一個簡單而熱烈的婚禮。之所以簡單,是因為參加的人并不多,鐵木真親友沒幾戶人,加上近些年陸陸續(xù)續(xù)從泰赤烏回歸乞顏部的,他們總共人數(shù)也不多,所以婚禮不算隆重。有一個意外是,一個名叫博爾術(shù)的年輕人也聞聲而來,參加了婚禮,并且加入了乞顏部。上次鐵木真被塔兒忽臺追趕得狼狽逃竄,馬也被他們沒收了。后來博爾術(shù)搶回來了那匹馬,給鐵木真送了回來。鐵木真非常感激,兩人從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婚禮簡單的另一個原因,是月倫一家本類生活就清貧,也拿不出多少貴重食物來招待客人,無非就是牛羊肉,奶制品,野獸肉,以及馬奶酒。牧民們吃一頓,醉一場,唱唱歌,跳跳舞,度過愜意的一天,就是最大的幸福。薩滿教的巫師做做禮拜,給新娘新郎說一些祝福和警示的話語,唱兩首誰也聽不懂的歌。之后,一切歸于平淡,該放牧的放牧,該捕魚的捕魚,該打獵的打獵。

新婚的日子本來應(yīng)該非常溫情和諧和幸福的,然而不然,一場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席卷了乞顏部,席卷了鐵木真少年時代少得可憐的溫馨與幸福。
事情的起因,是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搶劫了篾兒乞人的新娘月倫,并導(dǎo)致酋長的弟弟也客赤列都從此失蹤,篾兒乞人雖然多年來沒有什么報復(fù),但是此仇此恨一直記在心里,只是一直沒有機會?,F(xiàn)在,他們打聽到,也速該雖然去世,但是他的兒子剛剛完婚,新娘是能照亮整個草原的一朵花兒。于是,他們組織了幾百名青壯年,各自拿上武器,騎上戰(zhàn)馬,殺進了乞顏部的駐地。
乞顏部根本沒有防備。敵人殺進來的時候,他們的弓箭還掛在帳篷的墻壁上。而且,就算拿上弓箭也沒有用,他們能打仗的青壯年少得可憐,所有人加起來也還沒有敵人來的騎兵數(shù)量多,毫無辦法,只能求逃得性命。

乞顏部四散逃亡。逃跑不及時的,只能等死。不過篾兒乞并不嗜殺,他們只是把每一頂帳篷里面的東西洗劫一空,即行退出。孛兒帖恰好沒有能夠及時逃出去,被篾兒乞搶走了,鐵木真毫無辦法,只好眼睜睜看著。
洗劫過后的帳篷區(qū)一片狼藉。乞顏部一邊哭天喊地、哭爹叫娘,一邊收拾殘局。鐵木真兩眼無光,看著前面的慘象,篾兒乞人的馬蹄聲聲還在回響,震撼著他的心靈。殘酷的現(xiàn)實讓他明白了,只有豪情壯志、只有強健身體是不夠的,草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他必須有足夠的人手、足夠的戰(zhàn)馬,足夠的軍隊,才可以在草原上立足,才能重振乞顏部,才能報仇雪恨。
可是,乞顏部已經(jīng)差不多滅絕了,只剩下這么點人,能夠沖鋒陷陣的青壯年更是少得可憐。怎么辦呢?

月倫、博爾術(shù)非常支持鐵木真建立軍隊。月倫給鐵木真講了乞顏部祖上的故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