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橫店已經(jīng)變成了“豎店”,迅猛而起的短視頻風暴重新塑造了橫店。但不管是橫店還是“豎店”,對影視產(chǎn)業(yè)配套服務的需求依然沒變。

在繁華程度已經(jīng)不亞于內(nèi)陸地級市的小鎮(zhèn)橫店里四處走走,與影視相關(guān)的元素撲面而來。迎面大樓是影視集團,街邊小店在從事招聘演員及演員簡歷制作一條龍服務,賓館里貼著公益表演學習的通知,廣場上停的面包車在召喚路人去學騎馬并附送吊威亞技術(shù)

當然,最熱鬧的還是鑫悅賓館旁的演員工會,從早到晚,都有上百號懷揣演員夢的群眾演員在那里聊天交流,更多的群眾演員則是在登記注冊后守在微信群中進行秒速報名。

筆者到那邊的時候已近黃昏,正遇上一個大型劇組在招夜場戲的群眾演員,已經(jīng)報上名的男女演員人人自帶一個帆布折疊椅(自己將待遇提升到與導演看齊水平)安安靜靜看手機,等待演員中介來叫人。

仔細看來,這些姑娘小伙群眾演員都在20來歲,樣貌都算周正,雖算不上出挑,也不難看,平均水平高于路人。衣著也是普通整潔,沒有奇異打扮。眼神都比較平和,沒有瘋狂,也不呆滯。

群眾演員是不給看劇本的。但還是有幾個小伙邊等邊聊劇,一個說到正在拍的徐志摩,一個在說演話劇才是真正的表演。有想法的群眾演員還是有的。趁著年輕,朝著最靠近理想的地方湊一湊,也沒什么不好。

演員中介點完名,群眾演員魚貫收拾好折疊椅,上了等候一邊的大巴。這些大巴將開往稍遠處通宵亮燈的攝影棚(不是明清宮,香港街廣州街這樣旅游點)。這些棚里每走幾步就是一個景別,有辦公室,有豪宅,有老破小,一格一世界。而白天戲拍完的劇組則會回到鎮(zhèn)里,夜市里的酒吧將迎來一波客流。

說到佐餐的“電子榨菜”,橫店應該就是最大的廠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