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關鍵詞刑事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自首 通知到案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許某龍系某機場地面服務公司高級管理人員。2020年7、8月間,許某龍招募、安排、指揮多人在明知錢款來路不正的情況下,通過用他人的支付寶賬戶接收錢款、在多個賬戶之間流轉(zhuǎn)、轉(zhuǎn)換成虛擬幣、再轉(zhuǎn)回上家賬戶的方式,轉(zhuǎn)移涉案贓款。其中,涉及他人被詐騙錢款。公安機關在排查出許某龍系網(wǎng)上追逃人員后,為保障抓捕安全,于2022年10月2日以安全檢查的名義電話通知許某龍到派出所。許某龍接通知到案后未在第一時間供述罪行,但在公安民警出示拘留證、網(wǎng)上追逃文件等材料后如實供述基本犯罪事實。此后,許某龍退賠并取得諒解。

上海市松江區(qū)人民法院于2023年11月27日作出(2023)滬0117刑初1260號刑事判決,認定被告人許某龍具有自首情節(jié),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宣判后,檢察機關以認定自首錯誤,導致對許某龍適用減輕處罰不當為由提出抗訴。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于2024年7月5日作出(2024)滬01刑終25號刑事判決,采納抗訴意見,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改判被告人許某龍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二)、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在于被告人許某龍的行為是否成立自首。

經(jīng)查,公安機關發(fā)現(xiàn)被告人許某龍系在逃人員后,為實施抓捕計劃,以安全檢查的名義電話通知許某龍至派出所。許某龍作為機場地面服務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配合安全檢查系其職責范圍。故而,判斷自首成立與否的關鍵在于許某龍經(jīng)公安機關電話通知到案后的供述時間。許某龍到案之日未第一時間供述罪行,直至辦案人員出示拘留證、網(wǎng)上追逃文件等材料,才如實供述基本犯罪事實,由此反映出許某龍始終存有僥幸和試探的心理,而不具有主動投案的意愿。

鑒此,二審法院依法認定被告人許某龍不成立自首,并綜合全案情節(jié)依法作出如上裁判。

三)、裁判要旨

對于偵查機關已經(jīng)掌握涉嫌犯罪的證據(jù)并以其他事由通知行為人到案的,判斷是否成立自首,應當從嚴掌握自首的認定標準,著重審查行為人是否“到案即供”。對于行為人在未受到其他客觀因素阻礙的情形下,到案后沒有第一時間如實供述基本犯罪事實的,依法不認定為自首。

二、法律規(guī)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7條、第312條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1998〕8號)第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