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夫少妻”,大家似乎都覺得容易接受,男方穩(wěn)重成熟,女方年輕活潑,結婚之后性格互補,就算年紀上有些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是“少夫老妻”,似乎就有些怪異了:
小伙子年紀輕輕,就找了一個比自己大十幾歲、甚至二十幾歲的成熟女性,在外人看來難免會覺得他“沒出息”。
還有人會覺得這小伙子糊涂,錯過對方最美好的青春,只“撿”了一段遲暮歲月。

在山城重慶,就有這樣一對讓人側目的年齡差夫妻,女方比男方年長整整23歲,而結婚那年,男孩也只有23歲。
23歲的帥哥長得一表人才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相貌出眾,卻偏偏娶一個比自己大一半的老婆!這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2016年結婚之后,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八年的時光過去,這對夫妻一直是兩人世界,沒有生孩子,更沒有要孩子的打算。

別人一問,他們就說現(xiàn)在的生活很好,不想有什么改變。
年齡差距這么大,還沒有孩子做家庭連接,這對不被看好的“老妻少夫”,卻并沒有對婚姻有負面情緒,反而生活的很幸福。
他們是怎么認識的?又是怎么走到一起去的呢?
能和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譚萬平結婚,是李良友自己都沒想到的事,她本以為自己也算人到中年,沒想到還能趕上這波浪漫。

李良友1970年出生,是重慶本地人,土生土長,性格大方爽快,面容精致白皙,年輕時的追求者也烏泱泱排過隊。
1993年,她23歲的時候,純真燦爛,以為真愛無敵,義無反顧嫁給了初戀,希望能和他共度一生。
她本以為結婚之后就是浪漫詩篇的開始,沒想到卻是柴米油鹽的雞毛蒜皮,長短茍且,無一不在消耗她的青春,李良友慢慢開始失望。。

有了孩子后,兩人之間的矛盾更是不斷升級,新婚后那點短暫的溫情早已經(jīng)不復存在。
李良友也想過,為了孩子將就著過下去,起碼能維持住一個家庭的完整。
但日復一日下來,她覺得這種不健康的婚姻關系完全沒有必要維持了,對一家三口都是折磨,兩個大人整天耷拉臉,連孩子在家都不敢高聲大氣說話。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與其在拉鋸戰(zhàn)中,一家三口都受到傷害,還不如快刀斬亂麻,各自奔赴新生活。

忘了是結婚紀念的第十幾個年頭,李良友主動提出了離婚,丈夫沒有挽留,孩子跟著母親一起生活,從此李良友的人生開始了新階段。
她有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社交圈,過去十幾年并不是個只知道為家庭付出的主婦,離婚之后,李友良更是把事業(yè)放在第一位,憑借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沒過幾年就獲得了副高職稱。
除了工作,她還在其他小事上不斷提升自己,挖掘了不少興趣愛好,安靜的時候喜歡寫散文,想運動就去騎自行車。
幾年下來,李友良成為散文協(xié)會的會員、攝影家協(xié)會的成員,還成為一名騎行愛好者。

所謂想要遇見好運就要把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李友良認認真真經(jīng)營著自己的生活,果然更好的人生就朝著她走來了。
在李友良經(jīng)歷過婚姻、經(jīng)營著事業(yè),把孩子送進大學的這些年,同一城市里的另一踽,年輕男孩譚萬平正按部就班的長大著。
譚萬平性格善良,從小到大人緣都不錯,只不過成績不太出色,沒考上大學,為了能有一技之長,他選擇去學廚藝。
平時閑下來,他也喜歡鍛煉身體,最喜歡的方式就是騎自行車——就是這個愛好,讓他有了和李友良結識的機會。

一起參加過幾次活動之后,兩人混了個臉熟,后來又經(jīng)過朋友介紹,進入共同的騎行群,走的更近了一些。
譚萬平剛滿二十歲,愛說愛笑的,和大方爽利的李友良頗為合拍,不過李友良一直覺得他是個小孩,把他當小弟弟看,從來沒什么別的想法。
但譚萬平心里可就不是這么想的了,他覺得李友良長的好看,性格大方,對自己關心,他雖然也把她當姐姐看,但從來沒覺得兩人之間有什么年齡鴻溝。
感情的轉折在一次騎行比賽中。
2015年11月5日,兩個人都報名參加了重慶萬州舉辦的騎行比賽,正有說有笑地騎著車,突然有輛摩托車突然沖出來。
李友良下意識躲避,結果連人帶車撞進了路邊行道樹,手臂受傷骨折,當場就被送醫(yī)院了。
原本這種戶外騎行比賽,有人受傷也是常事,周圍人很多都習以為常繼續(xù)比賽,而譚萬平卻立刻停止騎行過去要陪李友良一起去醫(yī)院。
李友良覺得沒必要,這孩子卻不肯,不僅一路陪她去做檢查,還照顧她許多天,每每到了飯點就端著愛心湯進來,趕都趕不走。
她覺得自己是小傷,根本沒必要大張旗鼓,譚萬平卻一直悉心照料,還勸她說不用逞強,自己樂意照顧她。

說不感動是假的,自從離婚之后,李友良在孩子面前又當?shù)之攱?,在單位又是女強人,誰都習慣她能遮風擋雨解決難題了。
結果這時候來了個年輕小伙子,說自己要照顧她,自己心疼她,這誰頂?shù)米∧兀?/p>
其實譚萬平也不是只覺得李友良漂亮,他更多的還是被李良友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所吸引,他敬佩她的豁達,認可她周身的正能量,也沉迷于她時常透露出來的睿智和成熟魅力。
李友良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但畢竟兩個人年紀實在差得太多,人家小伙子出生的時候,自己都已經(jīng)結過一次婚,做他長輩也夠數(shù)了。
23歲的年齡差,像堵墻似地橫在那里。

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還離過婚,帶著個孩子,這小伙子圖啥???
可譚萬平卻好像壓根兒沒想那么多,他每天變著花樣地給李良友做飯,陪她聊天,逗她開心,讓人一看就知道他做這些事是發(fā)自內心覺得高興,絲毫沒有勉強。
李良友康復出院后,譚萬平仍舊對她念念不忘,時常關心她的身體;
再次在車隊見面之后,譚萬平向李良友表白了,十分真摯,就說自己喜歡她,欣賞她,想和她一起生活。
李良友猶豫片刻,她知道自己對譚萬平有情誼的,但這樣答應他,會不會是浪費他的青春呢?他明明可以找到更好的女孩?。?/p>
譚萬平看著她的眼睛,說自己就是喜歡她這個人,她46歲還是26歲都不重要,他只在乎她。
李友良最終還是聽從了自己的內心,她決定勇敢一次。這可是愛情啊,錯過會后悔一輩子的!
兩人走到一起,戀愛生活如蜜里調油,但還是避免不了要承受世俗的眼光——
身邊的人知道兩人的關系后,都覺得不可思議,不管站在誰的角度,都覺得對方是個騙子。
譚萬平的父母尤其不理解兒子的選擇,覺得他是被李良友迷惑了,相當不待見李良友。
“你這孩子糊涂啊,找個比自己大那么多的,說出去都讓人笑話?!?/p>
李良友的兒子也不相信譚萬平,覺得他都快跟自己一樣大了,根本就不可靠,怕他傷害自己的母親,勸李良友不要跟他來往。

一時間,兩人都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但是他們心里也清楚。要讓這段婚姻長久,就得先過家人這關。
面對這些問題,李良友和譚萬平?jīng)]有逃避,而是選擇了共同面對:
李良友主動找譚萬平的父母談心,給他們講自己過去的經(jīng)歷,還提到自己和譚萬平的愛情故事,話頭十分誠摯。
她坦白自己是如何欣賞譚萬平的善良和上進心,還承諾自己一定會好好照顧譚萬平。

譚萬平也沒閑著,他去和李良友的兒子開誠布公談了一頓,兩個男人彼此交心,李良友的兒子也算看出點真情,沒再阻攔什么,只是說自己擔心他們之后的日子不好過。
有了家人的肯定,這對情侶的生活自在不少,順利領到結婚證正式住在一起。
他們對外面的閑言碎語并不在意,畢竟過日子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只要兩個人的心在一起,勁兒往一處使,日子一定能越過越紅火。
時間是檢驗愛情的試金石,一晃八年過去,兩人的感情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味變淡,反而是日久彌堅。
譚萬平在李良友的溫柔、包容下,變得更加成熟穩(wěn)重,身上青澀的少年氣褪干凈,多了些男人味。

如今他已經(jīng)辭去了廚師的工作,開了自己的工作室,生意紅火,收入頗豐。
李良友也在譚萬平的鼓勵下,越發(fā)滋潤自得,自己的事業(yè)依舊井井有條,只是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還添了幾絲少女感。
兩人也曾想過要個孩子,但考慮到李良友的年齡和身體狀況,最終還是放棄了,選擇兩人世界,依然甜蜜非常。
如今兩人還是按部就班的上班,有了騎行活動,一起報名參加,有了長假,就一起四處旅行,可以說,他們確實活出了外人驚羨的模樣。
他們的故事可能并不能代表所有“老妻少夫”的婚姻,但讓我們看到了愛情的多樣性。
年齡畢竟只是一個數(shù)字,而真心能克服萬難,愛情的界限只在自己心里。
正如《大魚海棠》中的一句臺詞所講,“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你不妨大膽一些,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