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海網報道,11月6日,臺內務主管部門宣布,島內重要統(tǒng)派“促統(tǒng)黨”違反了所謂的“臺灣安全法”等,長期接受大陸的資助,在島內宣傳統(tǒng)戰(zhàn)言論,從事“認知作戰(zhàn)”,干擾島內所謂的選舉結果,“危害”了所謂的“憲政秩序”,向“憲法法庭”申請解散該黨。嘉義“地檢署”將依據所謂的“反滲透法”,對“促統(tǒng)黨”中央委員張孟崇提起公訴。如果“罪名”最終成立,將面臨5年監(jiān)禁以及1000萬新臺幣的最高處罰。

“促統(tǒng)黨”

所謂的“反滲透法”,是蔡英文在任期間,借著西方宣揚大陸“間諜活動頻繁”,在島內強推的一部分惡法。這部惡法對罪名的認定模糊,給了民進黨當局極大地操作空間,是他們在島內打壓異己,阻礙兩岸交流的政治工具。

這次用來對付“促統(tǒng)黨”,顯然也是蓄謀已久。該黨是島內有名的統(tǒng)派,主張兩岸和平統(tǒng)一,曾在島內多次宣傳反“臺獨”理念。早前大陸出臺“懲獨22條意見”時,賴清德就曾揚言,依據大陸發(fā)布的文件內容,島內除了“促統(tǒng)黨”之外,其他各派都是“臺獨”。由此可見,賴清德早就將“促統(tǒng)黨”視為眼中釘。

賴清德

之所以選在這時候動手,主要與兩方面原因有關。首先,在島內打壓統(tǒng)派,是民進黨當局一直在干的事。只不過蔡英文在任期期間,相對還比較收斂。如今賴清德這樣一個“急獨”分子上臺,便開始肆無忌憚,借用所謂的“司法手段”,打壓島內統(tǒng)派。

其次,在島內制造寒蟬效應。從最初打壓鄭文燦,到近期被延長押禁柯文哲,賴清德上臺后的這一系列舉動,都是為了鞏固自身在島內的地位。日前對“促統(tǒng)黨”下手,其實也是賴清德維護自身地位計劃的一部分。

柯文哲

現(xiàn)在可以對“促統(tǒng)黨”下手,未來同樣的帽子也有可能扣在民眾黨或國民黨身上,畢竟“抹紅”島內其他黨派,是民進黨的拿手好戲。“反滲透法”的模糊界定,與大陸的任何正常往來,都有可能遭到審查。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這次賴清德對“促統(tǒng)黨”下黑手后,不會就此打住,而是會擴大打擊面。

不難發(fā)現(xiàn),賴清德的這些政治手段,走的都是民粹路線,這其實反映了賴清德的尷尬處境。雖然在年初的選舉中獲勝,但和蔡英文不同,賴清德是“雙少數(shù)”,得票率不過半,在臺立法機構也沒有多數(shù)席位。這使得賴清德無法像蔡英文一樣,通過常規(guī)手段打壓異己。包括在立法機構與藍白對抗時,賴清德走的也是民粹路線,煽動所謂的“青鳥”上街,阻礙制衡民進黨的法案通過。

賴清德

從這個角度來看,盡管賴清德清楚挑釁大陸就是在加速“臺獨”滅亡進程,但為了短期的個人政治私利,他依舊會不斷地挑起兩岸對立,利用綠媒煽動島內民粹情緒。有這樣一個極度狂妄且激進的“臺獨”分子,臺海注定難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