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黨項人建立的政權。黨項是羌族的一個部落,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唐朝的時候,他們和吐谷渾聯(lián)合起來對抗吐蕃,后來吐蕃滅了吐谷渾,黨項族失去依靠,請求唐朝廷予以安置。唐高宗下令把他們安置在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

黨項族在松潘沒有遇到過什么戰(zhàn)爭,部落繁衍很快,并逐漸向北發(fā)展。安史之亂,唐朝將領郭子儀生怕黨項族趁國家內(nèi)亂鬧事,建議朝廷讓他們遷到銀州、夏州一帶地方,即今天甘肅慶陽以北的寧夏銀川、石嘴山這些地方。唐僖宗的時候,黨項族組建軍隊參加朝廷的討伐黃巢起義,有功勞,首領拓跋思恭被任命為夏州節(jié)度使,賜姓李。拓跋思恭即李思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代十國時期,中原不管是誰當皇帝,黨項族都俯首稱臣,換來他們對該地的統(tǒng)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907年,契丹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黨項族作為一個整體,在這兩個大國之間巧妙周旋,誰也不得罪。

平夏地區(qū)草原肥美,氣候溫和,非常適合以游牧和農(nóng)業(yè)為主的黨項族的發(fā)展。因此,幾百年來,黨項族越來越強大,但是他們專注于自身的發(fā)展,對周邊的政權構不成什么威脅。反而是他們見到政權就上供,把自己豐饒的產(chǎn)出奉獻給周邊。黨項族的統(tǒng)治者滿足于這種和平相處,幾乎不主動挑起什么爭端。但是,宋朝建立之后,第二任皇帝趙光義對盤踞在西北的黨項族勢力心懷不滿,他假借朝廷宣召,讓黨項族李氏頭領來到汴梁,把他們軟禁了起來。李氏家族中有一個人名叫李繼遷,他聰明而且有戰(zhàn)略頭腦,在宋朝皇帝征召的時候沒有去,而是帶著一群人遁入茫茫草原。趙光義認為這只是一小群人,掀不起什么風浪,因此并沒有在意。然而,李繼遷通過姻親關系和當?shù)夭菰缽妱萘M行組合,兩三年間就強大起來了。985年,李繼遷組建了一支數(shù)萬人的軍隊,征集了十多萬匹草原駿馬,開始入侵大宋。大宋并沒有什么準備,但是銀州都巡使曹光實本人很有眼光,對城防作了充分準備,李繼遷軍隊到來,被曹光實列陣戰(zhàn)敗,李繼遷逃遁,曹光實趁夜偷襲,踏平李繼遷營帳,抓獲李繼遷妻子和母親,以及其他大小將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繼遷再次來到銀州城下,請求投降。曹光實審時度勢,認為對方是真的投降,因此只帶了一百多人出城來,被李繼遷偷襲,不敵身亡。

緊接著,李繼遷攻破銀州、會州,在西北掀起了熊熊戰(zhàn)火,引起了宋朝以及遼國的重視。李繼遷為了避免兩面受敵,向遼國稱臣,被遼國封為夏國王。李繼遷逐漸蠶食大宋西北城鎮(zhèn),搶奪宋軍糧草,趙光義終于忍無可忍,于996年派出四十多萬軍馬,兵分五路進行出擊。宋軍占領了黨項的大量土地,十多萬人圍困了靈州城。夏軍并不著急,只是死守城池,18天之后,宋軍由于糧草供應不及,開始混亂,這時候,夏軍掘開黃河,河水洶涌奔向宋軍,宋軍無路可逃,一部分進入靈州當了俘虜,另外的大部分,大約十萬人則被淹死或者凍死了。靈州失利,其他四路軍倉皇后退,宋軍損失近三分之二,狼狽逃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趙光義死后,宋真宗即位,把夏、綏、銀、宥、靜諸州割讓給李繼遷。雖然黨項人依然向宋朝稱臣,宋朝封李氏統(tǒng)治者為夏國公,但是宋朝事實上承認了黨項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