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柳華芳封面攝于南海子公園
銀杏葉黃,細雨綿綿,幾塊綠豆餅,一杯清茶,這是寧靜的一天,總覺得缺點什么,猛然發(fā)現(xiàn):今天是雙十一 11.11。
這是一屆和諧進化的雙十一,京東物流接入了淘寶天貓,支付寶接入了京東,沒有劍拔弩張的公關大戰(zhàn),沒有潮涌的物流快遞堵塞,一切很和諧,在和諧平靜中進化和較量。
當百億補貼成為各大平臺標配,當二選一成為電商往事,很多人卻有些迷失了,一大堆問題撲面而來:當下就是電商終局么?電商是否已到天花板?直播電商的后勁還有多大?
雙十一期間,某寶某大牌商家的退貨率居然高達 95%,有點嚇人,竟是數(shù)學謎題一般的湊單機制造成的消費者“抗議”。這屆消費者不好忽悠,過于復雜的促銷玩法,更像是數(shù)學題,可能拉高一些平臺交易量,卻帶來極高的退貨率和社會資源浪費。
橫看縱看,里看外看,2024 年雙十一是經(jīng)濟周期滌蕩之下、比較重要的電商大促,不復當年高速增長,卻依舊在形成理性進化的新常態(tài),并呈現(xiàn)出一些健康向上的新風向、新趨勢。
雙十一變成持久戰(zhàn),京東終于如愿了
當下, 618、11.11 已經(jīng)成為全民消費活動了,各大品類下往往還有大促活動,加上各類節(jié)日促銷之類,大促已經(jīng)是稀松平常、沒有太多新鮮感了,消費者的熱情也比較松弛一些。
今年的雙十一,變成了長達一個月的持久戰(zhàn),不再是當年的脈沖式日銷,消費者不再需要熬夜搶購了,快遞小哥們也更加輕松自如了。當然,對于商家來說,一天的大決戰(zhàn)變成一個月的持久戰(zhàn),會促進生態(tài)健康,可以更加從容地運營。
此時,京東終于如愿了。超級大促的周期拉長,是當年京東推動的一項戰(zhàn)略計劃,通過將 618、11.11大促周期拉長,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大幅降低物流網(wǎng)絡的人為擁堵,大幅提升快遞配送體驗,優(yōu)化商家的運營曲線。

從一天,到十天、二十天,再到一個月,京東終于如愿了,也標記著電商江湖將會發(fā)生一步步的大轉向:從營銷至上,轉向體驗至上。
隨著百億補貼的常態(tài)化,低價平權的浪潮非常洶涌,消費者每天都可以買到價格實惠的商品,商家們也在接受新常態(tài)。過去的一年,京東強勢推動低價戰(zhàn)略,推動自營、 POP 商家的平權,深耕京喜生態(tài),取得了不錯成績。
電商行業(yè)進入拼生態(tài)、拼運營、拼體驗的深層次競爭階段,流量只是營銷,零售背后的能力體系才是真正的電商巨頭護城河。
有底線的低價
更純潔的低價,更真誠的低價
電商的低價戰(zhàn)爭,并不是一場沒有底線的智商游戲,當一大堆商品價格被逼近或等于零元的時候,那么,這件商品可能已經(jīng)不是商品,可能是特殊渠道加工出來的“毒藥”。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牙刷、衛(wèi)生紙、衛(wèi)生巾、貼身衣物等等很多產品是需要有比較嚴格的健康安全標準的。央視曾經(jīng)報道過,一些電商和直播平臺上的純棉襪子抽檢,發(fā)現(xiàn)大量不合格產品,有些甚至幾乎不含棉,部分襪子可分解致癌染料超標。
那些低質量、虛假宣傳的商家,有一些單純就是奸商壞蛋,還有一些是惡性低價競爭倒逼下的“逼良為娼”。電商或直播平臺在遇到一些質量拷問的時候,總喜歡擺出平臺無關的態(tài)度,實際上,卻是不作為、不負責、不真誠。
消費者喜歡低價,不代表消費者愿意為假冒偽劣產品買單,一味的低價、沒有品質基礎的低價不是真正的低價,因為假冒偽劣產品不配和好產品來比價。消費者需要更真誠的低價、更純潔的低價,而平臺和商家應該最大努力去做到低價不低質、更高性價比。
“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追求更高的性價比、質價比,是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也成為雙十一商家競爭的核心出發(fā)點。這屆雙十一,我們看到國家對 3C 家電進行了大規(guī)模補貼,京東上 PC 國補動輒便宜一兩千元,受到了年輕消費者的熱捧。
這屆雙十一,京東推行“又便宜又好”理念,主打更真誠純潔的低價,通過品質低價實現(xiàn)了超出預期的不俗成績,份額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京東11.11購物用戶數(shù)同比增長超20%,超17000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5倍,超30000個中小商家成交額同比增長超2倍。

每一位消費者都應該被禮遇和善待。低價是敲門,品質是良心,即便是面對下沉市場,京東旗下的京喜平臺也在打造低價品質的京喜自營,這說明下沉市場告別野蠻生長、進入質價比、性價比的競爭新賽道。
無論是國補,還是平臺補貼,創(chuàng)造驚喜的低價好物,拉動消費內需增長,這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方向。中國制造有高端、中端、低端,消費者有貧富差異,我們豐富多層次的商品結構,同時,也需要不同檔位產品的質量標準、品質底線。
大主播祛魅化,直播間沒有神話
過去幾年,直播電商崛起,是電商市場的重大現(xiàn)象,帶來了新的想象力空間,也帶來了很多傳奇故事。一時間,直播帶貨變成了流行網(wǎng)絡工種,而貨從哪里來、貨的質量等等卻往往處于監(jiān)管真空區(qū)。
薇婭、李佳琦、辛巴、小楊哥、董宇輝等等,一些大主播創(chuàng)造了財富傳奇,仿佛以一人之力縱橫于電商江湖,實則是平臺流量+商業(yè)團隊的共同結果。當然,直播帶貨的大主播們也良莠不齊,基本上是野蠻生長狀態(tài),任憑伶牙俐齒,能創(chuàng)造很高銷量,能量不一般,給網(wǎng)友挖的坑也不淺。
最近一年,大主播祛魅化,正在發(fā)生,一個個大主播帶貨基本都遭遇了一些假貨風波,有些是無意的,有些是故意的,讓大主播不再那么被頂禮膜拜。

小楊哥的“香港無牌月餅”、東北雨姐的“紅薯粉沒有紅薯含量”,相繼被媒體曝光,并登上熱搜,也被相關部門進行了嚴厲處罰。在暴利面前,很多大主播是嘴上一套、做是一套,把粉絲信任當成一茬一茬的割韭菜,讓大家逐步認識到了直播帶貨的很多問題。

任何有點品牌價值的商品,品牌商一定已經(jīng)有了成熟的零售渠道體系,不可能為了一場直播就犧牲掉所有渠道商利益,這是一個零售常識。對于絕大多數(shù)品類的商品,安全可靠的供應鏈體系+專業(yè)的采銷、有實力的買手,專業(yè)能力+專業(yè)經(jīng)驗,是更加可靠的。京東采銷的崗位薪資一直在逆勢上漲,這不是偶然,這是敬畏零售常識。
當直播帶貨的新鮮感褪去,當直播間神話的消退,消費者們開始更加清醒、更加理性,不再那么容易沖動消費。同時,直播電商也正在觸摸天花板,不太可能像過去那樣高速增長了,直播平臺也必須面對商品監(jiān)管、假貨問題了,也必須開始補課了。
當前,直播已經(jīng)是各大電商平臺的標配,直播電商沒有什么神秘之處。京東采銷的直播間最近一年很火爆,他們還創(chuàng)作了說唱歌曲調侃了幾位大主播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眾對大主播帶貨的態(tài)度轉變。
本屆雙十一,京東采銷直播訂單量同比增長3.8倍,淘寶直播也同比增長 40%,老牌電商巨頭的直播業(yè)務正在發(fā)力和崛起,品質化正在成為直播電商的新特征、競爭點。
理性進化,歸宗實體,即時零售烽煙再起
透過這屆雙十一,我們看到了更加理智、更加理性的消費者,也看到了奮力前行、質量生存的商家,看到了零售的真相、常識的力量。電商的本質沒有變,電商不是吹泡泡,電商總是要萬物歸宗于實體經(jīng)濟。
過去兩年,即時零售賽道比較沉寂,很多項目拿不到融資,總體是收縮狀態(tài)。2024 年雙十一,我們看到即時零售烽煙再起,京東七鮮開始發(fā)起進攻,成了前置倉融合,喊出「擊穿!不怕比」,預示著新一輪即時零售熱潮。

當年,即時零售賽道燒錢無數(shù),京東七鮮卻風輕云淡、不爭一時風口。如今,賽道洗禮之后,超市類即時零售的主要玩家變成了京東七鮮、盒馬鮮生、美團小象等三巨頭。雙十一前夕,京東七鮮快速完成前置倉布局,用戶下單到收貨的均時30分鐘左右,做到又快又好,做到了后發(fā)先至。
無論是當下年輕人消費,還是未來的銀發(fā)經(jīng)濟,即時零售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零售賽道,也是長期戰(zhàn)略意義的零售新境。未來的 618、雙十一,即時零售將是主角,也會是體驗至上的踐行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