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guān)于善與報的故事。
說的是南宋年間,一個貧寒書生救了一只白貓,多年后在他命懸一線之際,這只白貓用自己的方式報恩救了他。
這個故事在浙江一帶流傳了很多年,每每講起,都讓人感慨命運的奇妙。

第一章
建炎二年,臨安城里住著一個叫吳簡的書生。
他家境貧寒,卻篤志讀書。
為了省錢,他租住在城郊一間破廟里,日日苦讀。
這一年冬天格外寒冷。
一天夜里,他正在燭光下讀書,忽聽窗外有貓叫聲。
那叫聲凄慘,像是在求救。
吳簡推開門一看,只見一只渾身濕透的白貓?zhí)稍谘┑乩铮傺僖幌ⅰ?/p>
這貓生得漂亮,毛色潔白如雪,但此刻卻沾滿泥水,看來是被人扔進河里,又自己爬上來的。

“這么冷的天,誰這么狠心?”吳簡嘆了口氣,把白貓抱進屋里。
他生起炭火,又拿自己僅有的一條舊毯子給白貓擦干身子。
白貓似乎很通人性,被救后就在吳簡腳邊蜷縮著。
吳簡掰下半塊干糧喂它,白貓卻不肯吃,反而用爪子指了指案上的筆墨。
“你這是要寫字?”吳簡笑道,“莫不是成了精?”
白貓輕輕叫了一聲,伸出爪子在地上畫了幾下。
吳簡仔細一看,竟然真是個“謝”字的樣子。
“有意思。”吳簡被逗樂了,“既然你這么有靈性,就留下來陪我讀書吧?!?/p>
第二章
就這樣,白貓在破廟里住了下來。
這貓果然不同尋常,每天晚上吳簡讀書,它就安安靜靜地趴在一旁。
有時吳簡讀到難解的句子,白貓還會用爪子在地上畫畫,雖然看不太懂,但每每都能給吳簡些啟發(fā)。
更奇怪的是,從白貓來了之后,吳簡的學問突飛猛進。
以前理不清的章句,現(xiàn)在都豁然開朗。
他常想,這貓兒莫非真是個異獸?
五年后,朝廷開科取士。吳簡決定進京趕考。
臨行前一晚,白貓突然跳上桌,用爪子在一張紙上寫下“京城再見”四個字,然后轉(zhuǎn)身跳窗離去。
吳簡想追出去看看,但白貓早已無影無蹤。
他嘆了口氣,收拾行裝,第二天一早就動身進京。
一路上,他時常想起那只白貓。
那一晚的相遇,那五年的陪伴,還有最后留下的四個字,都透著幾分神秘。

第三章
到了京城,吳簡投宿在一家小客棧里。
頭兩場考試很順利,但在最后一場考試前夜,他突然感覺渾身發(fā)冷。
“糟了,這是染了風寒?!眳呛喰募比绶?,要是明天考不成,豈不是前功盡棄?
正在他發(fā)愁時,客棧的小二送來一碗藥:“樓上一位貴人說,看您臉色不好,特意讓人熬了這藥送來?!?/p>
吳簡感激不已,正要喝下,忽然窗外傳來一聲凄厲的貓叫。
他循聲望去,只見一只熟悉的白影從窗外閃過,接著那碗藥“啪”的一聲掉在地上。
“是你?”吳簡驚喜地想去追那白影,卻見那灑在地上的藥水竟然把地面腐蝕出一個小坑。
這分明是一碗毒藥!
吳簡頓時冷汗直流。他趕緊去找店家理論,但樓上哪有什么貴人,只有幾間空房。
后來經(jīng)人指點,才知道這客棧的老板和另一個考生勾結(jié),專門用這種手段害人。
那考生是當?shù)匾粋€富家子,花重金想買個功名。
第二天考試時,吳簡寫了一篇《論忠奸》的文章,婉轉(zhuǎn)地說了這件事。
主考官大怒,立即派人查辦,抓了一窩奸徒。

第四章
半個月后,放榜時吳簡高中進士。他正要去謝恩,突然在宮墻邊看到一具白貓的尸體。
走近一看,吳簡的眼淚立刻流了下來。
那正是陪他讀了五年書的白貓,只是此刻已經(jīng)斷了氣。
在白貓的爪子邊,還留著幾個字的痕跡:“一命換一命,緣盡于此。”
吳簡這才明白,那夜白貓不是偶然出現(xiàn)。
原來它一路跟著他來到京城,就是為了在關(guān)鍵時刻救他一命。
那碗毒藥本該要了他的命,白貓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他的功名。
他把白貓安葬在城外的一處山坡上,還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貓仙之墓”。
據(jù)說后來這里成了附近學子祭拜的地方,但凡去祭拜的,都能在科場上有好運。
吳簡后來官至翰林院學士,但他始終記得那只白貓。
他在家鄉(xiāng)修了一座“報恩寺”,寺里供奉的不是佛像,而是一只白貓的塑像。
他常說:“一個渾身濕透的白貓,教會了我什么是大恩大德。”

第五章
這個故事在臨安(今杭州)流傳了很久。
到現(xiàn)在,西湖邊上還有一座小廟,叫“報恩堂”,里面供著一只白玉雕的貓。
每年科考季節(jié),總有考生來這里上香祈福。
廟里有一副對聯(lián),據(jù)說是吳簡親筆所書:
“一甌清水救殘軀,五載寒窗伴讀書。”
“今日功名原有主,來生再結(jié)善緣途。”
老一輩人說,這對聯(lián)不僅說的是白貓的故事,也道出了一個道理:善緣雖細,卻能結(jié)出意想不到的果。就像吳簡救了一只將死的白貓,卻得到了五年的相伴,最后更保住了性命,得了功名。
據(jù)說現(xiàn)在杭州城里的人家,都喜歡養(yǎng)一只白貓。他們說,這是沾吳簡的福氣。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白貓大多很通人性,特別是在主人讀書的時候,總愛靜靜地趴在一旁,就像當年那只報恩的白貓一樣。

【聲明:本故事為虛構(gòu)民間故事,取材自民間傳說、怪談、神話、故事、傳奇等,旨在傳承、拓展、發(fā)展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切勿與封建迷信掛鉤!網(wǎng)圖侵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