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傅黑石

兩輪點映,票房破2000萬,豆瓣開分高達9.1,五星占比62.8%。

好于98%的愛情片,好于98%的劇情片。

這就是近期的黑馬,能拯救國內院線的國產爆款——《好東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一次國產電影殺到豆瓣9分以上,還是2018年的《我不是藥神》。

但與《我不是藥神》的苦難敘事不同的是,《好東西》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兒,講述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貢獻了大量金句,以及許多總是被我們忽略的生活常識,贏得了場場爆笑。

不止爆笑,還有海豹式鼓掌,以及情不自禁的驚呼。

更可喜的是,這笑的內容不再是國產喜劇慣常使用的“屎尿屁”,而是通過對性別議題細致入微、一針見血地拆解,用裝腔作勢的男性與絕對真實的女性進行強烈對比產生的化學反應,所帶來的辛辣諷刺,不說教、更高級、更幽默、更有含金量。

如果你是“沖浪”愛好者,你一定可以體會到電影反映現(xiàn)實,現(xiàn)實照進電影的極致爽感。

比如對于男性跟蹤狂,片中女性進行反跟蹤,跟蹤狂嚇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

比如現(xiàn)實中女性說男性吃遍了性別紅利,不被人相信,甚至被冠以“打拳”的帽子。但影片中,由男性說出這樣的臺詞,就產生了極強的喜劇效果,并且讓這樣的話語真正被聽見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如當日本著名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的名字出現(xiàn)時,如果你對她“日本女性學、性別研究領域的開拓者”的身份稍作了解,對她此前來中國的新聞略有耳聞,那么這一段,你一定會笑得很大聲。

再比如,天天受夠“雌競”的我們,看到兩個男性比拼男子氣概,開始“雄競”時,你會發(fā)現(xiàn),將性別調個個兒,原來這么爽!

當然,《好東西》的超高口碑絕不僅僅是因為喜劇方面的成功,也不僅僅因為它是一部女性電影,而在于它是一部內娛難得一見的“活人電影”,是屬于當下、屬于這個時代的電影。

友情提示:男性觀眾也可以盡情享受這部電影。

01

女性,可以不必完美

《好東西》講了三個年齡段的女性的故事。

王鐵梅(宋佳 飾),30多歲的單親媽媽;

小葉(鐘楚曦 飾),20多歲的樂隊主唱;

王茉莉(曾慕梅 飾;演員梅婷的女兒),小名小孩兒,9歲小學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鐵梅曾經是一名調查記者,干垮了三家公司,聲稱自己放棄幻想了。與前夫離婚后,帶著女兒王茉莉搬進了一處老宅,找了一份新媒體工作,投讀者所好,還要直播帶貨。

她們的鄰居小葉,外表光鮮亮麗,實際傷痕累累。這一切都拜她的原生家庭所賜,父親家暴母親,母親常年對她言語攻擊,導致她形成討好型人格,極度缺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茉莉,最大的特長是做個觀眾,在臺下給學校樂團的表演鼓掌,老師說她很會鼓掌。

她們三人都以植物命名,這些植物也正對應了她們的性格。

鐵梅,“鐵骨錚錚”,在雪中傲放的梅花,正直、颯爽,她會沖著隨地小便的男人直接大吼,也會修理家中各種壞掉的家電器具;她也溫柔、善良,從不吝嗇對女兒的夸獎,保護下屬的職業(yè)理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葉,甘做他人的綠葉,害怕失去親密關系,發(fā)生沖突總是在道歉。但她沒有意識到的是,當她站在臺上唱歌時,她也是一朵閃光的花朵。

王茉莉,敏感、清澈、早慧,總是能說出一針見血的名言,戳破大人們的真相。有點喪,但不卑不亢,就像散發(fā)著茉莉的清香。

在她們身邊,圍繞著三個十分具有典型性的男人。

王鐵梅的前夫(趙又廷 飾),婚姻期間一直做“家庭煮夫”,突然想要找尋自己的價值,于是提出離婚。但離婚后兜兜轉轉,又后悔了,每天瘋補女性主義知識,滿嘴女權言論。

小葉在交友軟件上認識了胡醫(yī)生(任彬 飾),但胡醫(yī)生是個不愿意經營長期關系的渣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小葉樂隊里的鼓手叫小馬(章宇 飾),小馬之前交往的女朋友幾乎都是比自己年紀大的單親媽媽,這次對王鐵梅也是一見鐘情。

三名男性各有各的精彩。其中,前夫和小馬在王鐵梅面前的“雄競”戲最為精彩。

兩人不光比拼誰懂的女權知識多,還比拼誰能吃更多的蒜,誰的皮膚好,誰的身材棒。

鬧劇一場又一場,被王鐵梅戳破是有毒的男子氣概,和女權表演藝術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小馬還是略勝一籌,當前夫問小馬讀了幾本上野千鶴子之后,小馬回答,他看過王鐵梅寫過的所有報道。

于是王鐵梅和小馬發(fā)生了進一步的關系,但王鐵梅只認可小馬是她的“課間十分鐘”。

對小葉來說,談戀愛是她的全部,哪怕她深知與胡醫(yī)生的關系是不健康的,但為了讓這段關系長久,她甚至撒謊自己有老公和女兒。

不就是怕承擔責任嗎?我比你更瀟灑、更不羈、更不愿意負責。

果不其然,胡醫(yī)生如釋重負,本來想甩掉小葉,結果態(tài)度大變。

后來,胡醫(yī)生更是誤會小葉和王鐵梅是一對,王茉莉就是她們的女兒。

王鐵梅帶著小葉去見胡醫(yī)生,假意與小葉分手,成全她和胡醫(yī)生,不料被胡醫(yī)生拒絕了。

小葉也認清,胡醫(yī)生經常給她提供的那些情緒價值,并不是她的專屬,很多女孩也都體驗過。

于是小葉決定與胡醫(yī)生分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常年失眠的小葉,吃了過量的安眠藥,差點沒叫醒。

人人都以為她要自殺,樂隊成員覺得是自己沒照顧好小葉,胡醫(yī)生覺得是分手對小葉的打擊太大,甚至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王鐵梅前夫,也說是自己沒有盡到保護女性的責任。

這些男人,每一個看似真切的關心和自責背后,其實都是深深的自戀,他們的敘事主體還是自己,是因為自己引發(fā)了一位女性的悲劇。

多么可笑!

但小葉不會自殺,更不會因為任何男人自殺。

所以,當胡醫(yī)生跟小葉說出那句油膩感溢出銀幕的“愛我便是”時,小葉再也忍不了了,她終于學會了拒絕,學會了不再接受廉價的感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王鐵梅也是一腦門子官司,她在公眾號以自己的生活為藍本,寫了一篇單親媽媽的故事,抽煙喝酒、與別人發(fā)生性關系都寫進去了,發(fā)表之后,被全網罵,人人都接受不了脫離悲慘敘事的單親媽媽原來還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

王鐵梅雖然嘴上說無所謂,最起碼換來了粉絲和流量,但她實際上已經開始自我懷疑。

她偷偷哭泣,認為自己確實不是一個好媽媽,每天忙著忙那,卻什么都沒做好。

小葉告訴她,我們不是非得把所有事都做好的,我們也可以什么都做不好。

王鐵梅最后也終于從所謂的“獨立女性”敘事中,從對“單親媽媽”的道德綁架中自我解放出來,開始接受小馬,接受一段真正的感情,一段“獨立女性”可能會嗤之以鼻的感情,一段普遍共識“單親媽媽”不配得的感情。

而9歲的王茉莉,從一開始沒有任何特長,只會做觀眾,到后來在王鐵梅和小葉的鼓勵下接觸架子鼓,再到第一次登臺表演,她最終發(fā)現(xiàn),她最喜歡的其實是寫作,并且她清晰地認識到,這是從媽媽王鐵梅那里遺傳而來的。

就是這樣三個互相尊重、互相治愈的女性,中間摻雜了三位沒什么必要的男性,構成了這部精彩的電影,它讓人開懷大笑,給女性力量,讓男性清醒,讓人感受到女性之間的情誼如此美妙,而所謂的女性主義,從來都不搞什么性別對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女性所需要的,從來都只是被真正看見、聽見、尊重。

王茉莉第一次打鼓時,她問女孩都怎么打鼓?

小葉回答她:“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女孩,不被世界定義,而是由我們去定義世界。

02

拒絕“爹味”,創(chuàng)造“媽味”

《好東西》的導演邵藝輝是1991年生人,非常年輕。2021年,她以一部《愛情神話》橫空出世,一鳴驚人,奠定了2.6億票房、豆瓣8.1分的高起點。

作為一名新導演,如此亮眼的成績是一種榮耀,也無疑是一種壓力。

3年后,她交出了《好東西》,更上一層樓,比《愛情神話》更成熟、更大膽、更有靈性。

《好東西》有很多被津津樂道的名場面。

比如,小葉與王茉莉做游戲,讓茉莉戴著耳機,聽各種聲音采樣。

茉莉聽到了下暴雨、打雷、龍卷風、挖掘機、海豚跳進大海。

其實對應的是王鐵梅煎雞蛋、王鐵梅甩衣服上的水漬、王鐵梅用吸塵器打掃房間、王鐵梅將蔬菜扔進水池里、王鐵梅收拾地板上的玩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是這樣一組精妙的蒙太奇,對女性在家庭中的勞作和付出進行了全新的藝術化闡釋,讓我們第一次以這種視角去看到、去聽見那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的、枯燥的家務,它們組成了大自然的聲音,組成了世界的聲音,它們來自女性。

比如,影片中對月經的探討,不再是一種羞恥。

在飯桌上,有男有女有小孩,但他們十分自然地聊起月經,小馬甚至一度以為月經是藍色的,因為衛(wèi)生巾廣告里展示的液體都是藍色的。

雖然聽上去匪夷所思,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小馬這樣的人一定不是個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比如,影片中對LGBT的明確展示。

胡醫(yī)生對王鐵梅和小葉的誤會,讓這一組女女CP成為某種可能;

王鐵梅家樓下的路口,夜晚總是有兩名男性在約會;

甚至王茉莉最后準備上臺表演前,由于緊張和害怕躲進了柜子中,最后在勸說下“出柜”,頭上綁著彩色的辮子。

這些關系的探討,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兩性之間,而是更加包容、更加與當下接軌。

最關鍵的是,《好東西》剝離了千百年來的“爹味”敘事,創(chuàng)造了“媽味”敘事。

影片中,強大的王鐵梅不僅僅是王茉莉的媽媽,她也是小葉、前夫、小馬的“媽媽”。

小葉在親生母親那里受盡壓抑,王鐵梅深知這是小葉“戀愛腦”的根源,影片最后,她像個母親一樣跟小葉道歉,小葉說這又不是你的錯,王鐵梅卻說:“總要人跟你說聲對不起。”

小馬也有明顯的“戀母情結”,他拉黑了自己的父親,徹底與“父權”決裂,但他在王鐵梅這里尋找到了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至于前夫,他讀了那么多女性主義書籍,不過是為自己繼續(xù)做“家庭煮夫”找一個合理化的理由,讓自己名正言順地回到王鐵梅的懷抱。

作為一個母親,王鐵梅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種悲慘的單親媽媽,但她依然經歷了“母職懲罰”,放棄新聞理想,只有她自己才能理解其中的傷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她也足夠優(yōu)秀、足夠強大、足夠有力量。

女兒王茉莉寫作文說自己不再幻想了,王鐵梅問她以后能不能不寫這么悲觀的內容了,王茉莉回答說:“正是因為我們足夠樂觀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劇?!?/p>

而這句話,正是她出生那年,王鐵梅寫進新聞報道中的原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一種勇敢的傳遞,這種力量已經不僅僅傳遞給了王茉莉,更輻射給了王鐵梅身邊的人。

在女性困境面前,導演邵藝輝通過《好東西》給出了新的解法,她用幽默的批判、充滿喜感的反諷,一次次在這些笑料中,企圖讓女性被真正聽見,哪怕只是普及月經并不是藍色的常識。

如果你仍然覺得刺目,或者被冒犯,那對不起,你該從性別紅利中醒來,睜眼看看世界了。

-THE END-

對談大咖

| | |

深度解讀

眾號最近更改了推送機制

這樣就能更及時地

收到我們的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