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長春走出去的“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
作者:徐振澤
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界碩果累累,而“兩彈一星”工程則是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就之一。199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國家為在這項事業(yè)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學家頒發(fā)“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在這些“兩彈一星”元勛中,有一位出生并成長在長春,先后就讀于長春自強學校和吉林毓文中學,他便是彭桓武。
生在長春--父親彭樹棠曾任長春縣知事
有人對“兩彈一星”元勛的個人經(jīng)歷進行過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的成就與家庭背景有很大關系。在23位元勛中,有12人的父輩獲得過國內(nèi)外大學以上學歷,7人有中學學歷,2人是前清秀才。父輩們?nèi)绱烁叩膶W歷,在滿目瘡痍的舊中國實屬罕見。更加深入的調(diào)查還表明,23位元勛在成長過程中,大多接受過來自父輩的家學蒙養(yǎng)。從長春走出去的“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其父親彭樹棠就曾到日本留學,后來在民國時期擔任長春縣知事,對他的成長影響較大。

【“兩彈一星”元勛,長春人彭桓武先生,網(wǎng)絡資料圖片?!?/p>
彭樹棠,字華清,1873年生于湖北麻城,晚清舉人。由于品學兼優(yōu),彭樹棠于1897年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選派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法政??茖W校學習,回國后曾任湖北師范庚壬堂監(jiān)學。1904年日俄戰(zhàn)爭在我國東北爆發(fā)后,雙方都企圖在中國攫取更大利益,致使東北邊務繁重復雜。為此,“嫻熟日語,精通法學”的彭樹棠被調(diào)任延吉邊務公署參事兼延吉開埠局坐辦,掌管涉外事務。彭樹棠到任后恪盡職守,“對延吉邊界日俄的屢次挑釁都帷幄智御,消患于無形”,從而得到邊務總督吳祿貞的重用,并由延吉巡撫陳中丞保升同知。
民國建立后,彭樹棠雖被留用,但降級為長春縣知事,可是他毫不氣餒,曾手書“衙作禪堂心作佛,民為眷屬國為家”懸于堂外,借以明志。彭樹棠在長春任職近6年,是長春縣知事中任期最長的一位,在治安、市政,特別是慈善方面做了許多事情,被長春人親切地稱為“長春彭”。其間,他也有過升遷的機會,但當他聽說要送一筆不菲的銀兩時,憤然辭官,同時寫下一首《七律·詠雪》,表達了自己絕不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的氣節(jié):
本來明月是前身,玉骨冰肌別有真。
百尺寒光能徹地,一毫余熱不因人。
方圓自在都無相,瀟灑風流總出塵。
何事洛陽裘萬丈,袁安原不厭清貧。
彭桓武深受父親彭樹棠的影響,他說,自己直到70多歲還能背誦父親創(chuàng)作的詩詞,并一直從中汲取營養(yǎng)。
自學為主--高中讀一年即考入清華大學
彭桓武是彭樹棠的次子,生于1915年10月6日,當時彭樹棠正在長春縣知事任上。由于彭樹棠的夫人產(chǎn)前曾夢見一只小熊闖進縣衙,所以一度為這個孩子取名彭夢熊,后改名為彭桓武。
彭桓武少年時期有些與眾不同。從體貌上看,他腦殼碩大,但骨瘦如柴,且疾病纏身??墒撬麖臅f話起就會算術,上學前已能進行四則運算,而且算盤打得又快又準,令哥哥姐姐汗顏。
彭桓武5歲時在長春教會學校開蒙,但因體弱多病經(jīng)常請假,可每次考試卻都能取得好成績。年紀稍長,他先后就讀于長春自強學校和吉林毓文中學。這兩所學校給彭桓武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同時也為他后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長春自強學校舊影,資料圖片?!?/p>
初中畢業(yè)后,15歲的彭桓武隨父兄赴北平(今北京)求學。在選擇高中時,他將目標鎖定在北師大附中和匯文中學,但在匯文中學申請的是高中二年級。這兩所學校,前者是錢學森母校,后者培養(yǎng)了王大珩等20多位院士,錄取標準可想而知。誰知,彭桓武居然同時收到了兩所學校的錄取通知。他忍痛放棄了北師大附中,進入?yún)R文中學高二。誰知剛開學不久,彭桓武的母親在長春病故,他便隨父親回家發(fā)喪。因離校長達數(shù)月,他只好在家自學。憑借著自學取得的成果,彭桓武回到北平后直接考進大同中學高三,幾個月后又參加了高考,而且報考的只有清華、北大兩所大學。
發(fā)榜了,彭桓武買來登有清華大學錄取消息的報紙,在“金榜”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是排在100名“同年”的第7位。
人們無法相信彭桓武只用一年時間,而且主要靠自學就完成了高中課程,隨后便如探囊取物一般拿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人們更無法相信他在入學后,很快就與王竹溪、林家翹、楊振寧齊名,成為物理系“清華四杰”。

【清華大學畢業(yè)時的彭桓武,年方二十歲。網(wǎng)絡資料圖片?!?/p>
留學英國--導師稱他為“最有前途的一位”
1935年夏,彭桓武從清華大學畢業(yè),考取了周培源先生的研究生。兩年后,“七七事變”爆發(fā),彭桓武知道自己不能像哥哥那樣投筆從戎,但又不甘心做亡國奴,于是他獨自一人,幾經(jīng)輾轉來到昆明。起初,他在云南大學任教,1938年考取了“英庚款”研究生。按照導師周培源的指點,他前往愛丁堡大學,投師馬克斯·玻恩。
在清華大學讀書6年,彭桓武只回過一次長春。彭樹棠也只是在兒子本科畢業(yè)前來過北平,商討他畢業(yè)后的去向。當時彭桓武的母親已經(jīng)去世,父親又年過花甲,身邊需要有人照顧。但當兒子表達了準備繼續(xù)讀書的愿望時,彭樹棠稱自己早有思想準備。
1941年,彭樹棠病故于長春,當時彭桓武正在海外求學,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
彭桓武留學的愛丁堡大學是英國頂級大學,自1583年建校以來,培養(yǎng)出23位諾貝爾獎得主、3位英國首相。彭桓武的導師馬克斯·玻恩曾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享譽世界的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在彭桓武投師馬克斯·玻恩前后,這位物理學家身邊有海森堡、費米、奧本海默等幾位伙伴和助手,他們都是、或者后來都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其中,海森堡早在1932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費米是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因主導建立了人類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被譽為“原子能之父”;奧本海默于1945年主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被譽為“原子彈之父”。
當時在馬克斯·玻恩的團隊中還有一個叫克勞斯·??怂沟膶W者,是他與馬克斯·玻恩一起為彭桓武確定了《電子的量子理論對金屬的力學及熱學性質(zhì)之應用》的研究課題,此人后來曾在英國原子彈研制的核心崗位工作。
這就是馬克斯·玻恩的隊伍,也是彭桓武的導師、同事與同窗。即使在這些大師級人物之中,彭桓武的表現(xiàn)也不遜色。
馬克斯·玻恩與愛因斯坦是好朋友,兩人之間的書信后來被整理成《玻恩--愛因斯坦書信集(1916--1955)》。在這兩位科學巨匠的書信集中,居然多次提到了彭桓武。在信中,馬克斯·玻恩夸贊彭桓武是“一個杰出的人”,說“他是那么聰明,悟性極高,許多問題一點即通,學得那么快,那么好。在我門下的學生中,他是最有前途的一位”。
1940年年底,彭桓武圓滿完成了導師的課題,獲哲學博士學位。當時正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已經(jīng)封鎖了經(jīng)印度洋回國的航線。為了早日回國,彭桓武想了很多辦法,有一次甚至決定繞道美國。不料在辦理簽證時,他發(fā)現(xiàn)表格上竟然要填寫“父親不是小偷”。彭桓武憤怒了,在他的心目中父親是一個偉大、高尚的人,即使是說明“不是小偷”,也是對父親的侮辱。為此,彭桓武拒絕填寫,當然就等于放棄了這次回國的機會。然而,彭桓武的留學是有期限的,為此,馬克斯·玻恩將其推薦到愛爾蘭都柏林高等研究所,成為著名科學家埃爾溫·薛定諤理論物理所的博士后研究學者。
兩年后,彭桓武重返愛丁堡,成為該校理論物理卡內(nèi)基研究員,有了令人羨慕的身份和穩(wěn)定的收入。1945年,應薛定之邀,彭桓武又返回都柏林,在高級研究院任助理教授,開始指導來自其他國家的研究生。
中國有一則寓言叫“塞翁失馬”,彭桓武的這段經(jīng)歷恰好證明了故事中的辯證觀點。雖然當時他有國難回,卻因此有了在歐洲繼續(xù)游學、講學、搞科研的機會。雖然他在異國他鄉(xiāng)又漂泊了6年,但從薛定諤這樣的大師身上,他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其間,彭桓武在蘇格蘭《皇家學會學報》等代表世界水平的刊物上發(fā)表了近20篇論文。通過與海特勒與哈密頓長達兩年的合作,于1943年提出了HHP理論。這是以他們?nèi)豢茖W家姓氏第一個字母命名、以能譜強度解釋宇宙線能量分布和空間分布的理論,是對量子躍遷幾率的重大突破和發(fā)展。從此,彭桓武的名字開始為國際物理學界所熟知。
1945年夏季,彭桓武憑借論文《量子場論的發(fā)散困難及輻射反作用的嚴格論述》獲得愛丁堡大學科學博士學位。同年,他還與馬克斯·玻恩合作,以關于場的量子力學與統(tǒng)計力學的探索研究,共同獲得愛丁堡皇家學會麥克杜格爾-布里斯班獎。
此時的彭桓武已經(jīng)稱得上功成名就了,但是,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和完備的科研條件都未能動搖他回國的決心。幾十年后還有人問彭桓武:“當年在國外,您已大有成就,為什么還要回到千瘡百孔的中國?”聽到這樣的發(fā)問,彭桓武氣憤地指出:“你這個問題的提法不對!你應該說為什么不回國。因為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
毅然回國--為國防事業(yè)傾注心血
1947年,彭桓武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中國科學院現(xiàn)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后,彭桓武與錢三強、吳有訓、何澤慧等先后成為其核心成員。按照分工,彭桓武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培養(yǎng)人才上。他在清華大學開設了普通物理、量子力學及數(shù)學物理方法等課程,同時擔任理論物理研究生導師。多年后,彭桓武指導的學生有的和他一起成為“兩彈一星”元勛。

【彭桓武和夫人劉秉嫻。圖片來自網(wǎng)絡?!?/p>
1958年9月,中國第一座試驗性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在北京近郊交付使用。裝置試車時,彭桓武作為理論物理師參與開堆值班。該工程的投入運行,標志著我國已跨進原子能時代。但兩年后,援建項目的蘇聯(lián)撕毀了技術合作協(xié)定,撤走專家,帶走重要資料。從此,發(fā)展核工業(yè)和核武器的歷史重任便落在了彭桓武這一代科學家的肩上。
由于美國、英國核彈研制的領軍人物皆來自當年的馬克斯·玻恩團隊,所以彭桓武參與此項工作可謂當仁不讓。在組建隊伍時,彭桓武與王淦昌、郭永懷被稱為原子彈研究的“三角架”,周恩來總理曾擺下“壯行酒”,送他們踏上征程,其地位與作用可想而知。
彭桓武領導并參與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一年后,彭桓武在青海省參與1:2核裝置聚合爆轟試驗,取得成功,隨后負責解決鈾-235生產(chǎn)中的相關問題。1964年年初,我國生產(chǎn)出合格的濃縮鈾。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西北地區(qū)浩瀚的沙海中突然發(fā)出驚天動地的響聲,隨后升起一朵美麗的蘑菇云。幾分鐘后,全世界各大通訊社不約而同地播發(fā)了同樣一條消息:中國爆炸了一顆原子彈!
起爆前,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懷、鄧稼先等專家來到距爆心60公里的白云崗觀察所,在“零時”前幾分鐘才進入掩體,等待他們辛苦孕育的“嬰兒”誕生。
早在原子彈爆炸前,彭桓武便與于敏、周光召、黃祖洽等人開始了氫彈的理論設計。這項工作的 提前啟動,大大縮短了我國從擁有原子彈到擁有氫彈的時間。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預定地點、高度空爆成功。
1969年9月23日,我國成功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彭桓武參與了前期主要環(huán)節(jié)的工作。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地下核試驗成功,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力打破了當時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鑄就了共和國的核盾牌,奠定了國防安全的基石,給新中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相對和平、有利的國際戰(zhàn)略環(huán)境。

【彭桓武夫婦和他們的兒子。網(wǎng)絡資料圖片?!?/p>
淡泊名利--不愿做“不稱職”的事
彭桓武是世界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名字與中國核反應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連在一起。他一生獲得過無數(shù)榮譽和獎勵。早在1948年,他就已經(jīng)成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6年6月,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決定將國際永久編號為48798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彭桓武星”。
上面提到的每一項榮譽和獎勵都足以讓人奮斗一生,彭桓武亦如此。雖然他有著非凡的天賦,但是如果沒有一年年的銖積寸累,沒有一天天的燃糠自照,這份成就也是難以達到的。不過,彭桓武看重的僅僅是工作過程、成果和貢獻,對所獲得的榮譽、地位、錢財都看得很淡。在“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shù)學理論問題”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時,他堅稱“這是集體的功績”,將獎章放在單位存展。
從1954年起,他連續(xù)擔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但是每到換屆時,他總是提前找到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提出不要選他,還鄭重其事地遞交過“辭職申請”。他說:“那些事我根本不稱職,不稱職你去做那個干嗎?”關于中國科學院對其職位的安排,彭桓武說:“我根本不稱職,我去做所長,我怎么會做?”
1995年,彭桓武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得到獎金100萬港元。他并沒有自己收入囊中,而是設立“彭桓武紀念贈款”。多年來,共有近40位為祖國尖端科學事業(yè)作過貢獻、年事已高的老同志獲得贈款。

【彭桓武先生。網(wǎng)絡資料圖片?!?/p>
物理詩歌--是他生活中的兩大樂趣
作為一個普通人,彭桓武的生活有哪些樂趣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研究物理和寫詩。于是,在彭桓武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chǎn)中,除了那些平常人看不懂的“xyz”,還有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天工總是鮮一-彭桓武詩文集》。彭桓武寫的詩早年曾被父親罵作“驢唇不對馬嘴”,其實他的創(chuàng)作得過父親的真?zhèn)?。筆者在這里選錄幾首,幫助讀者從另一個側面了解這位科學家的風采、情趣和境界。
彭桓武60歲時寫過一首《七律·再游香山》:
叱咤風云半笑遷,年周甲子感聯(lián)翩。
人情世事依然遠,物理天工總是鮮。
分化合流聚色相,來蹤去跡望塵煙。
香山翠柏迎紅葉,勝似春光織錦氈。
70歲生日時,彭桓武又以一首《七律·七十自況》對自己的人生做了描畫:
少小離巢自學飛,省垣故國識芳薇。
華園六載登堂座,云海多年入室?guī)?/p>
眾木喜看撐大廈,群禽協(xié)舞映朝暉。
一場霪雨風濫后,韌翼總憑余熱揮。
這首詩中的“省垣”指的是早年曾經(jīng)就讀的吉林市(當時為吉林省會)。彭桓武對出生地長春也有著一份牽掛。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后,彭桓武曾前往鞍鋼,協(xié)助解決生產(chǎn)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完任務后,他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長春,回到了位于西四馬路一個小院里的家,然而這里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這是彭桓武最后一次尋訪故居,當他晚年再次回到長春時,這座小院已經(jīng)消失了。
彭桓武個人生活的經(jīng)歷相當坎坷,他43歲時才結識、迎娶了在國務院機關幼兒園工作的劉秉嫻大夫,兩人恩愛有加,不料他們在一起生活了19年,夫人離世了。在彭桓武的文集中,有近20首詩是懷念愛妻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其中一首為:
對影如癡訴衷腸,別時已等聚時長。
生前慢待因忙亂,去后勤思怎補償。
夫自安康居故里,兒同妻女立他疆。
但期國運蒸蒸上,發(fā)達文明賽列強。

【彭桓武先生,網(wǎng)絡資料圖片?!?/p>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在隆重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孫女彭立遠敬獻的花籃十分醒目?;ɑ@上插著一封信,信中寫道:
我親愛的爺爺:您是一位偉大的爺爺,謝謝您。即使您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我在心里始終愛您。謝謝您賦予我爸爸生命,謝謝您如此偉大的愛。
參考資料:
1.《彭桓武傳》(王霞著)
2.《長春廳志·長春縣志》(長春社會科學院編輯,于涇校注)
3.《物理天工總是鮮一彭桓武詩文集》(彭桓武著)
4.《玻恩一愛因斯坦書信集(1916-1955)》
(本文原載2019年6月12日《長春日報》)
作者簡介:徐振澤,省直單位退休干部。吉林省作協(xié)、長春作協(xié)會員。曾任吉林省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理事。1975年發(fā)表作品,著有《新中國與蘇聯(lián)高層往來》(上、下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車臣之鑒——俄羅斯恐怖事件根源及教訓》《歲月帶不走那一串串姓名——蘇聯(lián)十月革命領袖傳略》(2017年)《民國時期中蘇關系新解》(2019年)。近年在報刊發(fā)表人物傳記、散文、短篇小說、雜文80萬字,部分作品結集為《念想兒》《見字如面》。另有作品收入《中國散文選粹》《永遠的長白山賦——歷史文化名人的吉林足跡》。
【胡同長春】編發(fā)長春記憶圖文,歡迎閱讀分享。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