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30日,蔣介石飛抵成都,大談在川西成都地區(qū)與解放軍決戰(zhàn)的有利條件與重大意義,并寄望于胡宗南

但胡宗南卻反對在川西與解放軍決戰(zhàn)的計劃。他明白,川西是盆地平原,非戰(zhàn)守之地,無險可依。而且,劉文輝、鄧錫侯不可信賴。

他主張先退守康滇,但蔣介石要他在此與解放軍決戰(zhàn),怎敢抗命?

12月5日下午,胡宗南約親信羅列、李猶龍等密商前途。胡宗南說:“守成都確有困難。我們來研究脫圍的辦法?!?/p>

李猶龍答:“現(xiàn)在脫圍還是時候,遲了就不可能了。從邛峽攻雅安,從樂山到西昌,我們都是可以做到的”

胡宗南說:“我們現(xiàn)在至少還有30萬人,用兩個軍守樂山,用兩個軍攻雅安,進駐雅安、瀘定,再用兩個軍進駐云南,其余部隊都陸續(xù)前進?!?/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胡宗南隨即請示蔣介石。

當時,胡宗南進駐康滇的軍事方案無疑是川西國民黨軍逃脫被圍殲、暫時保存實力的唯一可行方案,也是中共最為擔心、力圖阻止破壞的戰(zhàn)略方案。

為了打破胡宗南的這一方案,解放軍一面派兵日夜兼程,直插成都西南,完成對成都的大合圍,截斷胡部撤向康滇地區(qū)的退路。

一面加緊策動劉文輝等部早日起義,先占領邛峽、雅安、瀘定、西昌等地,退滯與阻止胡部西撤。

12月5日,周總理從北京密電潛伏在雅安的中共代表王少春催促劉文輝等早日行動:

“望即轉(zhuǎn)告劉自乾先生,時機已至,不必再作等待。行動關鍵在勿戀成都,而要守住西康、西昌,不讓胡宗南匪軍侵入?!?/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文輝與夫人

但胡宗南撤軍康滇方案迭遭否決,蔣介石固執(zhí)地命令他聯(lián)合劉文輝、鄧錫侯等部堅守成都,與解放軍在川西決戰(zhàn)。

蔣介石還擬改組“西南公署”,讓胡宗南總攬西南軍政大權(quán),統(tǒng)一指揮在川西的全部蔣軍,與解放軍決戰(zhàn)。

就在蔣介石力主川西會戰(zhàn),而胡宗南卻心存疑慮之時,解放軍從東、南、北三面同時發(fā)動了對川西國軍的大“圍殲”行動。

在成都和川西平原上以胡宗南軍事集團為主力的國民黨軍,即將陷入解放軍的重圍之中。

在西南地區(qū)內(nèi)部,滇、川、康的地方軍閥勢力,連續(xù)出現(xiàn)起義的跡象。

12月7日晨,根據(jù)堅守川西和康滇的方案,蔣介石派張群去昆明,試圖說服盧漢同意國民黨“偽國防部”、“偽陸軍總部”等機構(gòu)遷到昆明,云南省政機構(gòu)則遷到滇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盧漢卻說云南民心不穩(wěn),財政吃緊,要國民黨政府撥給他300萬銀元與3個師的武器,才同意開往滇西。

對此,蔣介石急召張群與在滇的第8軍軍長李彌、第26軍軍長余程萬、第92軍軍長龍澤匯等來成都協(xié)商云南事宜。

12月7日,應蔣介石之邀,劉文輝、鄧錫侯本應于下午四點到成都北校場中央軍校議事。

可兩人卻于當日中午離開成都前往新繁龍橋;四川軍閥潘文華也趕去會合。

蔣介石即派王緞序趕往龍橋,力圖說服劉文輝、鄧錫侯回成都主持四川軍政,但劉文輝、鄧錫侯不聽。

種種跡象表明,他們正準備起義。頓時,成都局勢更加復雜更加危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鄧錫侯

直到這時,蔣介石才知道大勢已去,“川西決戰(zhàn)”是不可行的。

12月8日,“偽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宣布改組西南公署,由胡宗南任西南軍政副長官,代行長官職權(quán),總攬西南軍政。

會后,“偽行政院”院長閻錫山即飛往臺北。胡宗南就成了國民黨在西南地區(qū)的最高軍政負責人,成了“西南王”。

可胡宗南對“決戰(zhàn)川西,死守成都”缺乏信心,在就職西南軍政副長官后,除設立防衛(wèi)總司令部接管成都城防外,再未采取其他有力的軍事措施。

此時,川西與西南地區(qū)形勢再度急轉(zhuǎn)直下。解放軍各部正迅速從東、南、北三面進逼川西地區(qū),成都四面都出現(xiàn)“敵”情,風聲鶴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9年12月8日晚,劉文輝、鄧錫侯從龍橋前往彭縣,會合潘文華等人,準備起義。

12月10日上午九點,蔣介石得到了劉文輝、鄧錫侯起義的消息,異常震驚。十點半再次召見胡宗南,商談西南戰(zhàn)事與成都防守。

蔣介石問他:“依你看,校長是否留蓉好,還是返臺好?”胡宗南明白蔣介石的內(nèi)心想法,回答說:“校長早回臺灣好?!?/p>

到了中午,侍衛(wèi)人員報告,發(fā)現(xiàn)中央軍校附近出現(xiàn)可疑人物。很可能是劉文輝的便衣隊,建議蔣介石立即撤離成都。

1949年12月10日下午兩點,蔣介石登上專機飛離成都,登機之前,蔣介石再次指示為他送行的胡宗南要死守成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送走蔣介石,胡宗南回到成都新南門外空軍學校,簡單地舉行就職儀式,公開揚言要死守成都,與解放軍決戰(zhàn)川西,但是,實際上他正準備撤軍西昌。

胡宗南命令令從成都城防司令盛文調(diào)兵對付劉文輝、鄧錫侯的起義部隊,手下的3個兵團加速加速南撤;又令干訓團官兵員生近萬人,即時徒步西撤到西昌。

1949年12月中旬,解放軍分路向成都地區(qū)包抄疾進,勢如疾風暴雨,迅猛異常:

二野第3兵團等12月17、18日打到岷江西岸,與劉文輝部會師,截斷胡宗南部西退雅安的通道;

二野第5兵團等從黔入川,12月16日占樂山、峨眉,17日占眉山,切斷胡宗南部經(jīng)樂山退往西昌的通道;19日進至新津河對岸,與胡宗南部隔河炮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線第18兵團12月21日占綿陽、巴中、江油,進抵成都北。

至此,在川西地區(qū)的胡宗南指揮的國軍,全部成了甕中之鱉。

面對這般險惡的局勢,胡宗南黔驢技窮,無力回天,憂急心情在12月13日給臺北湯恩伯的電報中可見一斑:

“友軍皆潰敗,不能收拾。我兵力分散在六百里外,成一字長蛇陣。兄何以教我?”

12月16日,顧祝同、楊森、孫震等人從成都飛往臺灣,川西這副爛攤子就全扔給胡宗南苦撐了。

12月17日,胡宗南再次約請曾擴情、王元暉、林樹恩等川籍國民黨要員商討從成都脫困問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曾擴情

川西人王元暉說:“只要胡先生想脫圍,現(xiàn)在還有辦法。主要的逃路還是經(jīng)雅安到瀘定,再看情況是不是要守西昌。今后必要時可以據(jù)守云南,或者逃西藏、緬甸……”

胡宗南當即把王元暉的突圍建議電呈蔣介石:“樂山已失,今后川、康戰(zhàn)局將陷于更嚴重之地”

要求蔣同意他放棄成都向西康突圍,但蔣仍不同意胡的突圍要求。

直到12月20日,遠在臺北的總裁蔣介石還不切實際地對成都戰(zhàn)事指示胡:“無論如何,我軍應集中現(xiàn)有兵力,先將新津或成都附近之共軍予擊滅。”

可是,解放軍四面合圍壓境,成都危如累卵,胡軍軍心渙散,哪里還能主動出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胡部此時最實際的問題就是迅速率部突圍以求自保,可這份電報真讓胡宗南哭笑不得,當即致電蔣介石:“決定放棄成都?!?/p>

1949年12月21日晨,蔣介石才復電同意胡宗南突圍,但仍要他“在成都堅持五日,將派飛機百架運送高級人員及必要官兵去西昌?!?/p>

再堅守成都五日,完全不可能了;而突圍到西昌,也早已無法實現(xiàn)了。

幸虧胡宗南此前已經(jīng)具體部署突圍行動:已經(jīng)空運西南公署的高級人員、職員、電臺到西昌;集中兵力朝雅安、西昌、瀘定、雷波方向突圍。

12月21日上午,胡宗南到雙流,召集羅列、沈策、李文、李振、羅廣文、陳克非、陳鞠旅、盛文、魯崇義、朱仙墀、周士瀛等各部軍長以上長官舉行軍事會議,部署突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會將領個個愁眉苦臉。胡宗南說:“我們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共軍很猖狂得意,其實沒有什么了不起,完全是我們自己不爭氣?!?/p>

“現(xiàn)在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打出去,打到西昌去,只要到了西昌,就有辦法。我們還有幾個兵團,打條出路是沒有問題的。”

胡宗南決定:羅廣文第15兵團與陳克非第20兵團向東突圍,吸引解放軍主力。孫元良第16兵團奉命死守成都。

胡宗南部主力李文第5兵團、裴昌會第7兵團、李振第18兵團進入大涼山地區(qū),再突向西昌;

當晚,“偽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通知胡宗南:12月22日,有20架運輸機到達成都雙流機場,接運人員撤離成都。胡宗南立即與羅列秘密商定了登機人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叔銘

羅列分別秘密通知西南公署秘書長蔣堅忍、政工處長王超凡、機要室主任王微等胡宗南最信任、最親密的軍政人員于12月22日晨飛往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