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基本作用力里面,引力是相當(dāng)微弱的,很明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們可以輕松舉起一個物體,這個過程是在對抗整個地球的引力。相比之下,電磁力比引力強大很多,一個磁鐵可以輕松吸起或推動一個物體遠(yuǎn)離地球。

為什么會這樣?要解答此一疑問,我們得先深入探討更根本的議題。
當(dāng)代備受矚目的量子引力理論將所有基礎(chǔ)粒子視作弦上振動的能量,而這些弦存在于一個卷曲的九維或十維空間中,而非我們?nèi)粘Kw驗的三維空間。那么,空間的維度究竟意味著什么?
線條作為我們熟知的幾何形象,僅需其長度來描述,它是一維的體現(xiàn)。想象一下,高維物體的形成,就如同通過在某一低維物體中垂直于其伸展方向移動而得。就如同點的移動形成線一樣,面的概念,同樣為我們所熟知,擁有長度和寬度,需兩次的測量才能明確,因此它是二維的體現(xiàn)。
如同由點生成線一樣,我們可以通過線在垂直于其長度的方向上移動而得到面。體積作為我們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概念,擁有長、寬、高三個維度,需要三次測量來描述,是三維的體現(xiàn)。與由線生成面相似,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等三維物體可以通過正方形在長、寬之外的方向移動而形成。
隨著維度的增加,概念將變得更為復(fù)雜。在數(shù)學(xué)上易于表述的高維物體,可以看作是立方體在長、寬、高之外的維度上移動形成。盡管我們的大腦難以形成直觀的圖像,但如何探知這些額外的維度呢?

我們可以從光的擴散行為入手。在三維空間中,光源的亮度會隨著距離的平方反比下降,因為光所觸及的面積與距離的平方成正比增加。但若在四維空間中,亮度的下降則是與距離的三次方反比;在五維空間中與距離的四次方成反比,以此類推,在十維空間中則與距離的九次方成反比。

現(xiàn)在回到弦理論中的弦,設(shè)想這些膜代表了我們所居住的三維空間,那么像夸克或電子這樣的粒子實際上是兩端被固定在這膜上的弦。而引力的媒介子——引力子,則是閉合的弦,其兩端并沒有束縛在我們的三維空間內(nèi),因此引力子可以自由地穿越其他維度,如同在我們的三維空間中一樣。

這可能解釋了引力為何如此微弱:我們實際上只感受到了引力的極小一部分,而大部分引力已經(jīng)泄漏到了其他維度。那么,這些額外的維度隱藏在何處?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些維度無處不在,卻極其微小。想象一根電線或弦,從遠(yuǎn)處看,它只是一維的線條。但當(dāng)你靠近觀察,小到甚至比電線的厚度還細(xì),你就能輕易發(fā)現(xiàn)它實際上擁有更多的維度。
實際上,在最小的尺度上,每一點的空間都蘊含額外的維度。如果我們足夠小,空間看起來就像是著名的“卡丘空間”,這一術(shù)語得名于出生在中國香港的著名數(shù)學(xué)家丘成桐。
像歐洲核子中心的LHC這樣的加速器,能將質(zhì)子和反質(zhì)子加速到極高的能量并發(fā)生撞擊,足夠高的能量或許就能創(chuàng)造出引力子。一旦產(chǎn)生,我們可能會在三維空間中看到它們形成,并迅速無聲地逃逸到隱藏的額外維度中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