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崩塌后,駐守在滎陽的灌嬰,立刻率軍回京,起兵反呂的劉襄也回到了齊國,內(nèi)戰(zhàn)的火苗被掐滅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接下來,就是商議立個新皇帝的事兒。可是,朝堂之上,不是已經(jīng)有個皇帝漢后少帝嗎?為什么還要另立新君呢?

別忘了,漢后少帝是呂太后扶上馬的,哪怕再年幼,也還是呂氏的遺產(chǎn)。此番清洗呂氏勢力,豈能斬草不除根?問題是,找誰呢?

劉家,誰當(dāng)皇帝最合適?

劉家,誰當(dāng)皇帝最合適?

要是選惠帝一脈,那身體里都還流淌著呂氏的血液呀,不成不成,必須踢走惠帝那一脈,得從劉邦的兒子里找一個了。

劉邦有八個兒子,只有惠帝是呂太后的嫡子。其他的,別的嬪妃生的兒子,都是庶子。既然都是庶子,那就沒有誰高貴一點了,這意味著人人都有機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大臣們掰著手指一算,最大的劉肥和最小的劉建都病死了,劉建更慘,唯一的兒子還被呂太后殺了;至于老三劉如意、老五劉恢、老六劉友,不是成了呂太后的刀下鬼,就是被逼得自掛東南枝了。如此一來,劉邦的兒子里面只剩下老四代王劉恒,以及老七淮南王劉長。

既然如此,那就二選一吧??闪ⅠR就有人表示,既然從庶出的里面選,論資排輩的話,那劉肥作為高帝的長子,他家那一脈,最有資格。此番能夠扳倒呂氏,齊王家出力最多、功不可沒,選劉襄為帝,最為合適!

但是,代王和淮南王是惠帝的弟弟,選他們就符合兄終弟及的原則。

大家吵來吵去,這時候瑯琊王劉澤到了。且說劉澤被劉襄給坑了一把,王位丟了,帶著一肚子氣,恰到好處地出現(xiàn)在選皇帝的這個節(jié)骨眼上。

劉澤表面上,對此波瀾不驚,但他接下來番話將劉襄直接拖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