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樣都是蛋,怎么差距就這么大?
雞蛋憑一己之力成為全民的“寵兒”,而鵝蛋就像被打入冷宮的妃子,無人噓寒問暖。

不僅在家家戶戶的飯桌上極少見到,就算是逛遍整個菜市場也找不到一家“賣鵝蛋”的小販。
究竟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錯?同樣作為補充蛋白質(zhì)的不二之選,為什么鵝蛋就不能成為大眾群體的偏愛呢?

看完今天這篇文章,你一定會恍然大悟!
雞蛋or鵝蛋,哪家更強?

雞蛋幾乎是我們每天都要吃的一種食物,不僅能能夠滿足我們的身體蛋白質(zhì)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補充,還是孩子們的最愛。
畢竟作為少有的“完美”食物,雞蛋有此殊榮也屬實是意料之中的事。

雞蛋在歷史長河中一直扮演著人類的忠實“輔助”,不過唯一改變的就是數(shù)量了。
從過去的有一只雞就是稀罕玩意兒,到現(xiàn)在的成筐成箱的購買雞蛋,不得不說我們是懂得如何滿足自己的需求的。

不過光顧著“寵幸”雞蛋,別的家禽的蛋是不是被我們忽略了?
你看那鵝的蛋,又大又圓,吃一個能頂兩個雞蛋,估計營養(yǎng)價值更好,也更能充饑,咋就不吃鵝蛋呢?

難道是人類粗心漏掉了這么一個“超級食物”?還是說這個食物不火是有它自身的原因呢?
動動腦筋想想,怎么都可能是后者。

畢竟雞蛋這么風靡全球,自然有它的道理,反過來想想,鵝蛋無人問津也是有它的弊端所在。
其實要說營養(yǎng)含量那是不相上下的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逻@種差距呢?
鵝蛋到底輸在哪里?

其實從一開始的時候,鵝蛋就已經(jīng)輸在了起跑線上,母雞可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下蛋,就算沒有和自己的老公雞洞房花燭夜,照樣下蛋不耽誤。
而這母鵝就不一樣了,一年到頭就只有兩個季節(jié)產(chǎn)蛋,天數(shù)更是少的可憐。

家鵝7個月大的時候下了第一個蛋,然后開始隔天下蛋,下了12個蛋后它休息了幾個月,然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下蛋,同樣下了十多個蛋以后再度休息。

鵝蛋很大,所以生成需要時間,不能每天下,而且鵝一年中有很長的休產(chǎn)時間,太冷或者太熱它都不下蛋,所以產(chǎn)量很低,一年也才幾十個。

亦或者單是拎出來一只母雞和一只母鵝,它們二者之間每天產(chǎn)蛋的數(shù)量就是天壤之別,光從這些角度來看,怎么算都是養(yǎng)母雞更劃算一些。

有些人可能會說,物以稀為貴,雖然數(shù)量少,但若是將這種“稀有物”拿到市場上來售賣,豈不是能賣出個好價錢?

這么想自然是沒有道理,一顆雞蛋才一兩塊,一顆鵝蛋在小編這里可是能夠賣到將近10元一顆了, 這樣算起來賣出一個就等于5個雞蛋的量了。

話到嘴邊說得容易,實際操作起來確實難上加難,只有真正養(yǎng)過鵝的人才會懂,這些大白鵝的脾氣究竟有多倔,多么的不好管理。

不僅光是脾氣差,飯量還大,它們的胃就像一個無底洞,什么時候喂,什么時候吃,一直喂就能一直吃,喂養(yǎng)成本很大。
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鵝蛋不符合人們的口味。

與雞蛋相比,鵝蛋的體積大的不是一點點,正常的早餐一個雞蛋一個包子,再來一杯豆?jié){,就可以滿足營養(yǎng)和口味的雙重享受。
但要是吃鵝蛋的話,一個蛋就已經(jīng)吃撐了,喝點豆?jié){都成“溜溜縫”了。

本身雞蛋就已經(jīng)有一股子腥味兒了,鵝蛋則是更大,因此在吃法和做法上都沒有雞蛋來的隨意和百搭,久而久之,就被人們拋之腦后、打入冷宮 了。
鵝蛋真的一無是處嗎?

說了這么多,可不是雞蛋給了贊助,也不是無端給鵝蛋拉仇恨,只不過是在闡述百姓們心中的事實而已。
其實鵝蛋和大鵝也是有很多屬于它們的“受眾群體”的。鵝蛋雖然腥味兒大,但是只要稍加腌制,就連冒油的咸鴨蛋都得靠邊站。

吃過咸鵝蛋的人才會懂,這種蛋的蛋清不會變硬,口感特別嫩滑,加上流油的咸蛋黃,別提有多鮮美了,小時候在農(nóng)村偶然吃過一個,那個味道至今還在回味。

而且大鵝這個美食,在近幾年間突然就火了,吃法就是鐵鍋燉大鵝,尤其是到了冬天,大街上的“東北鐵鍋燉”成了大家的最愛。

柴火燒著煮得滿滿的一大鍋,有大鵝,有五花肉、排骨、老母雞,一鍋亂燉,別提味道有多鮮美了。

搭配上冬季大白菜,小粉條子和干豆角,只有北方人才懂得快樂。有機會到北方來旅游,那一定要來嘗一嘗,一定不會失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