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不要教寶寶學翻身?
有的網(wǎng)友說沒必要教,時間到了,寶寶自己就學會了。
有的網(wǎng)友說需要教,太晚學會翻身,會導致大運動發(fā)育滯后。
如果你帶4、5個月的嬰兒去體檢,翻身一定是兒保醫(yī)生必檢查的項目,很多家長也被要求回去給娃好好練習翻身。
說明翻身動作還是非常重要的,至于父母要不要教,看完下面這3個問題的答案,你就有思路了。

01
如果不主動教寶寶翻身
寶寶自己能學會嗎
我搜集了幾個朋友寶寶翻身的數(shù)據(jù),包括:他們的寶寶當時是幾個月學會翻身的,在翻身之前有沒有進行每天專門的訓練,結果如下:
朋友A的寶寶:4個多月還不會自主翻身,朋友后期進行了大半個月的訓練,終于在5個半月學會翻身。
朋友B的寶寶:4個月自主翻身,前期沒有專門訓練翻身,但每天會練習俯趴。
朋友C的寶寶:2個半月會翻身,前期沒有專門訓練翻身。
朋友D的寶寶:月子里學會翻身,期間沒有專門訓練,但媽媽在孕期堅持訓練瑜伽。
朋友E的寶寶:6個半月才會翻身,5個月開始專門訓練翻身和俯趴。
我的寶寶:5個月會翻身,前期未進行翻身訓練。
不管我們教不教,只要寶寶是健康正常的,基本都能自己學會翻身,只不過時間有早有晚而已。
既然如此,那些主動教寶寶練習翻身的家長豈不是多此一舉?這么做的意義是什么呢?

02
主動教寶寶翻身、練習翻身的意義何在
1、更快、更好的應對第一個大運動睡眠倒退期
寶寶4個月的時候會經(jīng)歷大運動睡眠倒退,在夜間不斷抬腿砸床、翻騰醒來。
一方面是運動量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翻身不熟練,不會調(diào)整睡姿。
如果寶寶白天的翻身練習充足,那么他們就能盡快掌握翻身的技巧,學會自己調(diào)整睡姿,從而盡快度過睡眠倒退期,讓媽媽和自己都能睡個安穩(wěn)覺。
我兒子4個月開始,每天晚上頻繁的醒來,抬起腿把床砸的咚咚響,身體擰來擰去,有時候醒來以后清醒1、2個小時不睡。
這種令人抓狂的情況整整持續(xù)了一個多月,后來學會翻身后才消停了。
現(xiàn)在想想,如果我當時能夠幫助兒子早日習得翻身的技巧,保證每天翻身的運動量,那么他度過睡眠倒退期的時間至少能縮短一半。

2、提高寶寶的身體控制能力,抑制原始反射
同樣一個原始反射,在一個發(fā)育階段能夠支持其他技能,但同時,若沒有在合適時間被有效抑制,又會干擾到后來的技能-------摘自《越動越聰明》。
寶寶出生時候自帶一個原始反射叫做非得對稱性頸緊張反射,又叫擊劍反射,這個反射存在的意義是保護新生兒在仰躺狀態(tài)下翻成俯臥導致窒息,
但同時,這個功能又會影響寶寶身體兩側的肌張力,成為寶寶翻身的最大阻礙。
只有加強主動運動的鍛煉,讓寶寶不斷練習翻身,才能抑制住擊劍反射。
那些翻身比較晚的寶寶,或者翻身困難的寶寶,其實是遇到了阻礙,這個時候施以援手是必要的。

3、運動能促進寶寶大腦發(fā)育,更加聰明
反射整合是大腦成熟和身體與環(huán)境互動的產(chǎn)物,運動作為中介,使運動系統(tǒng)的成熟過程得以產(chǎn)生,隨著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成熟,幫助大腦內(nèi)高級中心的轉型。-----摘自《越動越聰明》
寶寶的大腦處在高速發(fā)育階段,腦發(fā)育就是神經(jīng)元發(fā)育并形成精細交流的過程,而運動就是非常好的促進神經(jīng)連接的方式。
翻身的時候,寶寶需要做出一系列的動作:抬腿、側身、抬頭、俯臥,每一個動作都是對大腦的積極刺激。
相對于俯趴,翻身是更復雜更高級的一套指令,如果大腦能夠和身體完成配合熟練操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寶寶是不是變聰明了?
幫助寶寶練習翻身,其實是在促進寶寶的大腦發(fā)育。
翻身雖然是寶寶的本能,但更是一項技能。
如果幫助寶寶更快、更熟練的掌握這項技能能夠帶來很多積極的作用,為什么不去做呢?

03
什么時候開始練習翻身、如何練習
其實翻身訓練和俯趴訓練是可以同步進行的。
因為把寶寶從仰躺變?yōu)楦┡康倪@個過程其實就是翻身,所以,從寶寶第一次開始練習俯趴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加入翻身的練習技巧了。
并不需要非得等到2、3個月的時候才開始練習翻身。
我們該如何幫助寶寶翻身呢?
1、前期充足的俯趴
翻身需要頭部自主抬起來,頭頸力量、背部力量足夠強大,俯趴則是鍛煉這幾項的最好方式。
月子里的寶寶清醒時間有限,只要清醒了,就應該讓寶寶練習俯趴,每次的俯趴時間也會由最初的一兩秒逐漸增加到數(shù)分鐘。

2、按照寶寶頭頸力量發(fā)育情況幫助他翻身
1-2個月的寶寶,頭頸力量不足
翻身的時候,需要用手托住寶寶脖頸處及后腦勺,翻轉寶寶腿部,同時推寶寶的背部,把他翻成付趴的姿勢。
把寶寶從俯趴姿勢變仰躺時,同樣要托住寶寶脖頸處及后腦勺,把他翻成仰躺。
3-4個月寶寶,頭頸力量充足
翻身時,寶寶可以自主撐住腦袋,此時只需要翻轉寶寶腿部,稍微推一下背部即可。
如果背部力量也足夠強,就只需要翻轉腿部,用語言鼓勵寶寶自己翻過去。

我們該如何制定翻身計劃?
1、根據(jù)寶寶的能力階段,制定合理的訓練目標,然后逐漸增加強度
家長可以制定一個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比如:
◆第一周的寶寶,每天可以練習4次,向左翻兩次,向右翻兩次,這四次其實就是寶寶每一次睡起來的時候,練習俯趴的時候用翻身的方式從仰躺變付趴。
◆第二周的寶寶,增加到每天練習6次,左三次,右三次。
◆第三周的寶寶,增加到每天練習8次,左四次,右四次。
以此類推,逐漸增加。

2、少量多次練習,而不是一步到位
我兒子4個月的時候還不會翻身,體檢的時候,醫(yī)生讓我每天給他練習翻身50次,也就是左右各25次。
我當時覺得這個任務不可能實現(xiàn),50次也太多了吧?
回家后我開始嘗試,每次清醒時候給他練習6次,趴一會翻一下而不是連續(xù)翻身,然后休息,只要他情緒不錯,繼續(xù)連趴帶翻,一天下來,50次不知不覺就完成了。
要把制定的翻身目標合理分解到每個清醒時段,而不是集中在一次完成,強度太大,那寶寶妥妥的就抗拒哭鬧了。
3、用游戲引導寶寶翻身,增加樂趣
引導寶寶翻身的游戲其實并不多,我自己嘗試過的,比較有效果的是:
在寶寶眼前展示一個他喜歡的玩具,然后慢慢放到他側面,引導他轉頭翻身,去抓那個玩具。
大人和寶寶躺在一起,大人先翻過去,然后鼓勵寶寶模仿自己翻過去。
寶寶翻過去以后要很夸張的歡呼表揚寶寶,這個方法比較已經(jīng)學會翻身但不愛翻身的寶寶,可玩性更持久更強。
翻身相比較付趴、爬行等大運動,確實比較枯燥無聊,可用的游戲也不多,引導起來難度更大一些。
所以我的經(jīng)驗是:少量多次的堅持達到練習目標這個步驟更重要。
我們常聽說育兒應該靜待花開,順其自然。
可是靜待花開,并不是讓我們不作為,什么都不干,而是盡我們所能,提供正確的環(huán)境、充足的刺激后,再靜待花開。
爭論要不要主動幫助寶寶學習翻身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如果這么做了,是否能夠幫助他發(fā)育的更好。
如果是,那就去做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