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杭州逛菜場,尤其臨近年關(guān)時,賣魚圓的攤子總不會差人氣,我來杭州后最愛去的地方就是逛菜場,從富陽逛到西湖區(qū),再到余杭的菜場都去過,只有在菜場才能通過食物去讀懂一座城市,那些食物中藏著一座城市的味道,在杭州的菜場,魚圓出入于每一個菜場,只要有菜場的地方就有賣魚圓的。
魚圓對于老杭州人來說,它不僅可以貫穿四季餐桌,在年夜飯上,魚圓也是必須要出列的,早在1956年,清湯魚圓就被評為杭州的傳統(tǒng)名菜之一,清湯魚圓憑其湯清味鮮、滑嫩潔白而著稱,清湯魚圓是杭幫菜里的清雅菜式。取意團(tuán)團(tuán)圓圓,吉祥意寓的“魚圓”形似白玉,顆顆鮮潤,逢年過節(jié),更是桌上必備的一道菜。

( 試了一下AI生圖,純粹好玩,但這個圖片輸出得還不錯)
機(jī)器無法替代、還要靠手工來制作的食物,在當(dāng)下這個要被AI填滿的世界,難能可貴,魚圓即是。做魚圓的工藝并不復(fù)雜,但魚要新鮮的,肉厚刺少、魚齡長,最后要手底功夫取魚肉剁茸后不要加淀粉,只需略加鹽攪拌上勁后,最后一手取魚肉泥從虎口入擠出,另一只手以勺子迅速挖出魚圓凹出造型,將挖出來的魚圓放到提前備好的冷水中,開火煮透,煮熟的魚圓撈起放到冷水中,在菜場看到很多家賣魚圓家的攤子都是這樣,一個大鐵盆里浮著挨挨擠擠的白胖魚圓,魚圓論個賣,要幾個讓老板用漏勺撈起裝袋帶回家中。

吃魚圓杭州市人更喜歡清湯魚圓,鍋里倒入清水,水開后,魚圓放入煮1—2分鐘,起鍋前再加點蛋皮和蔥花,這便成了杭州人最喜歡的清湯魚圓。

魚圓制作雖不復(fù)雜,也費手工,耗時較長,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在杭州各個菜場都能容得下賣魚圓的,在街頭巷尾支棱起一個魚圓攤,一旦做起來,都會是十幾二十年,也滿足了杭州人想吃魚圓,走出家門去到某個街頭巷尾就能買到。
今天說的這家老杭人排隊也要去買的魚圓,其實魚圓并不是主打,賣魚圓和酥魚,他們家并不是只賣魚圓,十幾年沒有漲過價,兩塊錢一個,只賣周二和周五,而且量不多,要搶時間去買才能買到,這家限時限量賣魚圓和酥魚店,每到周二和周五,不到6點就開始排隊,店門口就擠滿了排隊的杭州叔叔阿姨們。

這家開在植物園的山外山飯館,主打的是杭幫菜,山外山最有名的一道菜是魚頭,山外山是一家百年老店,置身于植物園中,一年四季都被季節(jié)限定色彩包圍,秋末初冬時,植物園里植被還是茂盛,葉子紅的、綠的、黃的……將山外山環(huán)抱其中,好看得緊。

山外山有觀景露臺,冬天太陽晴好時,沏上一杯茶坐在露臺上,松馳感自來。
來山外山不吃魚頭等于白來,山外山的魚頭是很多杭州人從小吃到大的一道菜,做魚頭用的用的是千島湖里的鳙魚,也就是包頭魚的頭,再有就是今天重點說到的魚圓和酥魚了。
去植物園山外山買魚圓要趕早,八點前來還能省了十元的門票,開車去的話八點前停車費是五元一小時,超過八點十元一小時,這也是為什么在周二和周五早上六點多,山外山的門口就開始排起了長隊的原因。
買魚圓要現(xiàn)金,去之前要準(zhǔn)備好,速度快的話,幾分鐘魚圓就會賣完了,山外山的魚圓是搭配酥魚一起魚,魚圓按份賣,小份5顆, 大份10顆,一般大家來買都是兩份魚圓加一份熏魚。
不同別家的魚圓,山外山的魚圓用的魚是千島湖的魚頭剩余的魚肉做的,鮮美自然不在話下,魚圓的量是根據(jù)魚頭的售量而定的,魚頭賣得多,剩余的魚肉多,做出來的魚圓則多,反之則少。為了買到山外山的魚圓,有經(jīng)驗的大叔大媽會比開售時間更早20分鐘到場,這樣一來怎么也會拎著魚圓回家。

魚圓在杭州做得好的不止山外山一家,但對于山外山的魚圓老粉們來說,他們認(rèn)為山外山的魚圓用料是最好的,而且純手打,吃起來肉質(zhì)緊實Q彈,魚圓的個頭也大,吃過山外山魚頭湯人也見過,雪白的一大顆,兩塊錢一顆,價格也能接受。

山外山酥魚的話,個人更加喜歡鳳起路菜場的李記酥魚,山外山的酥魚切得比較薄,當(dāng)零食吃更好。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