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甘肅省金昌市進行土地改革運動, 一位老地主因為解放前剝削壓迫本地農(nóng)民,被政府判處死刑,在這生死關頭,地主絞盡腦汁想找活路,他忽然想起自己十幾年前曾救助過一群紅軍戰(zhàn)士,便急忙向土改人員說明,那隊員聽了哈哈大笑,不屑地反問道:"你還救過紅軍?要是真有此事,拿出證據(jù)來看看,到底是哪個紅軍是你救過?"

地主立刻吩咐家里人翻箱倒柜,終于在一個破舊的木箱里找出一張發(fā)黃的借條,讓人快馬加鞭送到土改工作隊隊長手上。隊長展開那張泛黃的紙,只見上面有墨跡已淺的毛筆字跡,而最下面則印著"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總指揮徐向前"幾個大字。
土改隊員們都驚呆了, 一個甘肅省的地主手上,怎么會有開國元帥徐向前親筆寫下的字據(jù)?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切還得從1936年紅軍西路軍西征時說起。

1936年秋,在甘肅會寧,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中央將紅四方面軍的余部悉數(shù)抽出,組建了兩萬多人的西路軍。這支隊伍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目標是開拓河西走廊根據(jù)地,向北擴張后直接打通與蘇聯(lián)的聯(lián)系。
而在西北盤踞已久的馬家軍,自然就成了西路軍立足河西的最大障礙。此時的西路軍剛剛組建,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裝備遠不如馬家軍精良,所謂強龍都壓不住地頭蛇,更何況是尚未從長征中恢復的紅軍部隊呢?

馬家軍的頭子馬立芳更是個老奸巨猾的角色。他靠著跟國民黨暗中勾結,得到大批武器裝備, 又仗著自己控制西北地區(qū)的大量資源,骨子里狂傲跋扈慣了,根本就沒把共產(chǎn)黨跟紅軍放在眼里。
而馬家軍的士兵個個都是西北本地人,身材壯碩,熟悉環(huán)境,更經(jīng)受過不少正規(guī)訓練,而此時的西路軍中多是南方過來的戰(zhàn)士,對北方的氣候根本就水土不服,這樣一來,形勢就對紅軍極為不利。
1936年11月,西路軍全力進攻馬家軍,想一舉拿下河西。但強攻之下,馬家軍不僅屹立不倒,還趁西路軍主力陷入苦戰(zhàn)之時,猛烈反擊后方部隊的側翼。這樣一來,西路軍不僅未能突破馬家軍防線,也只能被迫陷入戰(zhàn)略防守的態(tài)勢。
到了1937年3月,西路軍被馬家軍追得節(jié)節(jié)敗退,當初帶來的兩萬人馬僅剩下三千人, 徐向前和陳昌浩只得帶領這支殘部,從石窩山撤退。
然而在馬家軍騎兵部隊的追擊下,我軍的建制直接被打散了,3月16日, 徐向前帶上僅剩的一支警衛(wèi)排,準備繞道甘肅、內蒙古的戈壁返回延安。
這一路上要穿過峽谷荒漠,物資匱乏,環(huán)境極為惡劣,同時還要防備敵人追擊,行至甘肅永昌近郊,大家早已饑腸轆轆,步履維艱。如果再得不到補給,這一隊人恐怕就只能在這西北死荒之地葬身黃沙。

正當徐向前筋疲力盡之時,他突然看到了前方的一個村子,進去后,便遇到了一個熱心腸的地主。
看到這些衣衫襤褸、滿臉風塵的戰(zhàn)士,地主沒有多問,直接將他們拉到了家里歇息,過程中,徐向前簡短地解釋了他們的艱難處境,而地主聽后也二話沒說,立刻慷慨解囊,提供了糧食和藥品,還牽出了幾匹駱駝作為一行人的交通工具。

這對當時陷入絕境的西路軍來說,無疑是絕處逢生,直接救了他們的命。
根據(jù)紅軍的規(guī)矩,不能白拿人民的一針一線。為了感謝這位地主的慷慨相助,徐向前當即寫下了一張借條,向這個地主鄭重承諾,等取得最后勝利后,一定會報答他今天的恩情。
地主當時也沒想那么多,一邊開懷大笑,一邊收下了借條,心里想就算借出去的東西回不來了,也算是自己救了別人一命,對革命也算做了些小小貢獻。
雖說地主階級平時剝削農(nóng)民,但在革命的困難時刻,還是有不少地主慷慨解囊,盡自己所能地資助紅軍。當時許多陷入困境的西路軍戰(zhàn)士,都曾得到過西北地方的農(nóng)民乃至地主們的照顧,很多人也由此才活著回到了延安。
徐向前等人在村里補給一番后,繼續(xù)向東踏上逃亡之路,為了行動隱蔽,徐向前留下了幾名保衛(wèi)干部陪同陳昌浩向東行進,自己則獨自一人返回延安。
這一路滿是沙漠戈壁,艱苦的環(huán)境讓徐向前面容枯槁,衣衫襤褸??雌饋硐袷抢狭藥资畾q,而正是這番邋遢模樣,反而成了他隱匿行蹤的最好保護。

馬家軍對徐向前恨之入骨,四處張貼通緝海報, 在西北各地高額懸賞,雖然海報上描繪了徐向前的相貌,但經(jīng)歷了西路軍的生死劫難,徐向前早就不是以前的那副模樣,更像是一個當?shù)氐钠蜇ぃ沁@番變故,讓歷盡九死一生的徐向前終于甩脫馬家軍的追捕,成功返抵延安。
4月初,西路軍殘部陸續(xù)進入寧夏、隴東一帶,與延安的紅軍主力會合??吹阶约航K于回到組織身邊,這些戰(zhàn)士無不痛哭流涕。他們多數(shù)衣衫襤褸,滿面風塵,又餓又累。有些人在逃亡途中被子彈擊傷了腿,只能依靠雙手爬行,有的人單腿跛行數(shù)百里,才艱難歸隊。

人們當時也看到了這位西路軍總指揮,他如今面黃肌瘦,與之前判若兩人。周圍的戰(zhàn)士不認識他, 都納悶地問:這老頭是誰???
任誰也想不到,這老頭便是當年那位英姿勃發(fā)的紅軍統(tǒng)帥徐向前,時年只有36歲。
稍事休整后,徐向前立刻拜會了劉伯承等紅軍主要將領,也很快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毛主席簡單問候了一番,沒有過多追問西路軍的失敗,只是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活著回來就好!毛主席的寬容,讓徐向前倍感欣慰。

抗戰(zhàn)爆發(fā)后,延安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徐向前出任129師副師長。西路軍的殘余部隊,也大都轉戰(zhàn)抗日第一線,誓死從日寇手中保衛(wèi)家園。
又一轉眼到了1949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新中國誕生了。按照黨的政策,全國即將展開土地改革,地主階級的財產(chǎn)將被充公分配,而那些常年壓迫農(nóng)民的地主,也將受到應有的懲處。
當年救助過西路軍的老地主,便是土改要整治的罪惡分子之一,他自知大勢已去,便想起徐向前留下的那張老借條,覺得這大概是自己逃脫一死的唯一希望。于是便連忙交給了政府察看。
地方政府見欠條上面是徐向前的親筆簽名,十分重視,連忙請示上級,希望查證其真實性。經(jīng)過調閱相關史料,訪談當年目擊證人,這件往事終于被確認是絕無虛構的。
當年徐向前一行人因饑寒交迫而走投無路時,地主不顧自身安危開倉相助,得到了徐向前親筆留下的生死承諾,多年過去,借條上的文字依稀可見,卻承載了滄桑歲月,他的善舉,在西路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發(fā)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為中國革命留下了希望。

按照新中國當時的政策,這類善行應受褒獎,最終,在各級批準下,老地主的死刑被特赦為管制,他雖免除一死,但也不能再壓榨農(nóng)民,出來后財產(chǎn)地產(chǎn)全部充公,自己也要和農(nóng)民一樣親手勞動去了。
人的善惡本性并不存在非黑即白,即便是常年剝削農(nóng)民的地主,也會在別人落難之時積極援助,而任誰也想不到,正是當年他的一個小小善舉,竟然在未來直接拯救了老地主的命運。

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個故事便是對這個人生道理的最好解釋。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無數(shù)仁人志士不畏犧牲的奮斗之上。以徐向前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革命歲月中浴血奮戰(zhàn),犧牲自己的青春與生命,才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革命道路艱難曲折,但正是經(jīng)過了磨礪和苦難,中華民族才能最終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