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帝國主義稱霸世界,舊中國積貧積弱,面對西方強勢的文化入侵,中國文化固步自封,使中華文明在自己人眼中被貶為下流,國內(nèi)外出現(xiàn)了很多聲音要求以拉丁字母替代漢字成為書寫文字。
呼吁的聲音越來越大,連許多權威學者都被動搖了,就在漢字岌岌可危之際,一位愛國學者挺身而出,信手拈來一篇同音不同字的曠世奇文呈在世人面前,通篇僅有96字,卻將漢字的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揚言廢除漢字的別有用心之徒徹底閉上了嘴。
此人名為趙元任,是朝野聲名顯赫,在國學領域與大師梁啟超齊名的四大導師之一,世人贊其鬼才。

光緒十八年(1892年),趙元任誕生在直隸天津,趙家在當?shù)厥菚汩T第,他的家族十分顯赫,向上追溯千年,祖上曾開創(chuàng)兩宋,清中期名噪一時、令洛陽紙貴的大詩人趙翼亦出自他這一脈。
到了趙元任父親這代,亦沒有辜負先祖的盛名,他有功名在身,是晚清舉人,家由常州遷到天津,自己娶了一個才德并舉、善詩詞、會昆曲的北京姑娘,生下了絕頂聰明的兒子趙元任。
趙元任從小就展現(xiàn)出驚人的語言天賦,父親來自江南、母親出自燕云、保姆一口直隸保定話、家住天津衛(wèi),年少的小元任自小就能在南腔北調(diào)中自如切換。
趙家家學氛圍濃厚,趙元任在父親的悉心教養(yǎng)下受到系統(tǒng)全面的教育,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出眾的成績讓他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作為晚清第二批官費留學生赴美深造。
對語言方面有著強烈興趣的趙元任沒有選擇喜愛的文科,國事艱難,立志報國的他選擇的專業(yè)是對祖國建設大有裨益的數(shù)學,同時兼修物理科學,被同窗好友胡適之贊為通才的趙元任,做什么成什么,門門功課都是滿分。

美利堅向來歧視有色人種,認為他們“血統(tǒng)卑劣”、“智慧低下”,趙元任以一己之力打破了這幫奴隸主和罪犯后代們的刻板印象,為中國留學生團體爭了骨氣。
除去學業(yè)上的成就外,趙元任在音樂方面的功課也沒有落下,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他對音律、譜曲有著很高的造詣,這次赴美為他后來的音樂事業(yè)融入了許多西方元素。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說著不同語言來自五湖四海的各族后裔來到這片新大陸,拉丁語系的西語、法語,印歐語系的德語、號稱與“上帝溝通”的拉丁文、甚至閱讀古早佛教經(jīng)典的梵文趙元任都能輕易掌握。
除此之外,不管走到哪里,他都能憑借高超的語言天賦掌握當?shù)胤窖缘陌l(fā)音精髓,并很快與當?shù)厝舜虺梢黄?,不光中國方言,法語巴黎地方的土語他也能信口拈來,乃至于巴黎地區(qū)的土著拉著他續(xù)起了鄉(xiāng)誼。
從美國學成歸來后,他加入清華,他的學問橫跨文理工,在科學、藝術和哲學方面都有著很深的造詣,在清華教書期間,一個趙元任就能頂十幾個文理工科教授,留下通才之名。

趙元任是一位愛國學者,作為久負盛名的語言大家,他最熱愛的始終漢語和漢字,堅決擁護咱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
新文化運動期間,以趙元任、胡適之為首的學者積極展開文化革新,發(fā)動白話文運動,弘揚國學魅力。
民國二十年(1931年),蘇聯(lián)在中國推動拉丁字母新文字,妄圖顛覆傳統(tǒng)漢字。
趙元任義憤之下,寫下《施氏食獅史》,全篇不足百字,不同字,同一個shi音完整地表達了一個寓言故事,這已經(jīng)充分說明漢字豐富的寓意不是拉丁字母可以替代的,世人謂之鬼才。
一個普通的成年人只需掌握幾百個常用漢字就足以應付工作和生活,如今英語世界的單詞量早已破百萬,仍在持續(xù)不斷增加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