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冒頓,想必眾人皆知。他乃匈奴帝國的締造者,強悍勇猛、睿智狠辣,實乃歷史上罕見的英雄人物,堪稱天子驕子,令人敬仰膜拜。有關(guān)他的故事,人們最常談?wù)摰漠?dāng)屬其與漢高祖劉邦的那次交鋒——白登山之圍。許多人不禁心生疑惑,能擊敗戰(zhàn)神項羽的劉邦,為何會在冒頓這里遭受挫折?冒頓又為何主動放走劉邦?

白登山之圍的發(fā)生,主要歸因于漢高祖劉邦的輕敵冒進,致使其被冒頓圍困于白登山。劉邦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冒頓更善于謀略,佯裝弱小,誘使對手誤判其實力,而后誘敵深入,實施大軍合圍,如同甕中捉鱉。另一方面,劉邦對冒頓缺乏了解,對其過往經(jīng)歷、性格特點、頭腦智慧以及用兵慣用的套路知之甚少,從而輕視了冒頓,導(dǎo)致孤軍深入。

在此次交鋒中,不得不承認冒頓技高一籌,劉邦在冒頓這里受挫也在情理之中。在用兵和軍事智謀方面,冒頓確實勝過劉邦。而且,冒頓從不打無準備之仗,追求萬無一失,唯有將利刃逼近對方心臟僅一公分時,他才會出手,力求一擊必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冒頓此人,猶如一頭隱匿于暗處的猛虎,在攻擊之前,絕不會讓你察覺他的謀劃與動機,待你察覺時,已然沒有逃脫的機會,他決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因此,面對這樣的對手,必須慎之又慎,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尤其是當(dāng)箭雨從四面八方襲來,即便再厲害的高手,也會被萬箭穿心。

所以,劉邦在冒頓這里受挫實屬正常,畢竟他的對手遠非項羽可比。項羽的勇猛在于正面硬剛,會給你逃生的契機,而冒頓的勇猛則是以強擊弱,讓你插翅難飛。劉邦、項羽與冒頓并非同一量級的選手,他們皆不及冒頓。

寫到此處,定然有人會問,既然劉邦與冒頓并非同一量級,那冒頓為何會讓劉邦安然離去?歷史記載稱是陳平利用冒頓身邊的女子說服了冒頓,他才放走了漢高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我看來,冒頓之所以放走劉邦,是因其有著自身的權(quán)謀考量。他作為匈奴帝國的創(chuàng)立者,怎會只因一個女子之言便放走對手?

從綜合國力而言,大漢的整體實力無疑強于匈奴,不論是物產(chǎn)還是人口,大漢均能承受消耗,而匈奴則難以支撐。兩國相拼,最終比拼的必然是人口與物產(chǎn)。大漢與匈奴相較,即便以十換一,也綽綽有余。匈奴最終必定難以取勝,這是長久消耗的結(jié)果,冒頓自然不愿看到,此乃冒頓放走劉邦的重要緣由。

其次,從形勢分析,漢軍源源不斷地疾馳而來,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會逐漸縮小。當(dāng)軍事實力趨于平衡時,戰(zhàn)或不戰(zhàn)?作戰(zhàn)能確保百分百獲勝嗎?倘若戰(zhàn)敗又當(dāng)如何?

最后從匈奴內(nèi)部審視,冒頓雖統(tǒng)一了草原,但這些人是否都死心塌地追隨他?是否有人妄圖取而代之?對于這未知的人心,冒頓心中并無底數(shù)。對冒頓而言,只能獲勝不能失敗,倘若戰(zhàn)敗,他所建立的匈奴帝國或許會土崩瓦解。冒頓不敢冒險,也不愿冒險,這便是他放走漢高祖劉邦的核心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上三個原因便是冒頓在白登山放走劉邦的緣故,放劉邦離開,實乃冒頓迫不得已的選擇,也是其理智抉擇的結(jié)果,并非受陳平之計所影響和左右。

從冒頓與漢高祖劉邦的這段歷史故事來看,為人處世需保持謙遜,要懂得示弱于人,善于運用策略,知曉如何設(shè)陷阱打伏擊,如此方能百戰(zhàn)百勝。任何時候都應(yīng)追求以強擊弱,勢均力敵的硬碰硬實乃愚者之舉。追求穩(wěn)健前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遵循的道理,穩(wěn)健才能贏得更多。當(dāng)然,此文純屬個人之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