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中國際學校教師 張二勤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他們活潑好動,缺乏邊界意識。因此,班級管理成為了我們班主任的首要任務(wù)。
物品”失蹤“記
這不剛開學兩周,班里小朋友的東西莫名其妙的“失蹤”,今天是小A漂亮的香蕉橡皮,明天是小B新買的奧特曼尺子等等。只要是漂亮的東西都容易“失蹤”。
有一天,小C的媽媽悄悄告訴我:“張老師,我家孩子的書包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不是我買的東西,像橡皮、尺子、鉛筆等。問他這些東西是哪里來的,他說是拿別人的?!彼箲]地說:“張老師,家里不缺他吃喝,想要什么都給他買,他為什么還會拿別人的東西呢?這可怎么辦啊?”聽到這里,我想起最近正在讀的萬霞老師的《家長,請別慌》這本書,里面有一個特別適合引導(dǎo)這類孩子的片段。 我告訴他媽媽:“您先別焦慮。很多低年級小朋友并沒有“偷”的概念,因為缺少邊界意識,他們很喜歡別人的某個物品就會拿過來?!?/p>
我問他媽媽:“還記得孩子很小的時候經(jīng)常穿著你的高跟鞋滿屋跑嗎?”他媽媽笑著說:“是啊,那時候我下班一脫掉鞋子,他就跑過來把我的鞋穿到腳上噠噠噠的走起來,當時還被孩子滑稽、可愛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呢?!蔽医又f:“其實這個時候您應(yīng)該借這個機會幫助孩子區(qū)分你的、我的、他的,從而幫助孩子建立邊界意識,可惜當時您錯過了最佳引導(dǎo)時期。接下來您可以這樣引導(dǎo)孩子:邊把孩子書包里的物品拿出來邊說:‘這是你的鉛筆盒,這是你的語文書,這是你的 從那以后,每到周五放學裝書包時我讓小朋友們把桌斗的東拿出來擺到桌子上,讓小朋友們用語言模板來說:“這是XX的什么”一邊說,一邊把自己的學習用品裝進書包,不是自己的物品及時還給相應(yīng)的主人,這樣來練習孩子們的邊界感。 一段時間過后,小A笑著說:“老師,我的香蕉橡皮回來啦!”小B也說:“我的奧特曼尺子也找到嘍”……就這樣,“失蹤”的東西逐漸都回到了主人身邊,物品“失蹤”的事情逐漸銷聲匿跡了。 小D和小州平時特別喜歡在一起玩。有一天,小D給我說說:“老師,小州總是欺負我,經(jīng)常刮我的鼻子,特別疼?!蔽铱吹胶⒆拥谋羌馓幋_實有些紅,我找小州了解情況,小州說:“這是我們玩游戲時的約定,誰輸了就要被刮鼻子,如果我輸了,他也刮我。我們玩的時候,他從來沒有說過不可以呀!”我又找到小D,小D卻說:“我不喜歡這種玩法,我用手擋著,他還把我的手拿開?!蔽覇栃:“你跟小州說過不喜歡這種玩法,想換一種玩法的話嗎?”小D回答:“沒有說過,我怕他不跟我玩,但是我用手擋過,不想讓他刮?!?/p> 我用《家長,請別慌》書中的-------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里的技巧來引導(dǎo)小D,如果不想玩,要及時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如果不想和小D玩可以這樣表達:“小D,我特別喜歡和你一塊兒玩游戲,我們能不能換一種玩法,這種刮鼻的玩法我不喜歡,因為太疼了?!薄澳氵@樣試試,看看他還欺負你不欺負了”。課間,我看到小D和小州在玩一二三木頭人的游戲。他們之間的矛盾就這樣不經(jīng)意間解決了。 《家長,請別慌》這本書為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方法。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我將繼續(xù)努力,為孩子們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教育者和家長們能夠閱讀這本書,共同為孩子們的成長打好底色。 張二勤 鄭中國際學校教師
小矛盾的智慧解決-----“刮鼻子”
關(guān)于作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