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字在牡丹江的歷史乃至中國革命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杰出領導者,而且其一生與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和發(fā)展緊密相連。他以其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卓越的政治智慧,為中國的解放事業(yè)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人就是中共牡丹江地委首任書記、綏寧省委首任書記——李大章。

投身革命
李大章,別名包括李暢英、李鴻相,字如章,曾用名李俊德、黎庶。1900年,他出生于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望龍鎮(zhèn)的一個普通家庭。青年時期,李大章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這股愛國熱情激發(fā)了他投身革命的決心。1920年,他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在那里,他不僅學習了先進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
在法國,李大章積極投身于革命活動,192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擔任共青團旅歐支部秘書長。他積極參與編輯油印進步刊物《赤黨》,在異國他鄉(xiāng)為中國革命奔走吶喊。1924年,他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開啟了他輝煌的從政生涯。
李大章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法國當局的注意,最終因參與聲援“五卅”慘案的游行示威而被驅逐出境。但這并沒有阻止他繼續(xù)為革命事業(yè)奮斗,1925年,他轉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系統(tǒng)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實踐,也得到了一定的軍事知識培訓。在蘇聯(lián),他參加了中國共青團旅莫支部的宣傳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也為他以后從事革命宣傳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大放異彩。

1926年,李大章學成回國,受黨組織委派到西北軍宋哲元部隊做政治工作,開始了在國民黨中的涉政事業(yè)。1927年,在大革命失敗的嚴峻形勢下,他冒死輾轉在陜西、山東、河北等地秘密開展工作,參與領導了西北渭華起義,為創(chuàng)建西北紅軍和陜北革命根據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上海、北平、香港、青島等地秘密開展革命活動的日子,李大章曾先后四次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逮捕關押,遭受嚴刑拷打,但他始終沒有屈服。最終,因黨組織的極力營救和自己的機智靈活地對敵斗爭,令他得以幾次逃出牢獄。
“一、二九運動”后,李大章進入中共北方局工作,參與領導了北方局的抗日宣傳,為革命為抗日大業(yè)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期間,他先后擔任了共青團陜西省委宣傳部長、廣東省委組織部長、中共青島市委書記,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長等職,經過多年革命的洗禮,逐步成長為黨的重要領導干部。
1937年日本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華民族岌岌可危,國共兩黨放下成見,聯(lián)合抗日,全面抗戰(zhàn)由此爆發(fā)。李大章經過長途跋涉,歷經艱險,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由于他文化素質高,革命經驗豐富,又喝過洋墨水,便被劉少奇看中,挑選李大章?lián)巫约旱拿貢?/p>
李大章不僅參與領導了北方局的抗日宣傳工作,還親自組織了文化隊伍,帶領他們穿越敵人的封鎖線,抵達八路軍駐地,成為抗日的骨干力量。在太行山抗日的歲月里,他主管報紙、出版社和北方局黨校工作,使《新華日報》成為人民的“聰耳”和“喉舌”,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凝聚抗日力量的鮮明旗幟。
抗戰(zhàn)勝利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李大章作為干部團團長,率領從延安派往東北的中央干部團第十一中隊的孫明、劉泰、富振聲、魏紹武、蘇蘭、田學文、于法真、任自強、褚志遠、肖夢、黎霞等24名成員,于當年11月11日到達牡丹江市。

12月8日,李大章調任中共牡丹江地委書記兼牡丹江軍區(qū)政治委員。為了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方針政策,消除群眾的疑慮,他委派中央干部團的陳浚全權負責,上下同心、攻堅克難,僅用半個多月的時間,就成功地創(chuàng)辦了頗有影響力的《牡丹江日報》,成為新生政權的強有力喉舌和陣地。
李大章不僅在報紙上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和使命,還充分利用各種形式,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共產黨,主動靠近共產黨,并積極地支持政府和軍區(qū)的工作。
根據中共中央土地改革指示精神,他主持制定了《沒收敵偽土地及分配條例》,使得這項工作在牡丹江順利地開展起來。
他經常去找在寧安工作的中央領導張聞天,向他請教各項重大事宜,從而使發(fā)動群眾搞土改、建立革命武裝、剿滅土匪、建立地方政權、恢復與發(fā)展工農業(yè)生產和保護工商業(yè)等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為做好蘇軍回國后的牡丹江政權接收,1946年4月8~10日,李大章主持召開綏寧?。档そ。┡R時參議會,成立綏寧省政府,張靜之當選為綏寧省政府主席,李大章、張慶麟被選為省參議會正副議長。根據中共東北局北滿分局的指示,李大章一方面主持與合江省軍區(qū)部隊協(xié)力清剿土匪工作,另一方面領導工作團,深入農村開展反奸清算斗爭,建立鄉(xiāng)村基層政權,穆棱、寧安等試點單位成果卓著。
1946年末,李大章被調往中共中央東北局工作,先后任民運部副部長、城工部副部長、宣傳部副部長等職。1948年,根據調查時所發(fā)現的土地改革中侵犯中農利益、破壞工商政策等“左”的傾向,他向東北局領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還積極發(fā)動人民群眾大力發(fā)展生產,擁軍參戰(zhàn),積極為前線將士籌錢籌物,輸送兵源,使其所領導的地方,成為了解放軍作戰(zhàn)的強大物資后備保障基地,有力地支援了解放軍作戰(zhàn),為解放東北全境乃至全中國作出了不朽貢獻,是當之無愧的開國元勛。

1949年下半年,根據工作需要,李大章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調往四川省,先后從事黨政領導工作。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李大章被造反派以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之名揪斗、關押。1967年落實相關政策后,他又重新站出來工作,出任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委員和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等職務。1975年秋,調任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繼續(xù)發(fā)揮自己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經驗,為國家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貢獻力量。
1976年5月,李大章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6歲。他是革命隊伍中為數不多的“走南闖北”的領導干部,他不僅為黨的思想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創(chuàng)造了從普通農家子弟到功勛卓著的正部級高官的傳奇,他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長河中。
參考文獻:《牡丹江歷史人物傳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