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羅璟怡???
再次站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敖定雯心里更「穩(wěn)」了。
自幼時比賽就與這個舞臺結緣,之后在這里每一次登臺,更是為自己的芭蕾故事寫下了鮮活注腳。而她上一次和國家大劇院的相見,還要追溯到一年前遼寧芭蕾舞團創(chuàng)排的舞劇《巴黎圣母院》。
談及敖定雯,人們更多會聯(lián)想到她作為首席演員的精湛舞技,回憶起《舞蹈風暴》中,一襲紅衣,伴著《九兒》翩躚起舞的身影。但很少有人會了解,這位永遠以微笑待人的芭蕾舞者,有著獨屬于她的溫柔執(zhí)拗。
四季更替仿佛只在瞬間。一年里,敖定雯經(jīng)歷了懷孕、生產(chǎn),帶著母親的新身份,重新回到這里。1月3日至5日,她亮相國家大劇院《國際芭蕾明星薈萃》演出,與9位國際頂尖芭蕾舞者匯聚一臺,完成了接連三天的精彩演出。

在首演前一天,敖定雯與我們分享了成為母親后的生活變化,以及對于芭蕾事業(yè)的新理解。
訪談過后,敖定雯繼續(xù)奔向舞臺——幕啟,燈亮,起勢,騰空。她張開雙臂,與觀眾再一次會面,用足尖鞋的觸碰,向這個闊別已久的舞臺致意。
這一次,她帶著打磨后的堅韌意志回歸。
腳步放緩,向內(nèi)觀己?????????
30歲,正是芭蕾舞演員的「黃金年齡」。此時演員的身心把控和舞臺經(jīng)驗都更加豐富,在舞蹈表現(xiàn)上也更為出色,更多芭蕾舞者選擇抓住好勢頭,繼續(xù)活躍于舞臺。
但在這一年,敖定雯望向自己疾行的黃金時代,決心放慢腳步,主動選擇了新的人生「體驗卡」,允許自己先成為一名母親。
新生命的降臨,確確實實給了她駐足思考的時間,也給了她向內(nèi)雕琢的機會。
累年的奔忙,讓她的身體狀況亮起了紅燈。她說:「我還想為舞蹈做很多,但就算是最簡單的愿望,也要以健康為前提?!苟杏律?,正好給了她駐足喘息和深入思考的機會。
交談的過程中,我們請敖定雯回憶了「只做媽媽」的時光。在復工后重新回望那段經(jīng)歷,她格外愉悅自得。新生的嬰兒伏在自己心口輕輕喘息、小小的指甲蓋、從懷中酣睡到咿呀會爬……她在家庭的托舉中,重新長好羽翼,為下一次舒展身姿做足了準備。

暫離臺前并不意味著萬事停滯,而是給予她更多時間去「看自己」。孕育生命的同時,敖定雯也不忘潛心「孕育」自己的作品。孕期她做了兩次新的嘗試:編創(chuàng)現(xiàn)代芭蕾《玉簪記》、成為「華人之光·芭蕾明星GALA」的制作人。
轉換身份于幕后觀臺前,看似已經(jīng)跳脫出原有境地,其實是與舞臺、與舞蹈綁定得更緊密了。在「華人之光·芭蕾明星GALA」的演出現(xiàn)場,敖定雯看著在國際舞臺拼搏的首席舞者們重回故土,在親人和老友的注視下歡然起舞,只覺得幸福滿溢。

敖定雯與「華人之光·芭蕾明星GALA」參演舞者
那一刻,她看著自己作為制作人所搭建起的平臺,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這個身份帶給自己的美好——這是她在孕育生命之前從未感受過的滿足感。停下來,換一種身份去嘗試,是一件太好的事。
敖定雯把自己的芭蕾事業(yè)比作是「心電圖」。人生與生命同頻,如折線般起伏。下降或平緩并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在停下的時候去積累,去學習更多,從而為下一次沖向波峰做好準備。
十月沉淀,敖定雯悟出了自己的「生活方法論」。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產(chǎn)后僅過4個月的敖定雯,已經(jīng)打下了兩次「救場」硬仗。
10月,《玉簪記》首演,原定女主演卻在演出前一天的彩排中突然受傷。在緊湊的時間里,作為編導的敖定雯頂住壓力,協(xié)助演員送醫(yī),安排后續(xù)彩排,安撫了在場所有人的情緒。
籌備多年的《玉簪記》也如同自己的孩子,她不愿讓到場的觀眾失望而歸。十多分鐘后,她宣布了最終的解決方案:辛苦大家,明天由我來演。
「我說完之后,大家似乎是覺得我太淡然了,所以會覺得,這個人是沒有思考好吧?」產(chǎn)后不過40天就極限登臺,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巨大的身心挑戰(zhàn),大家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敖定雯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平穩(wěn)的心境,順利完成了演出。

敖定雯與張晉浩在《玉簪記》首次搭檔
復盤這一次驚險的「救場」,敖定雯覺得自己累日不斷的練習幫上了大忙。日常10點工作,她會在七點半就起床提前跑步、綁上沙袋練體能。即便是在孕期,基本的練習還是沒有斷。以年為計努力慢慢積蓄,最終換來了應對一切困難的底氣。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敖定雯是個常向別人道謝的人,她感激所有人對她的幫助。但這一次,她想對努力多年的自己,說一聲謝謝。

第二天的演出,男主演也因病倒下。敖定雯沒有慌張,她找來了業(yè)內(nèi)好友,來自德國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首席舞者張晉浩。兩個人在兩個多小時里迅速磨合,為大家呈現(xiàn)了一次「限定版」的《玉簪記》。
新年伊始,敖定雯和張晉浩在《國際芭蕾明星薈萃》演出中再次搭檔,兩周內(nèi)完成了又一次「極限救場」。在《玉簪記》扛下壓力,結結實實提上的心氣,敖定雯把它帶到了國家大劇院。
「跳古典芭蕾劇目,才算真正回歸舞臺?!?/strong>對于芭蕾舞者而言,古典芭蕾是對技術技巧的一次「大考」——旋轉、速度、方向……都是硬性的技術標準。也正是出于對嚴謹表演的更高追求,敖定雯為此次呈現(xiàn)的經(jīng)典劇目《吉賽爾》、《黑天鵝》雙人舞傾注了大量時間練習,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敖定雯在《國際芭蕾明星薈萃》的表演瞬間
但她感覺自己的面對壓力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初入行時,腦袋里想的都是如何將動作做到最好,有時候甚至對舞蹈技術有了「執(zhí)念」。而如今歷盡更多情境之后,她更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是自己對于劇目、對于角色最真摯的理解。
《國際芭蕾明星薈萃》的舞臺上,敖定雯是白紗飄逸的吉賽爾,舞得如輕煙;也是驕傲艷麗的黑天鵝,旋轉跳躍間盡顯游刃有余。在接連的演出中一步步找回自己的狀態(tài)——她在和角色的觸碰中,找到與芭蕾相融的共感力。
在她看來,當下成熟而穩(wěn)定的舞者心境,就是最好的狀態(tài)。
為芭蕾,融進更多熱愛??????
觀眾們認識敖定雯,更多是因為她舞蹈競技節(jié)目《舞蹈風暴》中的精彩表現(xiàn)。從《九兒》到《守候》,她在舞蹈動作、道具意象、音樂配合等各個方面詮釋了中式美學與西方芭蕾藝術的完美結合。在那之后,提到「中國風芭蕾」,人們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遼芭,浮現(xiàn)出敖定雯。

敖定雯在《舞蹈風暴》中的國風呈現(xiàn)
事實上,敖定雯對傳統(tǒng)文化結合芭蕾的探索從未停止。在她的第二部個人編創(chuàng)作品《晷》中,就已經(jīng)融入了日晷的傳統(tǒng)意象。而第三部作品《玉簪記》,是她對中式美學的進一步探索。
這部脫胎于昆曲的現(xiàn)代芭蕾作品,在三年前就有了創(chuàng)作構想,彼時的她對如此大體量的改編并不自信,但創(chuàng)作的想法一直縈繞在心中。三年沉淀,終得真義。她在大量資料影像中進一步認識戲曲,甚至親身學習和體驗昆曲。最終憑借著過硬的藝術理解,很自然地創(chuàng)編出這一出好劇。

現(xiàn)代芭蕾《玉簪記》劇照
「我不僅想要跳好舞,更想用芭蕾講好我們中國人的故事?!?/strong>敖定雯用自己的編創(chuàng),在她熱愛的芭蕾舞臺上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記。
這次回歸,她還想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女孩們,要接納每一個階段的自己。
太多女孩的故事告訴我們,成為媽媽后,當然可以自信「再上場」:大坂直美在產(chǎn)后選擇重返球場,跑動、接擊,追平曾經(jīng)的自己;「媽媽選手」黃雪辰與自己搏斗,最終在東京奧運會的花樣游泳賽場上贏下一枚銀牌……
重回舞臺的敖定雯亦是如此?!覆槐亟箲]」是她對人生的新理解。無論是作為新手媽媽敖定雯,還是芭蕾舞演員敖定雯,她相信自己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是美麗的。
雖說此刻狀態(tài)最佳,但敖定雯的目光一直朝向遠方。恰逢乙巳蛇年,她也將投入到舞劇《白蛇》中,與觀眾們再一次在劇場相見。相比于前兩場的「臨危受命」,她這一次能全周期、全身心投入劇目籌備,在打磨角色時也更加細致自如。
舞劇《白蛇》不僅是在將白蛇傳置入當代語境下解讀,將傳統(tǒng)神話故事跨躍時代重新講述,探討女性困境與獨立意識的覺醒。而敖定雯又將在全新的故事中,展現(xiàn)她對中華文化與芭蕾的新體悟。

舞劇《白蛇》劇照
被問及對芭蕾、對舞臺的熱愛,敖定雯的回答簡短而堅定:「我會跳到跳不動為止?!?/strong>
無論是對舞臺的追求,還是對于人生的探索,敖定雯都會把生活的種種議題與芭蕾相融。熱愛何以如此純粹而堅定?
因為芭蕾早已聯(lián)結了她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女孩不下場
記錄女孩兒們的體育聲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