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九年初夏的一個夜晚,一千多名身著皂衣的精壯漢子,在夜色的保護下悄然潛出弘義宮,一路向洛陽方向疾馳。

弘義宮正是秦王李世民的府邸,這一千多人是李世民派出的一支秘密部隊。
“玄武門之變”近在眼前,正是用人之際,他卻“遣送”走了這么多精銳,這是要干什么?難道洛陽有比“玄武門之變”還要重要的事?
很多人說,李世民手握兵權(quán),“玄武門之變”十拿九穩(wěn)。事實上,如果沒有皇帝的兵符和兵部的公文,李世民一個兵都調(diào)不動,發(fā)動“玄武門之變”只能靠秦王府的府兵和私募的兵丁。
這點兵力別說與李淵控制的十六衛(wèi)相比,就是與李建成、李元吉的兵力相比都相形見絀,所以“玄武門之變”其實是一場豪賭,九死一生。

也正因為如此,李世民為“玄武門之變”打了個補丁,留了個后手,萬一失敗了不至于滿盤皆輸。這個補丁就是洛陽,這一千多名精銳的任務(wù)就是前去執(zhí)行任務(wù)的。
“玄武門之變”中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小細節(jié),比如,事變前核心骨干成員的家小全都集中到了弘義宮,這顯然是為失敗后集體逃跑做準備。
再比如,事變中高士廉率領(lǐng)一支隊伍駐守在芳林門??雌饋磉@顯得很浪費,應(yīng)該將有限的兵力用在與李建成、李元吉作戰(zhàn)。其實不然,這支隊伍的任務(wù)也是為了“保命”,萬一失敗了,李世民率領(lǐng)眾人逃往洛陽,高士廉將在芳林門阻擊追趕的十二衛(wèi)士兵。
這兩個細節(jié)都表明,李世民已經(jīng)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洛陽就那么安全嗎?李世民到底為何選擇了洛陽?他有什么手段能讓洛陽成為秦王集團的保命底線呢?

答案就是,早在五年前的洛陽之戰(zhàn)后,李世民就將此地打造成了他的“小朝廷”。
在李世民的一大堆頭銜中,“陜東道大行臺”這個職位似乎不太顯眼,但這其實才是李世民最看重的職務(wù),他就是利用了這個身份,在洛陽營建了一個忠于自己的利益集團。
李淵和李建成不傻,覺察到了其中的危機,與父子兄弟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為了迷惑李淵,李世民采用“金蟬脫殼”之術(shù),他“大度”地辭去了陜東道大行臺的職務(wù),并讓親信屈突通也辭去陜東道尚書仆射,同時推薦溫大雅接任自己的職務(wù)。
溫大雅是李淵的心腹,李世民此舉等于自斷臂膀,他的這個舉動讓李淵備受感動,同時也放松了警惕。不過,李淵上當了,他根本不知道,溫大雅其實早就暗中投靠了李世民。
這就是李世民將洛陽作為“底線”的原因,只要陜東掐在自己手上,即便“玄武門之變”失敗,秦王集團也可以割據(jù)陜東,不至于一敗涂地。

既然有溫大雅替李世民守著洛陽,他又派出一千多人到洛陽干什么呢?誰又是他們的首領(lǐng)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沒有?秦王集團中有兩個人的崛起比較令人費解,一個是侯君集,另一個是張亮。侯君集有“勸反”之功,但這不足以讓他位居一等功。而張亮似乎毫無作為,憑什么也成了功臣呢?
以我個人的推測,這兩人是秦王集團“隱形戰(zhàn)線”的功臣,即專門從事秘密工作的。
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的交鋒中,多次從太子集團獲得內(nèi)部消息,這些秘密哪來的?很顯然,秦王府有人針對太子集團進行了策反,甚至這只手也伸進了皇宮。
張亮個人不太顯眼,早年在還曾經(jīng)當過逃兵,后來被房玄齡相中,推薦給李世民,成了心腹。秦王府不養(yǎng)閑人,張亮憑啥得到李世民的垂青呢?

我們從一個細節(jié)管中窺豹:張亮相州任職期間,就曾經(jīng)用秘密偵查手段對付豪強,成效顯著。如此可見,從事“隱形戰(zhàn)線”工作對張亮來說可謂人盡其才。
張亮與侯君集交情匪淺,多年后侯君集準備謀反,曾經(jīng)試圖拉攏張亮,結(jié)果張亮向李世民舉報了侯君集。侯君集能將這么隱秘的事向張亮透露,可見二人關(guān)系密切,他們的交集就應(yīng)該是“玄武門之變”籌備期那段時間。
只是,這種事不能被史書記載,所以細節(jié)后人不得而知。
那一千多豪杰的首領(lǐng)正是張亮,他奉李世民之命前往洛陽,筑牢“保命堤壩”。既然有溫大雅在洛陽,為何又要增派張亮呢?張亮的具體任務(wù)到底是啥?
很遺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