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尋常的上午,在感受到便便召喚的第一時間,你就沖向了廁所。隨著時間流逝、小腿發(fā)麻,你卻還是沒能“一瀉千里”,只好和廁所揮手告別。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你終于擁有了“大便通暢”的體驗。然而,或許是手機的內容太過有趣,又或許是躲在廁所摸魚更加刺激,解決完便便的你仍然沒有離開廁所的意思,就這樣保持著原來的姿勢沉浸在手機的世界里。準備離開時,你的腿又麻了......
這樣的體驗在生活中確實很常見,但是如果你的屁屁會說話,它一定會對你怒吼:請你將拉屎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
大便真的可以很通暢
關于排便,我們的身體有一套完整的生理機制。正常情況下,排便其實能夠像發(fā)射“炮彈”一樣,在短時間內完成。
“炮彈”的原料來自食物,在胃、小腸吸收完其中的營養(yǎng)物質后,剩余的殘渣將會被運輸?shù)酱竽c中加工。結腸是大腸中最長的一段,由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組成[1]。結腸這道流水線,不僅會吸收殘渣中的水分,還能以適當?shù)乃俣葘⑵渫七M。在這個過程中,殘渣逐漸干燥、混合、變實[2]。在結腸的努力下,雜亂的原料就變成了“炮彈”。
隨著結腸運動推進,“炮彈”被運輸?shù)浇Y腸的末端——乙狀結腸。乙狀結腸能夠儲存“炮彈”[4],當庫存告急時,它便開始收縮。與此同時,乙狀結腸和直腸的交界處也會自動變得松弛。大門打開后,“炮彈”能夠順利進入到直腸中[2]。
直腸不僅能夠起到臨時儲存“炮彈”的作用,還能夠向人體的“司令部”——大腦傳遞信息。當“炮彈”達到直腸所能承受的最大體積時,它就會向大腦發(fā)出信號,讓人體產生強烈的不適感和“發(fā)射”的沖動[2]。
最后,在“司令部”的指揮下,“炮彈”經過肛管和肛門被“發(fā)射”到體外。肛管通常由兩端的內括約肌和外括約肌關閉。當直腸被不斷擴張時,內括約肌便會自行松弛,“炮彈”就能夠“上膛”,進入到上肛管中[2]。這時,“司令部”通過神經發(fā)號施令。接收到指令后,人體主動增加腹內壓、放松外括約肌,“炮彈”就被“發(fā)射”到體外了[1]。
一旦開始“發(fā)射”,腸道的運動便會保持運行,直至直腸中的“炮彈”被耗盡[2]。在這個機制下,排便真的可以像發(fā)射“炮彈”一樣快,比如有的人能夠在幾秒內完成這個過程[5]。
但是對于一部分人來說,“大便通暢”仍然是一個“夢想”。2022年發(fā)布的一篇研究中,研究者向3450名中國人發(fā)放了問卷。結果顯示,我國普通人群中有20.4%的人都深受便秘的困擾,其中將近90%的便秘人士都表示在排便時不得不保持用力5分鐘以上[6]。
然而,國內外已經有多個研究表明,最好將拉屎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7][8]。
拉不出來,怪你自己
在現(xiàn)實中,總是出現(xiàn)“炮彈卡膛”的窘境,而原因,往往就出在你的身上。
“卡膛”,可能是制造“炮彈”的流水線出了問題。結腸這道流水線,可以認真工作,也可以實施罷工。通常,結腸主要通過順行運動推進“炮彈”。但偶爾,它也會受到食物的刺激,當場“開擺”。比如,高脂肪的飲食有可能引起結腸運動的逆行,讓“炮彈”難以進入直腸中;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肉、羊肉等)、酒精則會直接抑制結腸流水線的進度,讓這項工程停滯不前[2]。
“炮彈”的質量不合格,也是“卡膛”的一個原因。通過實驗,研究者發(fā)現(xiàn)“卡膛”還可能受到“炮彈”的大小和稠度的影響:小而硬的“炮彈”比大而軟的“炮彈”更難“發(fā)射”。因此,膳食纖維被認為是“炮彈”的優(yōu)質原料:膳食纖維可以使“炮彈”的體積更大、更加軟和、更易變形[9]。
但有時,“炮彈”明明已經制作完畢,卻還是無法“發(fā)射”,就可能是“發(fā)射”的管道受到了阻礙。要順利發(fā)射,往往需要使管道保持筆直,這種狀態(tài)在下蹲時更容易達到[10]。在一項實驗中,受試者們按要求采用坐姿或蹲姿進行排便。結果顯示,在采用蹲姿時,“發(fā)射”所需的時間和用力都較少[5]。所以坐在馬桶上,往往更容易出現(xiàn)“卡膛”的情況。而且,在“發(fā)射”時,管道的外括約肌松弛也至關重要,如果緊閉外括約肌,“炮彈”就會被堵在管道中[2]。
某些情況下,“卡膛”則是受到了“司令部”的制止。在“炮彈”充足、千鈞一發(fā)之際,“司令部”通過理智判斷,認為當下并不是“發(fā)射”的好時機,便一聲令下,讓“炮彈”回到了“倉庫”中。這種自主的抑制,不僅會讓“炮彈”減少,還會打擊結腸和直腸的積極性,讓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完成制作和運輸?shù)牧鞒?。久而久之,人體就自己學會了“卡膛”[2]。
超過五分鐘,傷害有多大
“炮彈卡膛”已經很痛苦了,但如果總是用5分鐘以上的時間來“發(fā)射”,還可能給身體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長時間坐在馬桶上,首先找上你的可能就是痔瘡。在“發(fā)射”的管道——肛管中,通常有三個肛墊,它們之間分布著不同數(shù)量的小墊子。當這些肛墊異常增大或移位時,便成了我們所說的痔瘡。在“發(fā)射”的過程中,人體用力會使腹內壓會升高,而這會導致靜脈血的回流受阻,這些痔叢就可能充血增大[11]。研究發(fā)現(xiàn),和普通人群相比,痔瘡患者坐在馬桶上排便和看書的時間更長。研究者也建議,要想避免痔瘡,最好將排便時間限制在5分鐘內[12]。
而采用蹲姿來完成”發(fā)射“,雖然得痔瘡的可能性較小,但也可能導致小腿麻木乃至全身疼痛。在下蹲時,身體的重量主要由小腿支撐。這個姿勢下,由于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小腿很容易變得麻木。此外,這種麻木酸痛的不適感還會蔓延至全身,使你感到腰酸背痛。實驗表明,隨著下蹲時間的延長,身體各部位的不適度也會增長,尤其是在6-8分鐘后,這種不適感會迅速增加[13]。
更嚴重的是,長時間的排便還可能帶來暈厥的風險。在排便這個看似普通的過程中,為了順利“發(fā)射炮彈”,我們其實一直在重復瓦爾薩爾瓦動作(VM)[5]。排便時,為了使“炮彈”成功“發(fā)射”,需要通過深吸氣來使腹內壓升高,這便涉及到了VM[14]。類似地,舉重物、吹奏管樂器等活動,也屬于VM?,F(xiàn)有的研究表明,VM能夠引起暫時性的腦缺血和昏厥[15]。不過在排便時間較短時,昏厥的風險則較小[5]。
這樣看來,下次“炮彈卡膛”時,不如暫時和它“休戰(zhàn)”,嘗試換個姿勢、改變飲食,改日再“一展雄風”;順利“發(fā)射”后,也別再貪戀在廁所刷手機的時間了,否則,痔瘡、全身酸痛和突如其來的“眼前一黑”,可能就要找上門了。
參考文獻
[1]Roth, G. A., Sch?pper, H., Witter, K., Roth, G. A., Sch?pper, H., & Witter, K. (2013). Alimentation and Elimination: The Principles of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In Comparative Medicine: Anatomy and Physiology (pp. 139-159). Vienna: Springer Vienna.
[2]Palit, S., Lunniss, P. J., & Scott, S. M. (2012). The physiology of human defecation.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57, 1445-1464.
[3]Kosal, E. (2023). Digestion. Introductory Biology: Ecology, Evolution, and Biodiversity.
[4]Pe?a, A., Bischoff, A., Pe?a, A., & Bischoff, A. (2015). Basic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bowel control.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Problems in Children, 17-25.
[5]Sikirov, D. (2003). Comparison of straining during defecation in three positions: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48, 1201-1205.
[6]Sun, G., Trzpis, M., Ding, H., Gao, X., Broens, P. M., & Zhang, W. (2022). Low frequency of defecation and hard stool are not reliable indicators of constipation in Chinese population.
[7]Jacobs DO. Hemorrhoids: what are the options in 2018? CurrOpin Gastroenterol 2018;34:46–49.
[8]Chang, J., McLemore, E., & Tejirian, T. (2016). Anal health care basics. The Permanente Journal, 20(4).
[9]Bannister, J. J., Davison, P., Timms, J. M., Gibbons, C., & Read, N. W. (1987). Effect of stool size and consistency on defecation. Gut, 28(10), 1246-1250.
[10]Sakakibara, R., Tsunoyama, K., Hosoi, H., Takahashi, O., Sugiyama, M., Kishi, M., ... & Yamanishi, T. (2010). Influence of body position on defecation in humans. LUTS: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2(1), 16-21.
[11]Lohsiriwat V. (2012). Hemorrhoids: from basic pathophysiology to clinical managemen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8(17), 2009–2017.
[12]Sandler, R. S., & Peery, A. F. (2019). Rethinking what we know about hemorrhoids.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17(1), 8-15.
[13]Chung, M. K., Lee, I., & Kee, D. (2003). Effect of stool height and holding time on postural load of squatting pos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32(5), 309-317.
[14]Ordookhanian, C., Barseghian, C., Amidon, R. F., & Kaloostian, P. (2022). Intricate Connection Among the Valsalva Maneuv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Hemodynamics: A Rare Case Presentation. Cureus, 14(4).
[15]Tiecks, F. P., Lam, A. M., Matta, B. F., Strebel, S., Douville, C., & Newell, D. W. (1995). Effects of the Valsalva maneuver on cerebral circulation in healthy adults: a transcranial Doppler study. Stroke, 26(8), 1386-1392.
作者:魚鱗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