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中國人騙中國人只在妙瓦底?
最近,一線城市的商業(yè)街、二三線城市的步行街,甚至小縣城的菜市場旁,都瘋狂長滿了“俄羅斯商品館”。
它們有的直接空地上支個大棚就開張了,配上“戰(zhàn)斗民族”的標語,確實硬核得毫無違和感。
但仔細一逛,卻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是“俄羅斯商品館”,更像是“智商稅收割館”:你以為遇到的是正宗俄羅斯好物,實際上卻可能是隱藏頗深的套路。
無論是路邊的大棚,還是商場里的豪裝店,這些俄羅斯商品館的裝修風格可以說“高度克隆”:
門面幾乎都有“俄羅斯藍熊”,不論是畫在招牌里、墻面上,還是立在門口的大型雕塑,這個“巨熊”吉祥物都在親切地揮舞著熊掌歡迎路人(韭菜,bushi)進店。
有些店還會搭配俄羅斯傳統(tǒng)套娃,五顏六色的套娃裝飾把商品館的異域風情再推上一個臺階,讓你堅信:“這里很俄羅斯!”
走進商品館,墻上都會掛著帶有俄羅斯國旗元素的海報,再配上國人皆懂的“烏拉!哈拉少!”標語,戰(zhàn)斗民族的口號看得人熱血沸騰。
更有商家為了增強“真實度”,請來了“真人氛圍組”。走進店里,就會有深邃五官+腿長一米八的俄羅斯小哥,和金發(fā)藍眼的“俄羅斯小姐姐”一臉甜笑向你熱情推薦和他們一樣“甜”的蜂蜜,擱誰聽了不迷糊。
館內(nèi)賣的東西品類齊全,吃的喝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有,你甚至還能在網(wǎng)上搜到專門的購買攻略。
這些商品也非常符合國人對俄羅斯商品的一些“刻板印象”。
先不管味道如何,貨柜配色就非?!岸砹_斯”。大面積的鮮艷色彩,畫風樸實不加修飾,包裝袋上還都少不了經(jīng)典的套娃圖案。整個一眼過去,就讓人覺得:好奪目,好炫彩。
包裝上印的商品名字也是非常“俄式”:克拉科夫腸,喀秋莎牛筋腸,魯布佐夫羊奶粉,拉邁爾牌三明治餅干……卷著舌頭念完商品名時就已經(jīng)能腦補出伏特加伴著紅場大雪的畫面。
這些商品的分量也有點讓人懷疑人生,主打一種便宜大碗巨實惠的感覺。
比腦袋還大的大列巴穩(wěn)居主打地位。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這種面包設計的初衷大概是為了“末日生存”:“喪尸攻城了不用怕,拿幾個大列巴就能撐過一個冬天?!?/strong>
除了大列巴,還有個重量級選手就是香腸。幾冰柜香腸一個個小臂那么粗,有序鋪開得像“紅腸閱兵”,散發(fā)出醇厚的“肉感”。
但這些俄羅斯商品的味道,基本上就是各花入各眼了。
一些嘗過巨型大列巴的人說:“硬到可以砸核桃,但酸得很獨特。”還有人補充:“咬下去就理解了俄羅斯為什么是苦寒之地?!辈贿^這么大一個也就十幾二十塊,又能吃又能當板磚防身,酸掉牙我都夸它發(fā)酵得好!
香腸,主打煙熏味。有人覺得:“一股子煙熏味,膩到懷疑人生,甚至沒有家門口的紅腸好吃?!笨谖哆€齁咸。
對巧克力、餅干和甜品的評價倒是比較統(tǒng)一,兩個字——齁甜。
巧克力威化餅干甜到牙疼、煉乳拉絲餅又硬又甜、紫皮糖一股工業(yè)糖精的味道……低血糖的朋友可以試試,指不定吃一口就能血糖暴漲得踢正步到北京。
如果你以為這些商品都真的來自俄羅斯,那可能要失望了。最近,一段俄羅斯小姐姐的吐槽視頻火了——她在視頻里無情揭露:“我們國家根本沒有這些商品,甚至連品牌都沒聽說過!”
她細數(shù)這些商品的問題:包裝做得很“俄”,但并不是俄羅斯品牌;很多所謂的正宗蜂蜜、大列巴在俄羅斯本土根本買不到,更別提那些口味奇怪的“俄式香腸”。
果然,“洋貨”造假還得洋人打。
不少消費者也發(fā)現(xiàn)了,這些所謂的“俄羅斯商品”,拿回家仔細一看,產(chǎn)地怎么大都來自中國各地呢?
香腸可能來自黑龍江綏芬河,也可能來自河北滄州,甚至是浙江金華。還有產(chǎn)自福建的果汁軟糖,產(chǎn)自廣東的牛筋腸.......產(chǎn)地一路向南,越看心越?jīng)觥?/p>
其實找找相關資料,就知道這些東西根本沒辦法進口了。
正宗俄羅斯香腸???滿洲里海關告訴你:絕對不可能!
大列巴,那是更沒可能進口了。
正宗從俄羅斯進口來的大列巴,保質(zhì)期撐死了也就一周。如果像這些商品館標的動輒保質(zhì)期幾個月,里面的細菌直接可以四世同堂了。
連那些俄羅斯的靚男俊女,都可能只是店家花錢雇的“俄羅斯族演員”,只會幾句簡單的俄語臺詞,兼職一天結(jié)賬走人。
“洋貨造假店”遍地開花背后,其實是一場“低成本+高利潤”的商業(yè)魔術秀。
一個被商家頻頻利用的點,就是“匯率優(yōu)惠”。很多人會被商品館里的宣傳標語吸引,比如“俄羅斯原裝進口,因匯率降低讓利消費者”。聽起來好像真的很劃算,但事實并不如人們想象。
實際上,這些商品的生產(chǎn)、包裝和物流全都在國內(nèi)完成,“匯率優(yōu)惠”不過是個噱頭,因為這些商品根本沒出過國門,只是商家們給它們貼上了“俄羅斯”標簽,制造一種“海外直采”的稀缺感,就成了“進口商品”,哄抬價格。
當然,在店里也能找到點正經(jīng)的俄貨。40塊一瓶的醬油,80塊的速溶咖啡,200塊的切菜板……
怪不得加盟商能說最快三個月回本,利潤50%了。原來是國內(nèi)產(chǎn)的當俄貨賣,正經(jīng)俄貨翻個三四倍賣。
其實,這種低成本高售價的操作能夠成功,離不開消費者的心理驅(qū)動。尤其是“俄羅斯”這樣的關鍵詞,在國內(nèi)消費者心中自帶“純天然”、“無添加”的濾鏡。
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走進俄羅斯商品館,商品都是“俄羅斯娜娜”,消費者買下的更多是“進口情懷”和“文化濾鏡”,甚至“中俄友好”國際情誼。
不管是不是俄烏沖突導致的匯率暴跌,我們的心愿都是世界和平,畢竟沒人真的想把大列巴當戰(zhàn)時物資!
作者| 幺幺、壹壹
編輯| 幺幺、壹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