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是哈勃望遠鏡研究團隊最新公布的一張照片。

看看哈勃拍到了什么,愛因斯坦環(huá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韋伯望遠鏡的研究團隊也不甘示弱,他們在韋伯拍攝的深空場一個名叫龍弧的光弧中也有了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家好,我是騰寶,這期我們就來聊聊這兩張照片--哈勃和韋伯望遠鏡的拍攝。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照片是位于室女座和長蛇座這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照片底下是一個藍色星系,距離我們大約6.2億光年,這個距離哈勃望遠鏡可以讓我們清晰的看到它的旋臂、星系核以及星系中的星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非常的漂亮。

星系背景中的亮點,除過那些帶有衍射尖峰的亮點,帶有衍射尖峰說明它們的亮度很亮,它們是銀河系內的恒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它的亮點就不在銀河系內了,它們基本都是是星系,只不過距離我們太過遙遠,所以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個光點,其星系結構,像星系盤、星系核、旋臂這些了我們無法看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圖片的右上角就是被稱為愛因斯坦環(huán)的神奇時空效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記住哦,這是一種時空效應所呈現(xiàn)出的天文奇觀。

具體呢,是引力場偏折光線產生的類透鏡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重力強大的天體使得它的周圍時空發(fā)生了彎曲,這樣,它背后的星光經過這個彎曲的時空時就會被偏折,從而形成類似透鏡的成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現(xiàn)象被稱引力透鏡效應。

而引力透鏡最常見的成像是光弧。

就是下面這張照片這些彎彎曲曲的光?。呵懊嫖覀兛吹降南耥f伯望遠鏡拍攝的這張照片,就是這種光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愛因斯坦環(huán)呢,它是非常罕見的一種引力透鏡成像,它要求成像的背景天體,還有充當透鏡的前景天體以及我們的視線,這三個的角度非常的對齊才會出現(xiàn)一個完美的圓環(huá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我們看到圓環(huán)中心那個亮點就是造成時空彎曲的前景天體,它是距離我們較近的一個星系,而圓環(huán)本體則是在這個星系之后更遠的星系,大概距我們110億光年,當它發(fā)出的光經過前景星系扭曲的時空時,形成了圓環(huán)的成像,從而被哈勃望遠鏡捕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這個圓環(huán)并不是真實存在的天體,它只是時空效應呈現(xiàn)出的一個虛像。

當然,像這樣真實存在的圓環(huán)天體,宇宙中也是存在的,這種天體被稱為霍格天體。

就像哈勃拍攝的這張照片所顯示的這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韋伯望遠鏡的拍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韋伯望遠鏡拍攝的這張照片是位于向鯨魚座,在這里有一個被稱為Abell370的星系團,這是核心由數百個距離我們大約50億光年的星系組成的一個大型星系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加上周圍那些小的星系,我們在這張圖片中可辨認的星系估計得有數千個了,密密麻麻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bell370星系團的存在,讓空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引力區(qū)域。

那強大的引力空間會出現(xiàn)什么呢?

會出現(xiàn)我們之前講的引力透鏡效應。

大家看這些彎曲的光弧就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些光弧中有一條很巨大很長的光弧,它的一端有一個完整的螺旋星系圖案,另一端則是被拉伸的星系圖案,再加上中間的彎曲條紋,這些特征組合到一起讓這條光弧看起來像一條翱翔的飛龍,天文學家也因此將這條光弧取名為龍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2009年天文學家根據哈勃的拍攝所發(fā)現(xiàn)。

而韋伯望遠鏡發(fā)射之后,它于2022年12月以及2023年12月也分別對Abell370星系團進行了觀測。

在這兩次觀測中,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了龍弧中的微引力透鏡現(xiàn)象

微引力透鏡現(xiàn)象是一種不能形成彎曲或圓環(huán),像強引力透鏡那樣的成像,但它卻可以使的背景星光的亮度增強。

而韋伯拍到的微引力透鏡效應是來自恒星的光。

恒星在星系中移動時,被它的前景天體(星團或者黑洞)這樣引力強大的天體扭曲了星光,形成了微引力透鏡效應,從而使得其亮度增強。

而它的宿主星系又經過強引力透鏡效應,就是經過Abell370這個星系團后形成了龍弧,這再次使得星系的亮度增強。

所以在這樣機緣巧合的雙重放大下,讓天文學家識別出了這個星系中大約40顆的單顆恒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知道,這個星系的紅移可是0.72,按這個紅移計算其距離的話是在96億光年外。

能在如此遙遠的距離識別出40多顆單顆恒星,這是之前絕無僅有的。

這次的研究于2025年1月6日發(fā)表在了自然天文學雜志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這也為我們發(fā)現(xiàn)遙遠星系中的單顆恒星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宇宙中那些奇特的引力效應,讓我們看的更遠。

這個就是對這兩張照片的解讀。

我是騰寶,一個熱愛天文的科普創(chuàng)作者,還希望大家多多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