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來啦,我是瑾辰,謝謝你來看我~~??
古語云:
“人心隔肚皮,行事需謹慎。”
唯有洞察其本質,方能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在舞臺上演繹著自己的角色,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只有看清真相,才能識破人性的本質。
01.
言行不一者慎交
《韓非子》中說:
“言行不一,必定有所欺瞞。”
當一個人說的和做的不一致時,他很可能在言語上進行了美化或夸大,以掩蓋真實的意圖或行為。
在電影《芳華》中,劉峰是文工團里的“活雷鋒”,他善良、勤勞,總是默默為大家做事。
林丁丁是文工團里的女歌手,長相甜美,在團里很受歡迎,劉峰對林丁丁一直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總是以自己的方式照顧著林丁丁。
比如,劉峰會幫林丁丁修理手表等,林丁丁也習慣了劉峰對她的好,在日常相處中,她對劉峰也表現(xiàn)出一定的好感和接納。
然而,當劉峰因為一時沖動向她表白并擁抱了她后,她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轉變,林丁丁為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在眾人面前哭訴劉峰的 “不軌行為”,把劉峰描述成一個不道德的人。
劉峰因此受到了嚴厲的批判,他的命運從此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他被下放到了邊疆,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生活,而林丁丁則繼續(xù)留在文工團。
言行不一者是自私、虛偽和缺乏責任感的,這導致他們在與他人交往時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或需要。
言行不一,小人身上最多見。
孔子在《論語·公冶長》中說: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最初,孔子聽人言,以為行為與所說的相符;但之后,他的看法發(fā)生了變化,甚至在聽到他人說話時,他還會繼續(xù)觀察對方的行動,以證實其真實性。
和一個人相處,既要聽其言,也要觀其行。
如此,才能看穿他人的真實想法。

02.
深藏不露者多謀略
深藏不露的人通常不會輕易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能力,他們善于隱藏自己的鋒芒,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或沖突。
聽過一句話: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悶聲干大事兒,基本都是突然升職,突然發(fā)財了,讓周圍的人都驚掉下巴。
而有些人,還沒到比賽的時候,就已經在那里耀武揚威了,或者在比賽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開著香檳慶祝了。
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他在曹操手下時,始終表現(xiàn)得恭敬有禮,不與同僚爭鋒,為他在后來的政治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曹操臨終前,將司馬懿封為驃騎將軍,但卻沒有讓他參與繼承人的選擇,面對這樣的屈辱,司馬懿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不滿,而是默默地承受著,等待時機的到來。
在曹丕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年幼的曹叡。面對這樣的局面,司馬懿選擇了暫時退讓,將權力交給了曹叡的母親王太后。
然而,在暗中他卻積極布局,逐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最終,在王太后去世后,司馬懿成功地掌握了曹魏的大權。
深藏不露的人往往不會在日常生活中過分炫耀自己的才能,他們更傾向于在必要時刻才展示自己的智慧,這樣的人通常在行動前會深思熟慮,制定周密的計劃,而不是沖動行事。
在團隊中,這樣的人可能不會是最張揚的領導者,但他們的策略和智慧往往能夠在關鍵時刻帶領團隊走向成功。
深藏不露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避免過早暴露自己的意圖,減少被對手預測和反擊的風險。

03.
喜怒不形于色者藏心機
尼采說:
“如果情緒總是處于失控狀態(tài),就會被感情牽著鼻子走,喪失自由。”
誰都會有情緒,但控制不住情緒的人,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的人生。
有一次,一條餓極了的毒蛇,悄悄地潛入一座農莊覓食,結果被一把鋸給砍傷了。
它猛地回過頭,狠狠地咬在電鋸上。沒想到鋸子一點事都沒有,反倒是他的嘴巴被割破了。
那條蛇更加暴怒,雙眼通紅,撲向電鋸。
結果它使出吃奶的勁都沒能傷鋸子分毫,反而把自己給坑了。
直到最后一刻,這條蛇都沒有意識到,它并不是被電鋸殺死的,而是因為它失去了控制。
那些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輕易將喜悅、憤怒等情緒在臉上表現(xiàn)出來的人,往往是心里有著自己的盤算和心計的。
他們就像一個密封的盒子,外人很難通過情緒的流露來窺探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就能避免被他人利用或傷害。
他們不會輕易暴露自己的意圖和計劃,這樣可以在關鍵時刻保持優(yōu)勢,默默籌劃,等待最佳時機。
這樣的人通常情緒穩(wěn)定,不會因為外界的干擾而輕易改變計劃。

04.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斷與他人相遇、相知、相別。
能夠洞察他人的內心并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從細節(jié)入手,深入了解他人,如此方能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立于不敗之地。
點個【在看】,愿我們都能成為那個既能洞察人心,又能堅守自我的智者。
-THE END-
熱門跟貼